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头开花幸福来

2019-05-15文丨陈玉兰

遵义 2019年9期
关键词:赤水市金钗赤水

文丨■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陈玉兰

晚春,阳光甚好。在赤水市旺隆镇红花村,村民马廷坤在自己的山坡地里忙着打石头。三年前,被家乡的金钗石斛产业所吸引,在外打工多年的马廷坤夫妻双双把家还,发展石斛产业。夫妻俩先是对父辈种植了多年却不成气候的石斛进行精心管理,逐渐积累不少经验。去年,马家通过石斛种植增收近6万元,于是马廷坤决定扩种石斛。他说,20年前,父辈们总为石头占地感到懊恼,如今却成了自家的聚宝盆。前不久,副省长李再勇前来红花村调研石斛产业时,马廷坤正在地里忙着,副省长跟他拉话,鼓励他好好干。这一来,马廷坤的干劲更大了。

在另一边,红花村石斛种植大户袁图会则在生产中挤时间接待客人,近期有政府的多起调研活动把她的石斛产业作为调研对象,这让袁图会深受鼓舞。46岁的袁图会,通过多年努力,从单纯种植发展到种植、加工、盆景栽培于一体,2018年产值500多万元,利润达80多万元。在前来调研的省领导的鼓励下,她决心让石斛产品走标准化生产之路,跻身大市场。

在旺隆镇,像袁图会这样的种植大户有9家,而很多跟马廷坤一样在外务工者近年纷纷返乡,发展石斛产业。如今全镇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农民都在种植石斛,全镇种植原生态石斛约14850亩,带动321户贫困户脱贫增收。通过“加工公司+村社合一”的发展模式,全镇85%的石斛销售通过合作社统一收购石斛后,再销售给加工公司,另外有15%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2018年,全镇石斛产业的总产值达6230万元,平均每户收入达6万元以上,所有石斛都进入盛产期的农户收入则达12万元以上。

无论是马廷坤的增收,袁图会的产业壮大,还是众多贫困户借助石斛种植实现增收脱贫,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石斛产业是赤水农民脱贫增收的“绿色银行”。自1996年起,赤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石斛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导产业,聚力推进,做全产业链,做强产业支柱。

种植技术是发展石斛的第一关键,赤水市高度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万民专家服务基层等活动,采取办班培训、现场培训、个别指导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将金钗石斛实用技术及时、直观地传授给种植农户,并建立起市—乡—村技术服务体系,监督指导金钗石斛生产,实现种植农户培训全覆盖。

红花村村民马廷坤打石头 准备扩种

与此同时,赤水市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推行“国有平台公司+社会专业实体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四位一体模式,即农民以土地占股20%,专业公司负责技术管理占股28%,国有平台公司负责种苗设施占股42%,反哺村集体5%,提取风险资金5%,解决了贫困农户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和参与经营、就近务工等方式增收脱贫,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能力,实现持续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赤水市有1.27万户4万人参与金钗石斛产业发展,其中建档立卡片贫困户4050户12604人,占贫困人口的45%,人均增收7000元。

农民的石斛种植伴随市场销路问题。为了解决农民走市场的困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赤水市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坚持扶持龙头、带大户、强产业的发展思路,培育和引进金钗石斛种植、加工经营企业3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遵义市级龙头企业7家、专业合作社28家,建成金钗石斛GMP加工生产厂房20000多平方米,配套传统饮片、冻干饮片、金钗石斛粉等4条生产线,自主研发15个系列40余个产品,全力打造了金钗石斛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根据生产企业加工能力和实际需求,赤水对收购区域进行了划分,让信天中药、永斛源等企业分片进行石斛收购。如此一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提高他们种植石斛的积极性和信心。

为实现石斛产业全链条发展,更好地助推脱贫攻坚奔小康,20余年来,赤水每年出台金钗石斛产业发展意见,累计投入石斛发展财政资金,引导金融资本投入,激活社会资本投入,尤其是2014年脱贫攻坚以来,更是加大力度建设基础设施,实现了产业基地水、电、路、讯全覆盖,有力促进了金钗石斛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赤水市将实现金钗石斛种植总面积10万亩以上,集种植、生产、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规范化完整产业链,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可以预见,赤水农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赤水市金钗赤水
赤水丹霞冠华夏——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赤水大瀑布
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金钗石斛中生物碱与多糖含量的测定
关于发展赤水市无公害蔬菜产业相关问题的思考
赤水市老年大学举办时装秀活动
金钗石斛多糖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赤水情
赤水市开展2014年度关工委干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