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困难,可能是知觉转换出了错

2019-05-13兰心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9年4期
关键词:能力差感官游戏

兰心

孩子笨手笨脚、不专心、散漫,别急着“河东狮吼”,那可能是他们向你发出的求助信号。

原来,这是知觉转换能力差惹的祸

乐乐3岁的时候,妈妈带她在外面玩儿,发现她总是分不清“里面”“外面”“上面”“下面”。五六岁的时候,乐乐开始对阅读感兴趣,也能捧着绘本看好久,但只要暂时把视线从书本上转移,回头就找不到读到哪里了;学前班入学后,但凡和数字排序、寻找规律相关的题,乐乐一定会漏洞百出。就算只抄写两个字母,乐乐也会出错……

乐乐妈担心孩子的眼睛有问题,但检查后发现视力没问题。为了搞清楚问题的答案,乐乐妈请假去学前班做志愿者,顺便观察。令人欣慰的是,乐乐学习很认真,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但是,有一些环节,孩子明显跟不上。比如老师示范一些动作,让小朋友照做,乐乐总会迟疑,并且最终做错;或者,老师让孩子们把书翻到某一页,乐乐翻几页就不动了,茫然地看着前面;至于抄写,那简直是乐乐的痛点……

乐乐妈发现,如果让乐乐用眼睛观察,她可以应付。但需要同时运用两种以上的能力,比如一边看一边做,或者一边看一边写,等等,乐乐就会出错。单纯来看,孩子的视觉发育得不错,能看清东西、辨别颜色。但是,眼睛不仅需要接收及分析视像,还要把这些信息转变成知觉,以辨认物体的外观和所处的空间,并根据空间的改变推测物体的运动。这其中涉及的能力,就不是单纯的视觉能力,而是加入了知觉转换的过程。如果这个转换的能力差,就会出现平时挺活泼的孩子,却突然在某一环节卡壳。

转变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曾经,我和一位小学特级教师讨论过知觉转换的话题,她告诉我:“小学阶段,孩子面临的学习任务,多数都需要用到两种,甚至更多的感觉通道。有的孩子可以一边听课一边画重点,有的孩子只听不记,或者只记不听。”所以,看似是孩子不专心,实际上是因为知觉转换能力不足。

像乐乐这样的状况,属于视觉转换成动觉的能力比较差,同样,很多孩子会在其他的知觉转换中遇到困难。比如,如果孩子写作文比较难,那很有可能是动觉转换成视觉和听觉的能力差,这样的孩子也许去很多地方旅游过,但问他经历了什么,他却说不出来。也有的孩子听觉转换成视觉和动作的能力差,老师听写汉字,他总是跟不上。

不仅仅是学业,我见到很多孩子,因为知觉转换能力不好,生活一片慌乱。和小伙伴一起游泳,有的孩子能把泳衣、毛巾、拖鞋整理得井井有条,有的孩子总是丢三落四,甚至没换泳装就想往池子里钻。这些缺乏计划性的表现,体现的是孩子组织能力弱的特点,但根本也是由知觉转换能力差造成的。

看到孩子在学业和生活中散漫的表现,很多父母会“吼”孩子,但多数时候会以失败告终。为什么会这样呢?

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专家Martin A. Teicher和他的团队成员分析了曾经遭受过父母言语暴力的年轻成年人的大脑,发现他们的韦尼克区(主要负责理解口语)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减少。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连接越少,一个人的言语理解能力越差。换句话说,过多的责骂和压力,会破坏孩子各种感觉渠道之间的信号传递,从而延缓孩子知觉转换能力的发展。

同样,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很早就让孩子写字、做算术。大量重复性的学习任务不仅抹杀了孩子的兴趣,还有可能让孩子因为单一地使用某种能力,而限定各种感觉之间的融合。孩子需要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多感官的发育,绝不是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变得“聪明”。

由此可见,知觉转换能力不仅仅经常被父母忽视,更容易在不当的教养方式中遭受破坏。这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需要孩子运用多感官去解决问题时,孩子因为能力不足而导致现实中困难重重的情况,不是用责骂可以解决的。孩子在青春期之前,大脑神经元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一旦发现孩子存在知觉转换方面的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转变教育方式,帮孩子把落下的课程补上来。

玩儿着锻炼知觉转换能力,你做得到

很多父母,一旦发现孩子的某些能力差,第一反应就是通过学习,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面临着很实际的困难。一般来讲,知觉转换能力差的孩子,在学业上吃了太多的亏,他们知道自己在这些方面比不过别的小朋友,或者因为学习落后受过父母责备。于是,只要一提到学习,孩子就发愁,不论是学习具体的科目,还是训练某种技能,孩子都会敬而远之。

面对这样的困境,父母不必过于头疼,很多科学实验都证实,知觉转换能力作为学习能力的基础,并不是“学”来的,而是通过固定行为刺激大脑的发育,最终促进能力的养成。对孩子来讲,最能调动多感官参与的行为,就是玩耍!

听到“玩耍”这两个字,父母和孩子的心情都放松起来。没有孩子会拒绝玩耍的诱惑,何况在玩耍中还能让自己变聪明呢!促进知觉转换能力发展的游戏设计,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则—尽量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系统,参与到同一个活动中。

比如,父母经常和孩子玩儿“模仿秀”的活动,父母模仿一些小动物的声音或姿势,让孩子猜是什么?一般来讲,3岁之后的孩子,就可以主动模仿。这时候父母可以交换角色,让孩子做动作、大人来猜。这样,孩子就会调动自己大脑中储存的关于某种动物的特定信息,再借由动作把它们表达出来,同时调动了视觉和动觉两种能力。孩子模仿得越像,证明他两种能力间的转换越好。相反,那些学得不像的孩子,则需要更多锻炼。

孩子大一些时,父母可以让他们挑战一些高难度动作。让小朋友一边跳绳,一边观看一些图片。等完成一百个跳绳后,看看能回忆起多少張图片。这种同时锻炼动觉和视觉的游戏,能够促进孩子两种感知能力之间的迅速转换。

关于听觉转换成动觉的游戏也很多,父母可以观察一个由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片,然后描述指令:先在纸的中间画一个圆形,在圆的正下方画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右面,有一个大大的三角,三角里面有一个小小的圆……说完后,让孩子对比自己画的图片和大人看到的图片,找一找有什么不同?如果孩子能画得一模一样,一定非常有成就感。根据孩子的能力,父母也可以增加难度,让孩子感觉游戏既好玩儿又有挑战性。

除了一对一的训练,有一些游戏可以适当变通,增加趣味性。比如多个孩子组织集体游戏。在一个空旷的地方,播放一段音乐,音乐响起后随意走动,停止时父母发出指令。听到“大树”,孩子们要两两组合支撑成大树;听到“小草”,就要3个人凑在一起蹲在地上。当然,父母也可以利用一些零散时间训练孩子,在公交或者地铁上,两个人可以玩儿“猜字”的游戏。父母在孩子的手心里写字,让孩子猜是什么。这种动觉和触觉结合在一起的游戏,是孩子打发无聊时间的最佳选择。

如果说,孩子的学习能力需要一些载体,那么,各种感觉通道的锻炼就是孩子学习能力提升的必经之路。父母重视孩子的多感官参与和知觉转换能力,就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能力差感官游戏
感官训练纸模
实心球投掷能力差的原因及提高策略
感官训练纸膜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笨鸟先飞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笨鸟先飞
浅谈大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的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