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小学网格联动全域护学体系构建

2019-05-15王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安全管理大数据

王伟

摘 要:随着中小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急剧扩张的同时也使学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校园安全隐患增多。在大数据背景下,推进校园网格联动全域护学体系的构建是促进中小学校创建和谐平安校园,提升校园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类数据信息及平台资源,实现校园安全管理全方位、信息化目标。

关键词:网格联动 大数据 安全管理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多起校园欺凌和针对学生的霸凌事件,社会闲杂人员对中小学学生的伤害事件也屡有发生。中小学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第一生命线,也是校园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伴随中小学办学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危及中小学生安全的隐患也越来越多,这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学习生活都造成很大影响。怎样提升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成效,及时规避和减小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对营造和谐平安校园、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意义重大。

网格联动管理模式即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将管理目标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及网格单元的逻辑关联,建立网格管理的协调机制,让管理的目标对象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 。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这种管理思路能及时发现、有效预知问题,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和排解,有利于整合资源、合理调配、全盘掌控。

一、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较大压力。

首先,这种突出压力不仅体现在学生人数的急剧扩张,也带来了学生结构的变化。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群体行为”的养成、学生背后家长群体对教育关注度的提高等,都给学校安全工作带来压力。

其次,传统的校园安全理念滞后于學校实际安全工作。过去“家长式”、“管家式”的校园管理角色早已落后于学校实际出现的问题。单一引导过程制约了多方联动全域护学的高效,参与安全教育管理的将不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更不是社会规范的接收器。

此外,“互联网+”已经成为校园管理新常态。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早已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校园科技的广泛推广,校园安全作为学校的第一生命线,更应及时传递和展现新诉求。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构建中小学网格联动全域护学体系的价值分析

中小学网格联动全域护学管理模式是对社会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有机嫁接。这一模式运用现代信息网格化技术,以数字化校园的相关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学生群体行为特征,细化网络联动全域护学体系,将学校、公安、交警、镇办、村居等综治力量充分整合起来,各部门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协作、整体联动,形成管理上的网格化,并通过大数据的数据覆盖与共享,构建起学生自家庭到学校内的全域安全空间。

网格联动全域护学体系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充分发挥和整合现有综治和社会力量,实现了学生活动范围的安全全域覆盖;二是充分利用现有人员,不增加人员的社会成本。三是在保证学生上下学和在校期间安全的同时,对于整个社会的平安状况会有极大的提升。

三、中小学网格联动全域护学体系框架

1.划分网格,建立健全网格化组织体系

以区管委为中心,由政法委、教育体育处、各镇办、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等联动部门组成网格化管理中心,下设三个分中心:中小学校园网格化管理监控分中心、校园网格管理中心、联动护学中心,三大中心互有交叉形成全覆盖网格管理体系。

(1)建立网格及学校-社区网格工作站

以标准化管理为目标,借鉴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分格规划、责任落实的安全联动护学管理机制。结合中小学实际,将此管理划分为纵向和横向交错的立体化网格。纵向管理以“学校——教体处——政法委——管委”四个层级建网,横向网格管理以“小组——班级——年级——学校”四个平面建网。按照校内区域和学生住所划分成若干网格区域,将学校、公安、交警、镇办、村居。

(2)相关联动部门的工作职责

综治部门要把校园及周边地区安全工作纳入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公安分局要建立学校及周边治安隐患排查整治常态机制,各镇(街道)、村居和各级群团组织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群防群治,积极参与辖区涉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校园及周边地区安全防范工作。各中小学要进一步强化校长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处置各方面提供的涉及师生安全的信息等。

中小学网格联动全域护学体系中涉及到的部门均要按照“重心下移、扁平化管理”的原则,及时上传和更新各类安全共享数据,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处理”的原则,及时对信息进行处理。

2.整合系统,建设统一的网格联动管理信息平台

将全域护学体系划分为三个生态圈:

3.内圈——学校

在学校内部,设置校园警官办公室,学校所在地派出所向学校派驻民警,开展校园法制宣传教育,对有问题的学生开展个别教育;学校安排教师,作为校园学生矛盾调解员,及时排查和调解发生在学生中间的各类矛盾,及时了解同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各种矛盾的具体情况,及时通过数据反馈,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学校成立一支校园反恐护学应急处置队伍,对强行进入校园企图伤害学生的不法分子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在学校门口,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所规定的标准,配备足够数量且经过专业培训的安全保卫人员;加强物防和技防建设,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出入人员身份验证系统以及一键式报警系统等。同时建立警察护学岗,由学校所在地派出所安排专人,在学生上下学时间段开展执勤巡逻任务。

此外,成立由家长代表为成员的护学队,在学生上下学期间,协同维护校园门口秩序。同时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宣传和周边信息反馈工作。

4.中圈——学校周边

成立教师协警队伍,每天定时段开展校园周边安全巡逻,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及时处置;当遇到社会无业青年在学校周边逗留时及时排查,对经常出现在校园周边的无业青年要留取详细资料数据,以备调查;当遇到学生受到骚扰时,及时制止,有必要时及时报警;当遇到学生违反校规和社会规范时及时制止,并做相应的处理;在学校所在地派出所的支持配合下,教师身份协警可定期参加派出所出警行动。

此外,在校园周边的各类商铺,张贴校园联防人员信息表,包括联防人员姓名、联系方式等,通过数据网络,达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整改。

5.外圈——各村居

充分利用各村居安防人员队伍等综治力量,在学生上下学的必经路段开展安防巡逻,发现不法分子或其他危险源,及时通知学校、家长和派出所。

(1)夯实内力,深化网格化责任体系

一是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工作要求,重新调整全区教育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签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承诺责任书》,组织学校负责人参加的安全工作专题会议,下发《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分区督导检查方案》、《关于落实校园安保维稳“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实施意见》等,建立制度化网格体系。

二是打造教育安全课程体系。各学区按照各自分工,针对不同安全主题进行课题化安全教育教材的编撰,目前消防专题、食品安全專题教材初稿已经完成,暑假期间分年级初步装订成册。

(2)及时反应,联动处置霸凌暴恐事件

1.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突发情况:门卫安全保卫人员守住校门,防止不法分子进入;当不法分子强行进入后,门卫安全保卫人员按下一键式报警器,同时,启动校园应急处置信号,校园内教师及时将学生疏散到教室内,各教学楼楼门锁闭,校内反恐护学应急处置队伍及时出动,在教学楼门口处拿起早已备好的器械,保卫学生。

2.在上下学期间发生突发情况:由区公安分局成立应急指挥部,及时调度各个路段的安防力量,使整个体系实现无缝对接。

(3)强化考核,确保护学卓有成效

区中小学校园及周边安全联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联防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各单位要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和考核项,各单位相关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核。对消极开展工作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重大责任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

结语

网格联动护学体系的实体建设和网格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是网格化管理的两项基础性工程,必须在中小学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部门联动”的认识和动员。此外,网格信息只有在广泛的共享和综合的大数据背景下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否则只是一堆冗余数据。这就涉及到各个部门联动部门的数据共享问题,如何统筹部门之间的管理信息共享,确保各类网格信息系统,能够互联互通互操作,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建立相应的标准和流程,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郑士源,徐辉,王烷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3):1-7.

猜你喜欢

安全管理大数据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