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视角下《春园采茶词》英译本的功能对等

2019-05-15戴佳欣姜欣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茶文化

戴佳欣 姜欣

【摘要】《春园采茶词》(Tea-Picking Ballads)是东学西渐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组有完整英译文的竹枝词,共30首。作为多方面生动展现古代茶事民俗的茶诗词合集,吸引了西方汉学家的浓厚兴趣。本文旨在从侧重保留源语文化特色的美学翻译理论和突出目的语读者地位的功能对等翻译思想两个侧面切入,通过分析对比《春园采茶词》与其英译文的词汇、句法、篇章及文体等四个层面,探索译文在追求功能对等的同时能否也能符合美学原则,以期使这一组珍贵美丽的茶诗能更全面精准地展现出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春园采茶词》;功能对等;美学翻译;东学西渐;茶文化

【作者简介】戴佳欣,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姜欣,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一、引言

作为最能代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精髓之一,茶在传承中华文化以及向国际展现中国文化大国的地位举重若轻。诸多茶诗词中,《春园采茶词》因其天然质朴的艺术造诣及特殊的东学西渐地位,被许多外国学者借鉴与引用。因此,本文以《春园采茶词》为研究对象,从美学翻译与功能对等的综合理论的角度分析这一珍贵的茶词集。以此,本文意图探索尽量实现既保留原诗词美学意蕴又能够有效向外传播文化的翻译规律,并激发更多的译者对茶典籍翻译展开积极探索。

二、《春园采茶词》与理论简介

作为为数不多完整流传到国外并被外国许多学者青睐的茶词集,使得《春园采茶词》成为了茶文化独特且珍贵的代表之一。因此,许多西方学者投入对这一词集的研究。《春园采茶词》译者是茂叟,他在推动《春园采茶词》的向西传播起到了奠基作用。他的译文实际上是字词对应的简单直译,较为刻板生涩。戴维斯爵士在书中第二部分刊登出自己译出的《春园采茶词》三十首英文诗词,用词简练,译文押韵,形式规整,更具有可读性且更具有诗意。2015年,郑毅于《农业考古》期刊上刊登了他对采茶词的解读与研究。

在中国历史上,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翻译见解。张博然(1996)年提出中国翻译理论主观而非客观,感性而非理性,且更注重经验而非分析。而根据毛荣贵先生的归纳总结可得知,英汉语言的美涉及音美,词美,逻辑美等。焦琳(2010)认为翻译与美学的结合已经离世悠久,甚至可以追溯至1700年前的佛经翻译,因在佛经翻译中一直存在着文质之争。Hopkins(2014)将它视为一门哲学学科,研究美学情感与行为。

三、《春园采茶词》美学视角下的功能对等

1.美学视角下的文体对等。

之2:

晓起临妆略整容,提篮出户雾方浓。

小姑大妇同携手,问上松萝第几峰?

At early dawn I seize my crate, and sighing, oh, for rest,

Through the thick mist I pass the door, with sloven hair half-drest;

The dames and maidens call to me, as hand in hand they go,

“What steep do you, miss, climb to-day, what steep of high Sunglo?”

这一译文中,连接词,介词和语气词的多处使用,符合形合的部分特征。而译文结尾形成了aabb的尾韵,即前两句句末“rest”与“half-drest”同[est]尾音且后两句句末“go”与“Sunglo”同尾音,比原诗aabc的尾韵更为完全。可以说在尾韵方面不仅是文体对等,更是超越了文体对等。

通过音美、逻辑美等方式,有助于译文实现与原诗文体上的对等。而达到文体对等,也有助于译文的形美得以实现。总结可知,美学原则与对等原则相辅相成。

2.美学视角下的篇章对等。

之21:

手挽筠篮鬓戴花, 松萝山下采山茶。

Mi wicker basket slung on arm, and hair entwined with flowers,

To the slopes I go of the high Sunglo, and pick the tea for hours;

How laugh we, sisters, on the roads -what a merry turn weve got!

I giggle and say, as I point down the way - there, look, there lies our cot.

原詩的意境之美浓厚。“手挽筠篮鬓戴花,松萝山下采山茶。”整句诗构成了一幅动态活泼的人物风景图,将人事活动完美融于环境中,呈现出一种活泼动态的意境之美。而译文同样采用了一些动词句式,来体现原诗中一些动态十足的画面,因此译文中的意美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

通过再现迥然不同的感情色彩与人物面貌的情景语境,原诗如画般活泼美好的意境美感得以成功重现。因而,译文实现了情景语境的对等,也保留了意美。

3.美学视角下的句法对等。

之25:

匆匆便向前头走,

提着篮儿忘着簦。

Up starts she, and with straggling steps along the path shes gone;

She brings her basket, but forgets to put the cover on!

译文充分利用了各种连接词(and, but, as if)与介词(to, with, on),且多种句式杂糅使用,实现了形美的原则。那么,这一符合形美的译文是否能够实现句法对等呢?

由于汉语与英语语言本身句法结构就完全不同,汉语伴随状语置前而英语伴随状语置后。原诗中第三句的“匆匆”被置于句首,伴随状语置前;译文中,到后半部分才给出伴随状语作为修饰语,体现了句式上严密的逻辑性与连贯性。所以,可认为基本实现了句法对等。

4.美学视角下的词汇对等。

之4:

更防来日雨丝丝。

And then tomorrow who can tell? The drizzling rain may drop.

这里,“雨丝丝”即是“欲思思”,是隐晦地传递了采茶女内心如丝如线的思念之情。译文表示可能掉落丝丝细雨这一表层含义,但并未表达出“欲思”的比喻义。因此,显化译成这样更好:

And tomorrow may yearning the love, as drizzling rain may drop.

这样,即符合了词美的原则,“欲思”这一隐喻义通过“yearning”一词显化了出来。而显化隐喻义后,虽然没有成功地再用双关修辞,但组合起来意义基本与原词两层含义一致,又实现了词汇的对等。

四、结论

本文从四个层面对《春园采茶词》原诗及译文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在遵循美学原则的前提下是否有助于实现这四个层面,即整体的功能对等。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外译者因过分注重东方女性的淳朴美,反而遮蔽了她们吃苦耐劳和天真灵性的美德。茶诗词作为传承与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十分符合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实需要。以传播文化为大前提,在茶诗英译过程中传神地达意,有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向外传播。

参考文献:

[1]郑毅.近代茶文化的东学西渐——解读《松萝采茶词》[J].农业考古,2015(2):78-83.

[2]Hopkins, C. Ethnology and Aesthetics. Art in Translation,2014,6(1), 9-28.

[3]焦琳.當代中国翻译美学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 (9):104-105.

[4]张柏然,张思洁.中国传统译论的审美辨[J].现代外语,1996(2): 25-29.

[5]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茶文化
虚实融合的对外汉语传统茶文化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浅谈茶文化如何在高校宣传推广
从文学的社会功用“兴观群怨”看《诗经》翻译之功能对等
The Delivery of the Sense of Humor in the Translation of Jokes in Friends
Cup of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