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节词汇课的教师课堂话语互动性分析与改进建议

2019-05-15陈丽珊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话语分析改进建议

【摘要】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具有互动性特征,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应恰当运用互动性的话语,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丰富语言输入量。

【关键词】课堂话语互动性;话语分析;改进建议

【作者简介】陈丽珊,广东省河源市第三小学。

近日,笔者观摩了本校一名骨干教师的一节五年级词汇课《Unit 6 In a nature park A Lets learn》,该骨干教师积极创构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自然公园这一主题语境中理解和表达词汇。通过分析该教师课堂话语,发现教师还应提高课堂话语的互动性,恰当地以互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入量。以下是笔者对该节词汇课的部分教学片断回顾和对该教师课堂话语互动性的分析与改进建议。

一、Lead in环节

这节词汇课的主题语境是描述自然公园的景物,教师通过网上搜索的歌曲视频“A nature park”,试图创设与话题相关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整体感知本课将要学习的forest,hill等新词,并根据歌曲设计了以下师生交流活动。

T:Hello,boys and girls.Do you like the song?

Ss:Yes.

T:Me,too.Its a great song.Yes?

Ss:(学生因不理解great的意思无法做出回答)

T:I think the song is great.Emm,what is the song about?

Ss:Nature park.

【分析与改进建议】以上环节中,教师选择看似与主题相关的歌曲,也试图通过与学生互动来激活学生的已知和经验,但是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说话,用great这个词来形容视频中的自然公园,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教师没有继续通过互动来建构意义,迅速进入What is the song about?的问答,课堂气氛则受到影响,学生参与回答的程度不高。其实,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单元的主情景图,以创设更加贴近真实的语境,提出问题: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来预测主人公将要参观的自然公园,再和学生互动Whats the nature park like?Do you like the park?并结合学生的回答适当运用追问技巧,师生之间的话语结构就会具有互动性,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

二、Presentation环节

1.在新授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看的方式,帮助理解和掌握词汇的音、形、义,以语篇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实践运用词汇的机会,如在教授forest一词时,师生话语如下:

T: Whats in the nature park?

S2: There is a forest.

T: Yes.Whats in the forest?

S3: There is a lake.

T: In the forest.Whats in the forest?Are there animals in the forest?

Ss: Yes.

T: What animals are there in the forest?You,please.

S4: duck.

T: yeah.You please.

S5: There is a tiger in the forest.

...

T: Maybe.Is there a dinosaur in the forest?

SS: No.已經灭绝了。

T:Yes,its extinct.We can say‘No,there isnt.(板书该答语)

S6:还有恐龙化石。

【分析与改进建议】这个同学的声音足以让全班同学和听课老师听清楚,大家都以为老师会做出解释,此时教师没有理会这个同学,直接进入下一个新词的教授,课堂顿时出现了有点尴尬的场面。笔者认为,教师为了引出‘No,there isnt.这个答语,和学生谈论已灭绝的恐龙,身在恐龙之乡的河源学生知道有恐龙化石,教师应当充分预测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这个表达做出反馈,否则会误导学生以为说错话,不利于促进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授lake一词时,教师有开拓学生视野的意识,与学生谈论河源及中国的自然风景,有利于学生在相应的情景中运用词汇。

T: Is this a river?

Ss: No,its a lake.

T: Yes,its a lake

T: lake.

Ss: lake.

T:Boys and girls.Look.(PPT出示河源万绿湖)The Wanlv Lake. The water is clean.The air is fresh. Its really nice to enjoy the lake by boat.Boys and girls. There are some famous lakes in China, too. Lets have a look....

【分析与改进建议】在这个对话片断中,教师首先通过区别lake和river的图片来帮助学生建构lake的概念,但是教师马上转入该词的音与形的教学,教师应该通过出示不同的lake的图片继续加深对该词概念的理解,意义先行。接着教师用独白式语言来描述河源及中国的湖泊,师生之间的话语量分配显得不均衡。教师可以合理使用会话式语言,根据学生的已知和经验设计参考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或进行意义协商,共同建构词汇的意义。如:Are there any big rivers in Heyuan?What are they?Do you know any big rivers in China?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还为学生创造更多交流信息、分享经验的机会。

三、Production环节

1.在拓展运用环节,教师设计了为外地游客介绍河源的活动,教师简单地做了示范性介绍:

T:In our hometown,Heyuan,there is a Wanlv Lake.The water is clean.The air is fresh.The hills are nice.I really enjoy the scenery.Now,please introduce our hometown.

Ss:(学生参与程度不高,有部分同学不知道该做什么。)

【分析与改进建议】教师能够创设出迁移创新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新知,这是非常好的输出性活动,但由于没有图片的支持,学生不太明白教师创设的情境,因此出现了冷场的场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话语互动性原则,出示游客在河源一个景点的图片,说:Look.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Can you be a guide and tell the visitors something about Heyuan?学生就能清楚教师的指令语和活动的要求,促使活动顺利开展。

2.展示学生的介绍,教师让两名同学在台上扮演小导游并鼓励学生自信大方地介绍河源的景点,教师与其中一名同学的对话如下:

T:可以不看稿子吗?

S:No.

T:Ok.Begin.

S:(学生的介绍不是很流畅,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分散)

【分析与改进建议】在这个片断中,教师鼓励学生脱稿介绍河源的景点,学生由于不夠自信或不够熟练,所以继续看稿介绍。其实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台上,手指着PPT中的图片,以游客向导游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由介绍:Whats the mountains name?What can I see/do on the mountain?等问题,这样互动式的展示既能调动学生的语言储备,还给接下来展示的同学做了一个示范,可以通过看图说话的方式来介绍景点。

学生展示完自己的介绍后,教师的话语仅仅是Good job, Thank you!

【分析与改进建议】教师这样的反馈语不能提高学生参与展示的积极性,应该结合学生介绍时的闪光点或内容进行反馈,如:I like your sentence‘....I think you are a good guide.或以互动的方式提问其他同学:Can he be a good guide?Do you like his introduction?Why?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还可以通过互动丰富学生的语言,从他人的展示中学到自己未知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欢

话语分析改进建议
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视角下语篇人际功能分析
多模态视角下外语教学研究
如何做好新时期水利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科技新闻报道中的共识制造:转基因议题的框架与话语分析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其问题的调查研究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宣传网页的多模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