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山东文化精神和科技创新双翼

2019-05-15李晓

市场观察 2019年2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旅游业

摘要:本文将从山东的文化精神与科技创新融合出发,探究以文化精神、科技创新双翼托起山东省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的发展,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融合发展;旅游业;科技创新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山东省旅游业和农业发展迅速,体现在产业机构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效果明显、资金政策大力扶持、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等方面,为了得到进一步发展,还需依靠文化精神、科技创新的“双翼”。

一、山东的文化精神与科技创新融合

近年来,文化精神、科技创新两者的融合是一个全新概念,当前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界定其内涵与本质,我国学者针对文化精神、科技创新融合的含义各有见解,有些学者以经济学与哲学角度来进行定义,指出文化精神、科技创新融合属于产业诱发式发展的一种模式。在本文中,将文化精神、科技创新融合的实质归结为文化、科技二者的元素在充分结合后添加到相应产业中,不但要推动该产业的平稳发展,还要让文化精神、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纵观山东省旅游和农业融合发展的当前模式,会发现旅游和农业融合发展需要科技、文化提供双重保障,离开了其中任意一方都会对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良性的发展形成制约,文化精神、科技创新存在同步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实施并强化文化精神、科技创新融合,是确保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不断升级的正确路径。

与此同时,文化精神、科技创新融合和科技文化混合型农旅融合产业的发展模式有一定的差异,主张文化精神、科技创新在更广、更深的层面实现融合,非常重视文化精神、科技创新内在的协同效果,并借助两者的互促、互补关系进行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竞争力的加强,并不是单纯将科技、文化这两个因素叠加其上。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证实文化精神、科技创新两者融合有利于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的发展,并且是其未来的发展命脉与趋势。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出,山东省需要根据旅游和农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抓住产业发展的机遇,尽快通过文化精神、科技创新融合模式促进山东省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的未来发展。山东省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旅游业和农业发展的模式也比较丰富,在当前发展模式的推动与引领下,山东省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当前山东省采用的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模式也有一些缺陷与不足存在,具体表现为文化精神、科技创新共存的问题,这对山东省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的发展空间产生了较大限制[1]。由于文化精神、科技创新两者的融合可以提供给山东产业升級所需的强大理论支持,因此,将文化精神、科技创新融合的问题解决,使其成为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发展的双翼,有利于山东省的旅游业与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以文化精神、科技创新双翼托起山东省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的发展

山东省依靠文化精神、科技创新,进行了大量旅游和农业融合的尝试,下面主要以山东省的禹城市、金乡县为例展开分析。

(一)禹城市的旅游和农业融合发展

在禹城市有一个鳌龙生态示范园,处于高新科技区的龙南路,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园区是山东鳌龙农技有限公司建设和开发的,借助科技优势、文化优势、管理优势、产品优势、资源优势,对四百公顷的农业生态园进行了建设与规划,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有机种植、科技开发、生态农业等多种功能,并集合文、水、园、林、农于一身,提供给游客果蔬采摘、苗木观赏、农业生产、田园风光的一体化服务,利用科技充分结合了旅游消费与农产品消费,实现了旅游和农业融合的发展。

此园区乡土文化气息浓厚、自然环境良好,依托先进种植技术进行了大量果树与景观植物的种植,让园区环境得到了美化,提供给采摘活动开展所需的良好条件[2]。当前,园区已成功改造三十公顷左右的水面景观,建设了园区外部与内部的道路系统,完善了凉亭、栈桥、大风车等不同景观观赏设施,并进行了大量生态滨水餐厅的高标准、高科技建设,使采摘为主要体验的农业项目壮大发展。现阶段,该园区对七十公顷的特色种植农业体验区进行了重点打造并初具规模,主要有采摘中草药、采摘绿色瓜果、采摘绿色蔬菜的体验区等,对特色餐厅、接待中心进行了配套建设,提供给游客所需的钓鱼、休闲、餐饮等多种服务。

长期以来,该园区经常依托先进科技开展各种主题活动,钓鱼比赛、柿子采摘、桑葚采摘、草莓采摘、蔬菜采摘等活动数不胜数,主要面向德州、济南等地的旅客,使其劳作、采摘等参与式旅游需求得到满足。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够感受到果实采摘的丰收体验,还能够对田园的优美景色与风光进行欣赏,从而释放心中的压力,拥抱大自然,尽享田园生活的惬意体验。另外,鳌龙生态园被我国列为旅游和农业融合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省级渔业休闲园区、精品采摘园、湿地公园、旅游农业示范点、兴村惠农先进单位等。

(二)金乡县的旅游和农业融合发展

在山东,金乡县不但是国内产棉的大县,还是省内产业化棉花试点县的其中之一,种植的面积常年高达两万公顷。近年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通过推陈出新、在新时期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将棉花这一产业链条拉长、从增长产量转变为优质发展等逐渐成为金乡棉农、棉商急需解决的问题[3]。利用不断发展的先进科技,金乡县的山东棉嫂农技公司借助山东的文化精神、科技创新以及自身的各种优势资源,采用了“棉产品+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开发、探索、实施了旅游和农业融合的发展全新模式,开辟了创新转型的发展新路径。

一方面,该公司利用“互联网+”开发了金乡县的旅游和农业融合模式。公司将实体店和电商作为主要销售平台,展开了与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并且不断发展线下配送与线上交易的流通业态。公司通过电商销售棉花的特色农产品,赢得了国内大量顾客资源,与此同时,依托济宁市红色文化、羊山汉文化、微山胡文华、儒家文化等背景,面向国内各地消费者实施会员制。鲁西南的家庭游主要将体现棉庄棉文化为主,在上一年度对济南、天津、伤害、背景等多个地区的上千户家庭进行了接待,旅游收入高达五十万元。

另一方面,该公司还对金乡县农产品资源进行了挖掘,积极开发旅游业。金乡县在国内是一个产棉的大县,公司利用互联网实现了从增长产量转变为优质增长,并借助山东的儒耕文化与棉文化,进行了工业旅游产品、农业特色产品的打造。通过金乡旅游局与济宁旅游局的合理指导,公司进行了棉庄民宿的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挖掘了耕读文化、棉文化的内涵,与鲁西南的剪纸、刺绣、印染、织棉等技艺进行有机结合,生产了大量艺术性、实用性兼备的文创产品,通过一年的科技创新与市场调研,还生产了古镇平安狗、金乡情意棉等多种农旅产品。

结语:总而言之,研究文化精神、科技创新促进山东省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人员应对山东的文化精神、科技创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当前的旅游业和农业现状,积极利用科技来融合旅游和农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山东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盈慧.“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山东省旅游外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基于山东省文化旅游发展视角[J].教育科学论坛,2018(Z2):24-26.

[2]孙洪安.又有一批知名品牌跻身“国家队”——山东省烟台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稳步推进[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8(02):40-41.

[3]杨乐.建设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意义研究——基于对国内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考察[J].人文天下,2017(21):9-13.

作者简介:

李晓,女,汉族,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课题名称:

弘扬山东文化精神和科技创新双翼——托起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8RKB14023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