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反转现象浅析

2019-05-10王士焕

科技传播 2019年8期
关键词:改善策略新媒体环境

王士焕

摘 要 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信息的生产机制、传播方式及受众的心理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即是掺杂着各种情绪、偏见与冲突的信息泛滥成灾,真相被淹没在一阵又一阵的狂欢与喧嚣之中。由此带来的是我国舆论生态呈现出“立场预设、情感宣泄、真相迟到”的“后真相”特征,舆论环境日益动荡,舆论逆转也频频上演。文章以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探究舆论反转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期引发社会对构建和谐的舆论生态环境的思考。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舆论反转;成因探究;改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3-0060-02

1 事件舆情反转路径梳理

2018年10月28日10时许,在重庆万州区,一辆公交车行驶至长江二桥路段时与一轿车相撞,小轿车被撞得面目全非,而载有包含司机在内15名乘客的公交车冲破桥面护栏坠入了江中。事发后,新京报、澎湃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微博发声,论调一致,在报道时均带有“轿车女司机逆行”等字眼,多位微博大V见状也火速跟进,纷纷进行转发,一时间该事件在网络舆论场上迅速走高,轿车女司机成了众矢之的,网友大肆地对其进行谴责,甚至是人身攻击。

下午17时许,重庆警方的官方微博@平安万州发布通告称,经证实,事故系公交车行驶过程中越过了中心实线,撞击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后,失控撞断护栏坠入江中,并非此前所报道的“女司机逆行”。此时舆论开始反转,网友们从对女司机的群嘲状态,倒戈为对主流媒体不实报道、大V们跟风造谣的批评,颇有为轿车女司机伸冤之势。最终在11月2日,该事故的调查处置部门公布了公交车的坠江原因,系一名女乘客与司机发生激烈争执后互殴致使车辆失控所引发,而后该名女乘客便成了网友口诛笔伐的焦点。此次事件的舆论中心几经转移,剧情也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反转,是新媒体语境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典型代表,也是对我们及时探析出舆论反转的症结所在并制定相应策略构建健康舆论生态环境的一个警醒。

2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反转的原因探讨

2.1 迭代式新闻生产方式

新媒体环境下催生的迭代式的新闻生产是导致舆论反转的一个重要原因。迭代,是一个为了无限趋近于所需的结果或目标而多次递推、重复反馈的过程。在迭代式新闻语境下,新闻的生产跳出了固有流程,抛弃了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权威证实、一次成型的特点。报道者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抢先报道一个“似是而非的真相”,而后再对事实进行深度挖掘,经过不断地校正和修改,最终完成一次真实亦或是非真实的新闻报道。这种强调“第一时间发布新闻”比“发布真实的新闻”更重要的报道取向,虽然及时向公众传达了事件的相关信息,但是却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一味地追求时效性,却把最根本的真实性放在末端,从一开始就为舆论的反转埋下了伏笔。

此次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在官方尚未通报证实事故发生原因时,多家媒体为了抢发新闻,夺得先机,便以“红色轿车逆行”“女司机逆行”等结论对事故进行了简单归因,一时间引发强烈的舆论反应,公众一边倒地声讨女司机。然而,当后续调查发现这些媒体先前所发布的信息并不真实时,舆论风向标急速偏转,倒戈为对主流媒体不实报道的批评,舆论反转大剧的上演成为必然。

2.2 碎片化的传播方式

在对信息的传播时效提出了更严苛要求的新媒体时代,迭代式新闻生产方式盛行,对社会现实进行一种拼贴式的构建,相应地,信息的传播也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这意味着每一次的传播所携带的文本内容都是不完整的、零散的,公众无法一次性地了解全面性的信息,易形成对事件的片面化理解,增大了舆论偏颇的可能性。同时,当下传播格局的进一步开放,使得传播主体渐趋泛化,人人都可发布和传播信息,门槛的降低为缺乏媒介素养的一般民众提供了发言平台,一定程度上为信息的碎片化传播推波助澜。新闻真相的解构和间断呈现,导致每一个真相碎片被发掘和公布之后,都会调动社会情绪,引起公众热议,使得舆论中心不断发生转移,随着时间的沉淀,碎片拼接完成,真相浮出水面,舆情反转也就成为了必然。

公交车坠江后不久,多家主流媒體在不了解事故全部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了碎片化报道,把复杂的事态简单化,此时它们所传达的信息是片面的、零碎的,众多大V和网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纷纷跟进转发,误导了舆论走向,民众对女司机群起而攻之。经过一系列的官方核实,碎片一点点地拼接,完整的事故真相被一步步还原,网民的态度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2.3 晕轮效应下的受众心理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曾提出晕轮效应,也被称为“成见效应”。他指出,公众对一个人的认知或判断通常只是从局部出发,再扩散得出整体的理解,这样所形成的往往是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即带有鲜明的刻板成见。人们在复杂的事情面前,常常会调动已有的认知基模,借助于头脑中已有的形象,在一知半解,不明事情真相的情况下为事件中的人物贴标签,而后主观臆测,自行脑补情节。这样一来,习惯性的价值判断就压倒了事实真相,继而产生舆论学上的“爆米花模式”,在短时间内引发舆论震荡,出现 “一边倒”现象。在舆论的裹挟中,似乎必有某个群体被刻板归因为失责的一方。

这一点在此次事故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媒体的报道中出现“女司机逆行”的字眼后,公众没有从信息本身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去考量,而是自行带节奏,将“女司机”与“差劲的开车技术”“马路杀手”等负面印象相挂钩,去操控舆论走向,自此,关于“肇事者系轿车女司机”的论点便持续蔓延,全民声讨矛头皆指向女司机,一场现实版的“三人成虎”就这样上演了。待新闻出现拐点,真相一点点被披露,女司机被洗白,舆论朝向也随着剧情的反转而极速转变。

3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反转的应对策略

3.1 专业媒体要坚持操守,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无论何时,真实都是新闻的生命。专业媒体在适应信息传播革命,积极融入网络的同时,也要在“新闻反转的阵痛中增强免疫力”,不能为了迎合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只抢时而不求质,在第一时间抢发新闻的同时,要以专业的精神抽丝剥茧,厘清事件的线索链条,保障其呈现出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根除認为后续报道跟得上,就可还原一个完整新闻的侥幸心理。不可否认,在新媒体时代庞大而冗杂的信息环境下,专业媒体仍具有议程设置功能,依然是公众的“传声筒”,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因此,媒体少些主观臆断,避免标题党、贴标签、放大碎片化的信息,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坚持真实客观的解读、全面系统的报道更加不可或缺。同时,在各种情绪化言论充斥的舆论场上,媒体要及时纠偏,纠正不全不实信息对公众的误导,强化自身的舆论引导能力。如此这样,专业媒体才能发挥在真相探寻过程中应起到的正向作用,提高自身公信力。

3.2 网络意见领袖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避免情绪化煽动

1840年,拉扎斯菲尔德在伊里调查中曾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进入新媒体时代,这些意见领袖也强势入驻网络平台,继续利用自身的声望和号召力为公众传递信息、设置议程,充当舆论推手,对公众情绪的调动和舆论的走向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网络意见领袖必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章取义,理性地转发和评论,不掺杂过多的个人成见,避免谩骂式、情绪化表达,真正成为社会正义的守护者和公众的代言人。

3.3 公众要提升媒介素养,增强信息辨别能力

在“去中心化”的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所构建出的信息壁垒被打破,每个人都可借助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平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公众被赋予话语权的同时,媒介素养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在信息的辨别能力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公众必须提升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摒弃刻板成见,做到理性求真、客观发声,才能让舆论脱敏,才能避免沦为“乌合之众”的一员。

4 结论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环境的变换,舆论反转日益常态化,这背后的原因是多元的,媒体、舆论领袖及公众自身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应地,为规避舆情反转现象,构建健康和谐的舆论生态环境也需要三者的协同努力。专业媒体要发挥好社会公器的作用,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意见领袖要承担社会责任,理性引导公众;同时,公众要提升媒介素养,理性发声,避免情绪化表达。

参考文献

[1]王新颖.“后真相”语境下“小凤雅事件”舆情反转过程与成因分析[J].东南传播,2018(9):104,106.

[2]周丽娟,张烨,胡雯雯.舆论反转的心理效应及调控策略[J].青年记者,2017(7):11-12.

[3]陈跃文,徐恒晔.自媒体环境下“舆论反转”的成因及策略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7(17):7-8.

猜你喜欢

改善策略新媒体环境
关于配电线路施工管理现状和改善策略研究
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思考与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策略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