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电视新闻播音与评论

2019-05-10覃事泰

科技传播 2019年8期
关键词:播音核心能力改变

覃事泰

摘 要 时代的发展对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闻主播首先应该具备高水平的新闻播音能力——有稿播音锦上添花,能对不同新闻文体、不同时代风貌有精准把握。同时又能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论证,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背景之下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无稿播音出口成章。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永葆活力。

关键词 电视新闻;播音;评论;改变;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3-0058-02

电视新闻的播与评一直以来都是业界和学界的热门关注点,大部分的新闻节目或多或少都和它们有交融的地方。通过对《新闻联播》节目40年来播音语体样式的梳理和分析,把脉时代交替下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播音风格的变化,以寻找应对当下时代环境下新闻播音的方式方法,新闻主播应该和时代共命运、与节目同呼吸,只有这样才能当好党的“喉舌”。同时,对新闻评论的地位、作用以及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思考和梳理,为应对时代的变化发展,新闻主播不仅要会“播”,也要懂得“评”,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质量高、时间长。

1 新闻播音的分类

新闻节目种类繁多,根据不同节目样态对主播的播音样式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根据《中国播音学》从表达样式上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宣读式、播报式、谈话式。

1.1 宣读式

现在的新闻节目中宣读式的播音运用较少,而80年代时的《新闻联播》则是以此种方式播报。新闻内容主要集中在政府政策文件、法令、公告、章程等文体的播读,因此整体语速慢而稳、语气庄重,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功要求极高。

1.2 播报式

播报式是现在的新闻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最常用的一种播音样式。播报式的特点是语言简练、流畅自如,既有新闻要求的准确、客观,又有日常口语中的亲切随和。看似“随意”,却有着专业基本功的强力支撑,是一种高于生活口语的专业表达。

1.3 谈话式

此种方式以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中播音员主持人的表达方式最为典型。因为节目内容包含了很多评论和讲述,因此谈话式的语言表达更为灵活自然,交流感也更加突出。

2 《新闻联播》的前世今生

2.1 播音员从无到有

《新闻联播》节目于1978年1月开播至今已有40年,在开播之初是没有播音员主持人出图像的,整个节目是以新闻图像和配音的形式播出的。而同年的12月,《人民日报》刊登的叶剑英《告台湾同胞书》需要在节目中播出,因此赵忠祥临危受命以出图像直播的方式对该篇文章进行播读,他也因此成为《新闻联播》第一位出镜主持人,也正因为如此,《新闻联播》开始加入了播音员主持人的出图像播音。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随着不断地借鉴西方媒体的新闻制作方面的成熟经验,逐渐确立起主持人口播加新闻图像的节目样式,最终在1988年确立起我们现在看到的一男一女男女双播的主持人播报形式,并采用新的片头曲沿用至今。

2.2 播音语态由“高”趋“平”

說到新闻播音的语言特点,就不得不提到“三性”“三感”,即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和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规范性”和“时代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他们的状态如何又对其他的两性和两感具有引导和决定作用。“规范性”对汉语言表达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管何种文体,语言表达都要遵循普通话规范,“时代感”则是不同的年代都有适合那个年代的语言表达习惯,这又是依据不同时代背景、社会风貌、生活习气而有所改变的。依据这两个相对稳定的特点,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对其他四个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选择和取舍。

例如在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国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出于鼓励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特点的选择上既要有相当的庄重性,又要具备热烈的鼓动性,所以那个时期的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普遍高亢,所以也就奠定了以宣读式为基础样式的播音风格。而到了现如今,进入了新时代,受众的接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更倾向于轻松的接受信息,而不再愿意接受居高临下的宣读,所以更加亲和流畅的播报式成为了现在的主流播报方式。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新闻播音的特点,并没有水平高下之分,如果真要分出高下的的话,便是在所处时代环境下对时代特点的把握在播音语言上的精准体现。

2.3 文体的改变倒逼语体的改变

前面我们说到新闻播音是基于新闻稿件的二次创作,是以新闻文稿为基础的,而在早年的新闻文体中,多是以端正的书面语为主,这也就决定了播音员在二度创作时的可发挥空间小而又小。

今时不同往日,新闻文稿的文体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更倾向于口语化的书面语体,播音员主持人在进行二度创作时的可发挥空间也就更大,因此也就能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把新闻信息传达给受众。试想,在问题已经发生巨大改变的今天,如果还以七八十年代以宣读式为主的方式进行新闻播报,该会有什么样的滑稽效果、受众又该在网络上做出如何的“过激反应”、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该会如何的大打折扣。

3 新闻评论浅析

如果说新闻播音的任务是报道事实,那么新闻评论的任务就是表达意见。对于一位成熟的新闻主播来说,新闻评论则是从内容到表达上都是个体的一次创作,这看似简单的一次创作,背后是长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更新,更要学会拿捏尺度,“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媒体的发声者、“党的喉舌”的新闻主播,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坚定立场,虽然新闻评论是抒发自己的观点,看似是更为“自由”的播音创作,其实不然,我理解为有规矩、有束缚的自由。张颂教授在《中国播音学》中这样说道,“新闻评论不但有强烈的新闻性,而且有鲜明的政治性。鲜明的政治性是评论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这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做保障,势必会影响评论工作甚至犯错误,央视著名的新闻评论员白岩松也说过,做事先做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首先应该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因此这是每一位新闻主播首先需要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有扎实的政治素养保驾护航,接下来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如何做好新闻的评论工作。“评论播音必须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以理服人”这是张颂教授所提出的评论播音的特点。三个四字词语,十二个字,但要达到这个要求却不简单。“知易行难”,对于很多新闻主播来说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所以对新闻评论的理论和实践的研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新闻评论能力也越来越成为各大电视台在选拔主持人时越来越看中的能力。

进入了新时代,媒介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早的广播到电视再到如今日臻成熟的互联网,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要求越来越高,这样的变化必然对传播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评论类日播节目《新闻1+1》,“不求优先的报道权,而求最佳阐释权,赢在思想而非第一手材料,赢在探究事件机理和解决思路而非论述和总结,赢在开放性的结论而非僭越式的对错判断,从而在图像评论与口播评论中建构起一种令人信服的逻辑推理关系,进而使受众能对评论文本进行支配式解读”,随着受眾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于新闻的需求已经不单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是向着“了解”迈进,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们需要从媒体中获得鲜活的思想和独特的角度,这正是对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不仅要求播的好,更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拥有强有力的内容生产能力。

4 结论

新闻的播音与评论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播音员主持人的立身之本,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很多播音员主持人都在追求一种“有稿像无稿、无稿像有稿”的播音主持理想状态,有稿有如“自如跳脱的情状”,无稿则像“严谨缜密的谈吐”,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体如何变化,把握最根本的核心能力才能够让播音员主持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游刃有余。

新闻主播的成长需要长时间实践的润养,如果把新闻的播音和评论比作长跑,优秀的播音能力可以让新闻主播有一个漂亮的起跑,而出色的评论能力和内容生产能力则能让播音员主持人扎扎实实的跑完全程。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2]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3]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张颂.播音创作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5]鲁景超.传媒变局对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影响和要求[M].现代传播,2006(4):237.

[6]徐恒.播音发声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7]赵振宇.一项需要普及和提高的公民素质——关于新闻评论的三点理性思考[J].新闻大学,2007.

[8]刘楠.新闻撞武侠:央视评论部新闻创作秘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播音核心能力改变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新媒体时代县级广播电台新闻播音特点和技巧提升的探索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新闻播音的语言风格方式探讨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