APP下载

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

2019-05-15王丹平

市场观察 2019年2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王丹平

摘要: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在新医改的浪潮中必须不断地调整与优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抓手。在公立医院持续发展中,会面临内部、外部的风险,财务风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风险之一。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来对财务风险进行审视与管控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对现阶段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就内部控制框架下,公立医院如何更好进行财务风险管控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财务风险

公立医院在持续经营发展中面临财务风险的影响和制约,且财务风险本身不可被完全消除,财务风险的管控也只能提供合理的保证。在内部控制框架中对财务风险进行管控,强调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整合,使医院持续健康的发展。现阶段,很多公立医院在财务风险管控上的能力明显不足,一些较为明显的财务风险管控问题更是长期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降低了财务风险管控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财务风险爆发的可能性。鉴于此,探寻出内部控制框架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的有效策略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概述

整体上来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的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提升,但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存在滞后和不足。内外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依然较高,以往的一些财务风险管控理念与方式方法实际有效性更是不断降低。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是公立医院持续经营发展中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财务风险一旦最终形成,其对公立医院短期与长期发展都会产生明显影响,严重制约自身改革目标进程。鉴此,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下开展财务风险控制尤显必要。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中存在的不足

(一)财务风险管控意识薄弱

公立医院是非盈利性的,可享受财政拨款,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些现实的情况影响他们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严重不足。由于对财务风险管控缺乏足够重视,财务风险管控的效果自然较差。思想意识层面能否对财务风险管控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重视会直接决定相关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开展的成效取得。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依然带有一定的行政化色彩,一般性财务管理活动开展上的机械性尤为突出。现在很多公立医院,虽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且建立了控制手册,但大多停留在制度上,应付检查。正因如此,公立医院内便缺少了一个良好的财务风险管控环境,很多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控理念或方式方法无法得以实施,财务风险爆发的可能性较高。

(二)财务风险因素排查效果较差

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财务风险因素的排查被看作是首要工作,它能够对财务风险因素进行精准定位,并对财务风险因素予以行之有效解决,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管控成效。虽然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正在进行着财务风险管控上的调整,但财务风险因素排查往往被忽视。一些公立医院本身缺乏对财务风险以及财务风险诱发因素的认识,其在财务风险因素排查上的实际能力相对不足,且由于财务风险因素排查中所选用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以致在财务风险因素排查效果并不好。很多现实意义上的财务风险因素并未及时被发现和解决,财务风险因素长期存在且不断叠加,财务风险管控难度增加。

(三)财务风险应对机制缺失

财务风险应对机制缺失同样是现阶段公立医院在财务风险管控上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风险本身不可被完全消除,公立医院在持续发展中也势必会受到财务风险的长时间影响。但公立医院在财务风险管控上对事前防范的重视程度明显更高,对于自身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过度自信”,使其忽视了财务風险应对机制的构建。通过对部分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缺乏对财务风险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往往是财务风险负面影响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在公立医院内缺乏基本的财务风险应对机制时,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便呈现片面性特征,一旦财务风险真正形成,很难有步骤有预案地应对和解决,甚至会呈现出不可控的态势。

三、内部控制框架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的建议

(一)多方位提升财务风险管控意识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事宜应当被纳入到既有内部控制框架之中,而这则需要在公立医院内对财务风险管控事宜给予充分关注,且核心管理层,财务管理人员与各科室人员都需要对财务风险管控事宜给予关注。例,某大型公立医院在历次内部控制建设体系优化中,均着重提升了财务风险管控事宜在内部控制框架中的地位,将财务风险管控的一般内容,权责关系,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等予以制度化,财务风险管控制度成为具体风险管控手段实施的有效指导和规范。借助财务风险管控制度的确立及自上而下的推行,该医院各科室部门均被纳入到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之中,并贯穿深入到了一般性管理活动中,取得良好效果。再如我们医院,会不定期在科干大会上,进行财务宣讲,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引导他们支持配合我们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增强大家财务风险管控理念,提高财务风险管控重要性认识,为财务风险管控创设出一个良好环境。

(二)多角度进行财务风险因素排查

财务风险因素排查工作开展状况好坏与否,对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成效取得具有直接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财务风险管控,多角度地进行财务风险因素排查,并增强财务风险因素排查方式方法的创新性与有效性十分必要。例如,四川某二级甲等公立医院将财务管理活动进行了有效分割,并在不同层面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细化出了不同的财务风险因素排查工作开展标准。借助单一层面的财务风险因素排查以及总体上的财务风险因素排查相结合,财务风险因素排查的全面性得到了很大程度提升。不仅如此,该医院借助专门的财务管理软件定期地进行账目清查,仅在2017年度便直接发现了2个明显的账务错误,并探寻出众多具体财务风险诱发因素。其它公立医院可以对这一做法进行借鉴,即通过财务风险因素排查工作开展的多角度进行,更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因素探寻和解决,以此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三)构建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财务风险应对机制需要被包含在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以及内部控制框架之中,内部控制体系是由各类制度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各型公立医院在持续发展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财务风险的影响与制约,防患于未然地进行财务风险应对机制构建自然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各公立医院应结合自身所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类型,通过开展财务风险研判途径来制定具体的风险应对方案,并将财务风险的应对原则、权责关系和一般性策略等予以细化,增强财务风险应对机制或预案的有效性。同时,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深掌握了解财务风险应对策略,可通过自主学习或外送培训途径,从专业角度提升财务风险应对能力,成为财务风险应对的专业力量,在内部控制框架中为财务风险管控构建最后一道屏障。

同时,构建应对机制要朝着业财融合的方向去努力。目前大多公立医院财务主要发挥的是核算功能,并没有做到用财务知识去规范业务,控制业务。所以我们应该横向延展各个科室、部门,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是要尽最大努力去做到事前、事中控制财务风险。

结语:公立医院需要对财务风险管控事宜给予更多关注,并将财务风险管控纳入到整体内部控制框架之中,使得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可以同财务风险管控较好协调统一。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公立医院,以及同一公立医院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状况、环境等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公立医院将财务风险管控动态调整,长期坚持并持续改进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财务风险管控侧重,促进财务风险管控实际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夏晋杰.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J].财会学习,2017(8):249-250.

[2]杜辉宇.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0):193-194.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