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道传承,化古为今

2019-05-14倪娜周颖张雨晨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

倪娜 周颖 张雨晨

摘 要: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始终是当代人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结合地域特色文化,传承古典文化精髓,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是现代教育革新的核心问题。通过明代东林书院的相关史籍资料的查阅以及对于无锡东林小学的实地调研,结合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对大道传承的教学理念研究,同时对现代教育提出一些新颖的、可实施性强的教育建设理念。

关键词:东林书院 书院教育 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017-02

明代东林书院不仅对于明末社会具有极大的号召力,甚至在明末朝廷中都极具影响力,延续久远。本文将着重从古代东林书院的教育建设与现代东林小学的教育模式两点入手,提炼出东林书院在各方面对于现代教育的影响与借鉴意义。针对师范专业提出相关的、可行性高的教育发展理念,并通过对传统教育文化以及现代教育文化的借鉴融合,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思想基础

明万历年间,顾宪成、高攀龙等人被贬后回家乡修缮东林书院,聚众讲学,在这段时间中顾宪成与高攀龙的批驳创新的思想与理念对东林书院的讲学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2.1 反对空言,注重实行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在万历年间影响了众多学者与政客,而顾宪成对于王阳明的知行观进行了批驳,他指出王阳明的“知”与“行”由于其高度分辨性并不能够达到两者的统一,他认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实质上是消行归知、以知代行,取消了知与行的原则区别”[1]。顾宪成所推崇的学习理念是知行兼举,在两者的第一性上更加强调“行”即实践,这是东林书院“实学”的理论基础,也是讲求实践的进步。

2.2 实行讲会,提倡救世

由于顾宪成、高攀龙等人的仕途经历,东林书院的后期发展更注重结合现实状况地有目的性、有批判性的朝政议论,东林书院的讲学去除了院内浮夸、虚伪的风气,更积极地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从实践中另辟蹊径以此寻求真正安邦定国之路。

此外东林书院设立“会讲制”,每次讲会选举一人进行一个主题的讲学,参与者无论贫富多少、地位高低皆平等问学、相互补缺,营造学习的自由风气,让求学者身处学问平等的环境之中,更利于学问的传播与互补。

2 学术传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孕育一方文化,形成相应的教育方式。追根溯源,不难发现无锡东林书院的产生离不开无锡传统文化,也离不开无锡学者的努力和东林党人的学术精神。基于深厚底蕴而生的书院教育传统对今天的教育依旧有重要的意义,唯有取精华去糟粕才能使现代教育越走越远。

2.1绘文化,述传统

无锡文化孕育了东林书院,明末东林党人因东林书院得名,而后书院也因东林党人而闻名遐迩。一处书院早就超过了其教育机构的本质,化身为政治讲堂。东林书院背后是东林党人勇于斗争,敢于革新的精神和意志,不仅吸引了当时的一众士子,而且也给后世无穷的财富。可以说“登丽泽之堂,入依庸之室”一度成为读书人所求的无上光荣。

东林书院的讲学可谓自称一派,注重人才培养,讲求学以致用,而且关心国事,博采众长,一视同仁。顾宪成撰写的那副对联精准概括了东林书院的学术精神:“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高攀龙也曾经指出:“此时民不聊生,大乱即将来临。”可见东林的学者们一直将求学讲学与国家大事紧密结合,有着鲜明的政治主张,对改变宦官专权的局面怀有强烈要求。也正是因为东林书院针砭时弊,锐意图新,才会倾动朝野,但是也招致祸端,在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枉法祸兴,昭毁全国书院,东林书院被严旨全部拆毁,不许留存片瓦寸椽。直到崇祯即位,惩处阉党,书院才又重新修复。且此后历清代各朝,续有修葺,书院复还旧观。[2]

回顾历史,东林书院的经世之学给后世的学者留下了许多可供借鉴和传承的精神宝藏,也为后人兴办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2 继文化,承传统

如何继承与发展书院文化,灵活运用于现代教育的发展始终是现代教育者们追求的课题。首先,需要对东林书院文化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探究它起源兴衰的过程,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一个优秀的文化产生必然是人类发展的产物,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利用好书院教育这个传统的教育形式,无疑是对我国现代教育形式的良好补充。

其次,无锡人民对于东林书院有着血浓于水的特殊情感,对书院教育的形式从骨子里就会有信任感。现代教育者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历史情感的积淀,因势利导,将书院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的教育观念。

最后,唯有给传统书院教育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使它历久弥新。历史上的东林书院有着明确的教育宗旨,如今我们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发展现代书院教育。从小处说,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传统书院教育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德育,放在今天也是学生的必修课。而传统的四书五经等,也发展为现今的素质教育。往大处讲,在教育形式上,传统书院教育提出“每会推一人为主,说‘四书一章。此外,有问则问,有商量则商量。凡在会中,各虚怀以听。”[3]此类自由的教学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

3 现世启发

古代传统的书院教育注重思想传授和学术研究,而对于思想道德的修养和人格的培养发展,传统书院教育是存在缺陷的。这就使得当今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追求学生成绩,忽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等教育深层内涵。

在教育内容方面,明代书院起初都是为了科举考试而建立,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于更深层次的学问研究,但其中的教育内容一直都以传统文化为主。然而现代教育因为历史发展的原因而被西化,尤其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参考了西方的大学,這与传统的书院有着千差万别。虽然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因为如此,现代教育更要重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优秀民族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方式方面,传统书院教育涵盖儒家思想、诗词歌赋、论文传记、礼乐等多种门类,可谓是内容丰富。而当前的基础中小学教育,课程设置却十分单一,更加偏重于所谓的“语、数、外”三门主课。所以,在现代教育课程方面,应该借鉴传统书院的课程设置,丰富课程门类,适当增加实践课与选修课,并且要逐步贯彻到中小学学校之中,进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方面,传统书院提倡的是自由讲学,强调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之中学习,同时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讨论,意图在讨论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现代基础教育中,老师们往往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和排名,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背负着学习的重压,根本无心思考提问。所以,在现代教育的教学过程方面,老师们应该更注意运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性原则在课堂上不仅要讲得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还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之中。

针对传统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东林小学校长武凤霞[4]认为,东林书院传统是东林小学的一个历史和文化优势,对于东林书院的“读书”品质的发扬,应“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发掘东林精神,进行主题研讨,创建学校特色,继承东林书院的底蕴和风骨。现下提倡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书院教育在未来有可能成为学校教育的良好补充形式。书院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一次创新尝试,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步近智,张安奇.顾宪成高攀龙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60.

[2] 陈振康.历史学院文化的傳承和发展[J].江南论坛,2017(6):28.

[3] 阳婷婷.研究生学术沙龙的模式研究[J].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9.

[4] 黄珺.深化课改:校长应着力培养学科专家——访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校长武凤霞[J].湖南教育A刊,2018(2):44.

作者简介:倪娜(1998-),女,江苏无锡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周颖(1998-),女,江苏常州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张雨晨(1998-),男,江苏无锡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
浅析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与认识
论泰国佛寺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国际化视野下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承继传统,完善教育
给教育一片自由想象的空间
从《弟子规》中分析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的现代我国教育行政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