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化个性孤僻的学生需要一个过程

2019-05-09邓林英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性格爸爸妈妈

邓林英

“当一名班主任难,当一名好的低年级班主任更难!”许多老师都不无感慨地这样说。是啊,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下子从幼童变成了一个小学生,对学校“紧张”的学习生活往往会不适应。那么,如何去教育这些孩子们呢?在班集体里,由于每个孩子在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我们常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犹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让每一个性格迥异的学生和谐成长,特别是让个性孤僻学生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共谱和谐音符呢?我有如下经历:

案例:

初露倪端

一年级刚开学,因为第一次接触这么小的学生,我尽量使自己给学生留下个“和蔼”的印象,所以,每个学生来报到时我都会拍拍她的肩或摸摸头,当丽宁的爸爸把她领进教室报到的时候并没给我留下多少印象:只是觉得她是一个怯生生的女孩,当我习惯性的伸出手想摸摸她时,她条件反射似的躲开了,我当时也没多想,只认为是她认生的反应,以后有的是时间亲近她。

接下来的日子是忙碌的,我在从事紧张的集体教育时有点忽略了丽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班中其他孩子的各种常规表现都趋于正常化,丽宁的表现也凸现出来:这个孩子性格较为孤僻,课堂上听课不专心,要么埋头乱涂鸦,要么就玩东西,从没在课堂听到过她的任何声音,读书声、回答问题声,即便是说闲话声都没有!询问班上学生,我才惊觉:她平时很少说话,常常一个人沉默不语,安静的坐在教室的角落,若不是她偶尔与同村的小伙伴说一两句话,真让人认为她是个哑巴呢。

积极转化

怎么第一次带低年级就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可不行啊,我决定要转变她。我在课间故意找机会去找她闲聊一些家庭情况,结果,任凭我说什么,她只是在那里听,没说过一句话。有时在路上碰见她,叫她的名字,她也不予理睬。偶尔在课堂听课,也见她抄抄老师写在黑板的一些组词。我赶紧抓住机会表扬她,说她会听课,可是她仍然是目无表情。还有一个更突出的情况:做操时,她自始至终都是如一根木桩站在那里特别的扎眼,这个关乎班级的操行评比分啊,其他学生老到我跟前抱怨说:“老师,莫丽宁不做操,我们班又被扣分了!”面对学生的控诉,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找她谈话进行个别教育,可总是没有什么效果,因为对于老师,她依然保持沉默,就算我再怎么问她话,她也不回答。我彻底的束手无策了。

要了解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这个样子,首先要了解她成长的家庭是怎样的,于是,我从联系手册上找到电话号码,一打通,传来了他爸爸的很冲的声音:“我也教不了她,老师多费心。”我耐住性子继续和他说:“我还没说,你别忙全推给老师呀,我告诉你丽宁最近在学校的情况、、、、、、”“我知道了,等她回家我说说她。”

又过了几天,莫丽宁的情况还是没有改变,我只好再次联系家长,她爸爸接了电话,“我没空,我现在在外地打工呢!有什么事找她妈妈吧!”“那请你让他妈妈到学校来一趟。好吗?”“好,让她妈去。”之后我一连三四天也没等到孩子的家长来学校,于是我又拨通了她爸爸的电话,连打了几遍也没人接,最后一遍接通了只说了一句:“谁?”就挂了。我真是气得手都哆嗦了,丽宁家在离学校挺远的一个村里,我没法去,但又必须得联系到她的妈妈,于是就托了一位跟丽宁同村的同事给她妈妈捎了口信让她来学校一趟。

终于有一天,丽宁的妈妈来到学校,我和她诚恳交流,终于了解到了一些莫丽宁的成长情况:原来,丽宁是家里的大女儿,当初生下时,立即就遭到了重男轻女的爸爸的嫌弃,想要将她抛弃,在妈妈的苦苦哀求下才得以留了下来。但从小就没得到过父亲的爱,有的只是爸爸的斥责、打骂!不管丽宁是否犯错,她爸爸只要稍微有点不如意就拿小丽宁出气。小丽宁慢慢长大,也渐渐懂事了,面对父亲的责骂,她逐渐沉默了,也不哭也不闹,只是安静得可怕。与父母在一起,可以几天都不说一句话,只是偶尔爸妈不在跟前时与小伙伴说一两句话,渐渐的就成了现在这种情况了。她妈妈说到这里时,无奈的摇摇头说:“我也没办法了,在家也从没跟我说过一句话,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但从不说话。”

听到这里我无语了,只好劝她妈妈说,常说问题学生的背后都藏着一个问题家庭,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们也应该多给孩子做个表率,多夸奖他们,多肯定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小主人”。丽宁这个孩子脑子还蛮灵活,但是就是不出声交流,究其原因,家庭的環境影响还是很重要的,真诚的希望丽宁的父母能认识到这些,尽到做父母的责任给孩子健康而宽松的爱。作为班主任的我一定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孩子性格孤僻,极少与他人进行交往,表现出一种对别人的冷漠,这一切其实正是在告诉你,这样的学生在受着极大的压力,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他需要老师去加以特别的关注,及时的采取对策加以转化。

可是,一年很快过去了,无论我采取什么办法,还是没能和她说上一句话,我把学校的老师都搬出来了,但收效甚微。

消极放弃

上了二年级,与我搭班的老师和我闲聊,我们都发出了感叹:失败啊,一年多了,我们都没法转变莫丽宁这孩子!没能让她开口和我们说过一句话!班上的同学们也对莫丽宁这种情况习以为常了,再也没有人来打小报告了,她的学习也是在边缘线徘徊,苦口婆心的谈话有了无数次,在班上我极力的找机会让她回答问题,同学们也很配合,可是她不领情,依然如故。

一次,同事在幼儿园工作的爱人听了我们的牢骚,给我们出了个主意:天天跟丽宁打招呼,叫她的名字,坚持一个学期。我们俩满怀希望的按她的法子去做,每天都找机会跟丽宁打声招呼。一天天过去了,一个学期又过去了,还是不凑效,天啊,在我们这么热情的招呼下,坚冰都能化了,可是她没化呀!我选择放弃了!二年级下册时,我没再理会过丽宁,当然,她写的字挺漂亮的,我表扬她;课堂上,开火车读词语,轮到她时,我让同学们鼓励她,她没有读,我也不批评她,就跳过了。

柳暗花明

就这样上了三年级,到了今个学期,我沿袭了二年级对莫丽宁的态度,对她不再抱有希望了。课堂上,依旧给她说话的机会,她给我的还是沉默。可是,那天,我收到了一个大大的惊喜:单元测试结束了,我拿着改好的试卷到班上讲评,由于时间仓促,我没把每个人的成绩抄下来,只好来个点名报分,我按着名单点名,一路直叫,到了莫丽宁,也没多想,“莫丽宁”!“75”,一个不高不低的声音传来。我一愣:哟,好惊喜,那是莫丽宁的声音,她说话了!这可是我第一次在课堂听到她的声音,回答问题的声音!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说了一个数字,可是,对我来说已经是奢望了!我的内心一阵狂喜,“丽宁,你的声音真好听!”我表扬道。可是,她脸上没什么表情。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仿佛看到了转变丽宁的希望,再次测验时,我还是采取点名报分的方法,可这回她又不出声了。好失望!这到底怎么回事呢?我实在猜不透她在想什么,在后来的报分数中,她又有好几次开口报分了,我对她的反应摸不着门,对她再次开口不再那么极力表扬了,只是如其他同学般平常对待。

期末复习了,我每天都听写,并且是一对一的批改,没想到,莫丽宁也上讲台了,听着我帮她指正一些错误,她竟然也认真的听,还回去改正了拿来给我看!我心里真高兴,可我不敢流露出来,似乎对她没什么特别的。接下来更是意外不断,那天早上我收作业,一路问学生有没有完成,见到莫丽宁时也问了“你写完作业了吗?交了没有?”她居然也回答了“写完了,交了。”我以为听错了呢!

直到那天,我叫学生抄作文,那是优秀学生写的,我把它们张贴了让其他学生抄。已经是放学了,还见好几个学生扎堆在那里抄呢,我看见莫丽宁还在她的位置上坐着,就走过去问:“丽宁,你怎么还不回去,没抄完作文吗?”“没抄,他们都把位置占完了,我没法抄!”她低着头小声说。“这样啊,没关系,老师这里还有一份卢青的作文,你拿回去抄吧。”她默默的接过那份作文,收拾东西回家了。到了第二天,我刚到教室,只见莫丽宁快速的走上讲台,将一本作文本递给我,“老师,我抄完了!”。声音虽小,可是,我听得清清楚楚,这可是三年来她第一次主动开口叫我老师啊,回头想想,这几天她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比前两年都多,这意味着什么?莫丽宁已经开始转变了!再想想,我这学期好像什么都没做呀,对她,我似乎是已经放弃了,没有做过什么努力啊!

教育反思:

(一)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环境,才能使孤僻自闭的学生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与人交流。同时,利用班主任的身份多与家长联系,改善家庭氛围,增进亲子关系。让学生在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的合力影响下渐渐开朗起来。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席勒说过:“人是需要脊柱的动物。”我觉得,學生的“脊柱”就是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调节和提高自信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表现自己。

(三)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要了解其原因,多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爱是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的。

(四)在对这个性格孤僻的学生转化工作过程中,要正视其他教师的教育作用。多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来帮助这个学生。让每一位老师、家长,都去关注这些孤僻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五)最重要的是,对于性格孤僻的学生在转化过程中,不能对她太特别对待,应该让她感觉在老师的眼里自己和其他同学是一样的。

后注:

莫丽宁虽然直到现在也没能在课堂上如其他同学般正常的开口读书,回答问题,但是,我相信,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假以时日,她总有一天会逐渐的走上正常的道路的。

猜你喜欢

性格爸爸妈妈
我和爸爸
爸爸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爸爸冷不冷
不会看钟的妈妈
可怜的爸爸
妈妈去哪儿了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