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新闻采访技巧方法探究

2019-05-10谭丽红

科技传播 2019年8期
关键词:现场采访采访技巧民生新闻

谭丽红

摘 要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广义上说属于社会新闻,内容上主要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是公众了解社会发展、解读党政方针、反映百姓民声的主要渠道之一。

关键词 民生新闻;采访技巧;现场采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3-0082-02

1 新闻采访从选题开始

1.1 新闻选题的接近性

必须要保证民生新闻本身的接近性,其主要就是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能够满足民众各方面的需求和接近性,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民生新闻的价值,最终受到人们的认可。

1.2 新闻选题的平民化

民生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必须要更加接地气,能够符合民众的切身需求,必须要真正的站在民众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才能够真正的得到最为接近和真实的新闻素材,得到人们的认可。

1.3 选题角度的多方位

当民生新闻记者接触到一个新闻选题时,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个新闻本身就是内容,更应该展开思路,全方位设计新闻选题的多样性,例如一起突发交通事故,可以在报道事故本身的同事,了解引发事故的原因,是违反交规还是疏忽大意,是偶然发生还是道路状况特殊引发的常态事故;同时深入了解有没有新闻背后的故事,比如及时施救、好人好事,在报道事故的同时,发现正能量的故事,让新闻有血有肉,充盈鲜活。通过新闻报道揭示一个社会现象或者给出一个启迪,能给繁忙受众以轻松一笑、或是让人冷静思考,从中得出经验给社会大众以启迪,以此来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

2 民生新闻采访方法和技巧

2.1 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由于民生新闻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采访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真正深入和了解新闻事件。在进行采访之前必须要对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才能够保证采访过程中做好全局的控制工作,对于各种问题能够实现灵活应对。

2)要明确采访对象。结合采访对象的基本认知,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进行采访,最终才能够获取最优的新闻素材。

3)做好采访提纲。提纲作为整个采访工作的指导,在进行采访的时候必须要做好相应问题的准备工作。

2.2 寻找平民视角,建立平等交流

1)从百姓视角出发,平等与真诚的进行交流。民生新闻进行报道的时候要真正的从百姓角度进行思考,从民众视角对新闻素材进行判断和辨别,保证新闻能够关注民众的切身生活,在语境表述中要体现出民众的意识。在进行交流的时候要尊重对方,保证礼貌、平等的交流环节,从而保证民众感受到记者的真诚可信,最终实现最优的交流沟通效果。民生新闻记者要保证自身具有足够的亲切感,不仅能够展示出自身的魅力,还能有效的消除被采访者的紧张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采访顺利进行,得到更多的新闻信息和真心话,提高采访效率。

2)捕捉关键信息,与采访对象深入交流。民生新闻进行采访的时候,记者作为主导者,必须要体现出记者采访的技巧。新闻采访往往具有时间限制,所以必须要保证围绕采访主题,发现、延伸、追寻新闻事实,避免出现跑题、偏题现象。在进行具体问题提问的时候必须要具有针对性,避免出现空洞抽象的问题,记者必须要保证思路的敏捷,积极的发现谈话中的关键信息,用过采访对象无意中透露的信息和语气语调,发现新闻细节、发现新闻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时做好反应,从而保证提问的深入交流,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3)抓住民生热点,升华整个新闻的主题。人们对于民生新闻的主要关注点就是对各个政策的解读,比如新农合、比如医保区域报销、比如放开二胎之后的关注点等诸多与人们群众息息相关的政策、信息,必须要抓住党政方针与人民群众最密切的结合点,发现民声热点,解读政策,反映民声,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民生新闻的质量和水平,展示民生新闻的深度和力度。

3 采访时不卑不亢,灵活应对

3.1 因人因事而异,方式灵活多变

在进行采访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当事人的性格以及素养等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和语言进行采访,比较常见的方式包括引导以及开门见山等。对于性格比较直爽的人来讲可以开门见山进行采访,对于性格内敛的人,可以先尝试聊一些采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不同的采访方式和技巧能够得到最佳的效果。在进行采访的时候,灵活把握松紧适度、软硬兼施,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存在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时间紧迫等现象的时候可以选择倒金字塔式的提问方法,直接得到想要的答案和关键的信息,从根本上提高采访的效率。

3.2 特殊的采访对象,要用特殊的采访方式

对于比较特殊的采访对象应该选择特殊的采访方式,比如批评报道中往往会选择各种方法推卸责任和掩盖事实,在进行特殊采访的时候必须要进行适度的刺激和比较隐性的采访等进行提问。特殊的采访方式相比于常规方式来讲,虽然能够顺利的获取信息,但是在进行采访的时候必须要十分的小心,采访对象如果存在过错行为的时候,适度刺激必须要掌握好度,记者必须要时刻谨记尊重新闻事实以及严守职业道德,才能够真正的得到人们的认可,保证民生新闻的价值和真实性。

3.3 提问方法因人而异

在选择提问方法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因人而异的方式,比如对于沉默寡言的采访对象,如果选择了咄咄逼人的方式进行采访,就会导致被采访者更加沉默。如果面对比较狡猾的被采访人,记者一味谨慎,很容易被带偏,甚至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信息。所以,记者在进行采访的时候必须要结合被采访人的性格以及文化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为了能夠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必须要保证提问方式适用于被采访人,面对具体问题必须要具体分析,要根据性格选择有针对性的采访方式,才能够真正的走进被采访人的内心世界,最终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3.4 谨慎选择合理场所,进行多元化提问

新闻发生的现场以及周围的场所都可能成为采访场所,但要视情况而定。问题性报道、事故类报道,需要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现场感强,有利于采访对象结合现场状况进行描述,也有利于利用现场景象感染电视机前的观众。当然,如果是涉及被采访对象安全、隐私,在选择采访地点的时候必须要保证采访对象安全,使其心理放松,减少警惕心,便于采访对象更好的讲述新闻事实,适宜采访地点也能够保证获取感情更丰富的新闻素材。

采访中,提问必须要多元化,语言本身的种类十分的繁多,比如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语言等诸多,往往需要一个眼神就能够起到引导的提示的作用。记者可以从采访对象的各种语言中积极的寻找问题的答案,积极的运用这些其他语言,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问效果。例如:汶川大地震报道,面对重灾后的幸存者,一个简单的拥抱,安尉的动作,都可以保证采访过程更加温情,更加生动。央视记者张泉灵,在面对刚刚从灾区走出来的幸存者时,细心叮嘱注意安全,并目送对方离开,久久凝视,这些都不是采访内容,但足以升华新闻主题。

4 采访结束,民生新闻的采访工作仍需延伸

1)报道了惠民政策的颁布落实,便要以此为开始,持续关注惠民政策惠及哪里,落到何处。老百姓的實实在在享受到了那些惠民政策。让政策扎根、落实;报道了黑暗面,比如污染企业非法排放、工程质量问题、政策落实遭遇吃拿卡要等问题,需要记者不断采访追踪,让民生新闻的监督作用在采访中得到落实。

2)民生新闻的圆满句号——追踪结果。民生新闻主要就是百姓新闻,不仅需要了解新闻的表面,更重视对整个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结果,大部分民生新闻记者往往重视发现问题,忽视了解决问题,问题在进行报道之后必须要具有相应的结果,才能够真正的让民众受益,并且得到认可和更多的关注。所以,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必须要重视追踪结果,将其作为民生新闻的重要环节,才能够真正的得到民众的认可,并且提高自身的关注度。

民生新闻的根本就是百姓身边的新闻报道,其来源于百姓,更服务百姓,记者在进行民生新闻采访的时候必须要积极的选择适合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采访,才能够更好的获取新闻信息,提高民生新闻的价值,得到广大百姓的认可。新闻采访本身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记者必须要善于从百姓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才能够得到百姓的真心认可,实现最好的沟通作用。采访提问技巧也是一门哲学,必须要做好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采访的效率和效果,最终提高民生新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温秀娟.民生新闻采访的方略和技巧[J].新闻传播,2009(1):26.

[2]刘颖.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技巧[J].新闻前哨,2012(3):89.

[3]袁金艳.地方台民生新闻的采访技巧[J].青年记者,2011(7Z):114.

[4]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采访技巧[J].新闻窗,2009(2).

猜你喜欢

现场采访采访技巧民生新闻
2016年南京生活用纸年会现场采访系列报道之一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一位新华社记者谈调查性报道的采访突破技巧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基于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探讨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浅谈现场采访
从电视访谈节目看名记者的采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