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2019-05-14顾琰君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矫正策略成因

顾琰君

摘 要:攻击性行为是指在产生敌意、憎恨及不满等情绪时,对他人、自己或其它目标所采取的具有破坏性、伤害性的一种行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具代表性、最为突出的一种行为。

关键词:儿童攻击性行为 成因 矫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223-01

受生理、心理、家庭和环境等多方因素影响,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和学业,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到儿童家庭生活及教师正常开展教学工作。只有合理矯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 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危害

1.1 特点

(1)儿童攻击性行为频繁。由于这个时期的儿童多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当遇到矛盾时,便产生了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当无法合理分配游戏材料,或是游戏材料不充足时,儿童往往会直接争抢游戏材料甚至破坏物品。

(2)更多的是依靠身体攻击,而非言语攻击。比如:一旦自己的东西被他人拿走时,他们就会立即对其产生敌意,用打、咬、抓等方式夺回自己的东西。

(3)性别差异较为明显。研究表明,受雄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男童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概率通常高于女童。另外,自身气质不同,也是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一个因素。一些身体较强壮、易怒、易哭闹的儿童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1.2 危害

研究表明,经常去攻击他人的儿童,与同伴的关系一般比较差,而且,往往会使教师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如果攻击性行为在儿童期就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很可能就会一直延续到青年、成年,其社会适应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会由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针对儿童产生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帮助儿童矫正攻击性行为,是当今儿童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2 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2.1 生物因素

在影响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中,遗传占了较大的比例。遗传并不是指父母把打、骂、抓、咬等一些攻击性行为直接遗传给儿童,而是将某些神经活动类型通过基因遗传给了儿童,导致了每个儿童气质上的不同。如一些天生爱发脾气、爱哭闹的儿童,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2.2 环境因素

家庭因素: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对于孩子有求必应,使其养成了自私、独霸的习惯。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通过打人、抓人的攻击性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学校因素:在学校活动中,如果教师对儿童的评价过于消极,可能就会使该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一个儿童如果经常受到教师过于消极的评价,无形中他会认同教师的这种评价,出现挫折感,更缺乏自信,导致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大众传媒因素:在一些动画片、游戏中,常常充斥着一些打斗,甚至凶杀、枪杀的暴力场面,儿童无法分辨出现实和虚构,便会盲目的模仿。在生活中,稍微不如意就用打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去解决。此外,动画和游戏中常常出现的“英雄”角色,使得儿童向往这些角色,会不自觉地去学习并模仿他们的举止言行,将自己想象成“英雄”,用一些暴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攻击性特别强。

2.3 儿童自身认知

儿童尚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如果一个儿童看到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拿走时,他会对这个人的行为判断为敌意的,就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此外,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不稳定、易受感染等特点,行为直接受情感控制,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3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由于影响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众多,单靠一种方法途径来矫正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多种途径才能系统的矫正,使儿童能够正确宣泄负面情绪,体会他人感受。

3.1 以良好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影响儿童

研究表明,在学校教育中,不同的教育态度,可以使儿童形成不同的心理特性。有的教师认为权威主义式的教育是最好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呈现出面无表情、冷淡,甚至是带有攻击性的言语,这样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将会导致儿童在教学活动中情绪紧张,并且模仿教师的攻击性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攻击性行为。而持民主教育态度的教师培养出的儿童情绪则相对更积极、友好。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应耐心倾听,增加与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民主的父母才能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抑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3.2 奖、惩并用规范儿童行为

一般来说,攻击性行为带来的结果会给儿童在某种方面得到满足,这就直接影响了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对于儿童做出的亲社会行为,无论他是自觉的或是不自觉的,教育者都应当及时给予认可和鼓励。而对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教育者都应及时制止并给予批评教育和适当的惩罚。只有这样奖、惩并用,才能有效的抑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3.3 引导儿童合理宣泄情绪

对于自控能力较弱的儿童来说,负面情绪累积越多,就越有可能产生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也会越危险。因此,引导儿童合理宣泄负面情绪,转移儿童的攻击性的情感,是矫正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教育者也可以让儿童参与他感兴趣的活动,或是当他们在负面情绪积压时,引导他们在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都是宣泄情绪的好办法。

3.4 正确利用大众传媒的影响

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对儿童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当儿童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些带有攻击性倾向的人物形象时,教育者应当及时对这些人物形象给予恰当的解释和评价,以此减少大众传媒带来的负面影响,减轻攻击性倾向对儿童的影响,合理培养儿童的“英雄”情节。

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众多,作为教育者,应该从多角度分析不同个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且选择相应的矫正策略,多管齐下,帮助儿童矫正、消除攻击性行为。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使个体与他人顺利、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蒋俊梅.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J].教育探索,2002.8:71-73.

[2] 王正妍.儿童攻击性行为成因探究[J].经营管理者,

2013.11.

[3] 梁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0.6.

猜你喜欢

矫正策略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及矫正策略
例谈高中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策略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教学目标设计常见问题与矫正策略
调动自控意识,克服不良习惯
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案例研究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