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的路径探析

2019-05-13白婵婵刘小莉周萌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母语跨文化英语教学

白婵婵 刘小莉 周萌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对中国文化和外来语文化的认同存在偏差。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对中国文化认同的现状,探究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帮助更多的大学生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学习与中华民族文化相关的英语表达,能更好地领悟中国文化,增强中国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大学英语;中国文化认同

一、文化认同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教育学大辞典》中将文化认同定义为两种文化相互接触和同化的过程,包括两种类型:一指人们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认同;一指人们对外来文化的认同。本文主要考察前者。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文化的进步,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由此引发的文化认同危机日益突显。语言学习者只有正确处理对所属文化的认同及对外来文化认同的关系,才能进行正确的跨文化交际。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运用。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大力推广英语学习,加大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作为语言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文化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老师与学生都偏重对英语文化的学习而忽视对母语文化的学习,导致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不断下降。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从最初的只强调语言教学,再到之后的强调英语语言与英语文化的同步教学两个阶段。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英语文化的学习的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有利于其进行正确的跨文化交际。然而,片面强调英语文化的学习,忽视对母语文化的学习,却让很多高英语水平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只能大谈特谈英美文化,而对于涉及到的任何有關中国文化的东西,无论是文化事物,还是文化现象,都不能或者不能准确无误地用英语表达出来。以下是笔者在学习英语时的亲身经历,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第五册第一课Hit the Nail on the Head,本文作者Alan Warner以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英语短语作为题目,将carpenter(hammer a nail)与language craftsman(choice of words)进行类比,来探讨英文写作中选词的重要性,该题目翻译为中文便有多种解释“一针见血、语言中肯、恰到好处……”但具体译文还应结合汉语文化背景而定。通过文章我们可以学到无论是英文写作的选词还是中文翻译时对词语的推敲都离不开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相结合,语言学习的特殊性要求语言学习者能同时掌握母语文化和外来语文化,做到真正的文化认同。

二、当前大学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认同现状

1.对中国文化和英语文化的重要性认知上存在偏差。笔者通过对广西部分高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意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为了能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师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都会刻意的去补充和学习英美文化,但却忽略了对母语文化的学习。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学习中,师生对所属文化和外来语文化二者的重要性存在偏差。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中国文化的输入不足。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偶尔会在课上加强对学生中国文化的渗透,但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所占比例依然很小,以至于学生很少能见到有关本国文化的英语表达,造成英语表述中本国文化的失语。

此外,刘光正在外语教学目的的多元性呼唤重视母语文化教学中提到,外语教学不仅仅是培养介绍与引进国外的文化、知识、技术、科学等人才,同时也担负着本国文化的输出,为政治、经济、贸易、往来等做好语言和跨文化交流服务。外语教学目的的多元性特征决定了外语文化教学中不能厚此薄彼。也正因为外语学习目的的多元性,强调了教师在外语文化教学中,切不可忽视母语文化的教学,忽略了它,实际上就是丧失了理解目的语文化的基础。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中国文化认同的淡漠和困惑。

目前,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大多数是基于升学或找工作的需要。因此,英语学习中难免会带有短视的功利性。国际化人才背景下,国内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学好英语并顺利通过各种英语等级考试成为继续深造或者找工作的重要砝码。因此,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对于本土的传统文化,学生们对其却知之甚少,在语言课堂上侧重学习英语语言与英语文化,忽略学习中国文化。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在深入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知识积累呈下降趋势,母语文化知识欠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上始终存在困难。即使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也了解中国文化,却始终显示不出文化大国学者所应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

2.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中国文化失语”的教学现状,即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上存在困难。因为受母语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或者不能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又没有授课老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这种表达能力很难有明显提高。

文化失语的本质就是文化认同感的缺失。成因来自各方面影响,其两大因素是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的影响。英语教学强调西方文化的学习忽略了中国文化的学习,西方文化的输入和中国文化的输出严重失衡,导致“失语”更加严重;教学体系中教师也普遍存在中国文化意识不强或者缺失以及教学理念的偏误,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也存在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平衡的现象。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语言学习者需要学习交际双方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深入理解双方文化并实现文化交流与传播。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做语言技能的传授者,还要承担起文化传递者的重任,在语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中西文化对比并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三、大学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与文化、思想与价值观等有着密切关系。随着英语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大学生在接触英语的过程中,很可能受到英美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习得一种全新的文化交际能力,导致自我身份边缘化。而两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并不是要求学生对其简单的“二选一”,而是希望学生在掌握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适度汲取其他文化提高自身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帮助大学生建立对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理性认知理解和价值立场,才能达到优化大学生英语教育的目的。这也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传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增强对外选择能力,更好地利用外来文化助力本国文化发展,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2.帮助学生领悟中国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弘扬与传播中国文化。语言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我国接纳英语是本着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原则。但由于大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极大好奇心但由缺乏相关判断力,在接触西方文化过程中容易忽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转而对西方文化盲目接受,导致出现文化偏差。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侧重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高其分辨优良文化的能力,使其能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坚持传播本国优良传统,批判汲取外来文化精髓,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成为弘扬与传播中国文化的践行者。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的途径

1.高校:跨文化语境的营造。高校应当侧重营造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意境,建设有本土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在做好传播外语文化的同时,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通过增设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选修课,或者加大外语课中对中国文化知识的补充等,营造跨文化语境,帮助学生平衡好母语文化与外来语文化的关系。

2.教师:中国文化认同的引导。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的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平衡好两者文化的关系。教师对待文化的态度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文化观念的养成,所以教师应当在传播外来文化的同时,做好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通过优化教学方式,搜集中国传统文化并在课堂展示,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加大对本民族文化的解读;课外布置中西文化结合的项目任务让学生探究性完成,这样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

3.学生:正确文化观的树立。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理性看待两种文化的关系。无论是积极采纳外来文化精华,贬低本国传统文化;还是因民族主义思想抵制外来文化,都不利于两种文化的相互促进与融合。学生应当恰当处理两种文化的關系,建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做好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外来文化的适度接受。

五、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旨在研究并分析当前大学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认同现状,以期高校强调、引导并帮助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同时,重视对母语文化的深入了解并积极传播与弘扬中国文化,实现中国文化认同,建立文化自信。这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发展要求相契合,也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要点。希望能为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建议,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激发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忱和践行之志,巩固大学生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选择能力,深化文化功能在高校与人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增订合卷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844.

[2]范治梅.浅析中国文化认同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2015.

[3]刘光正.外语文化教学中不能忽略母语文化教学[J].2000.

猜你喜欢

母语跨文化英语教学
母语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母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