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

2019-05-09李川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内化建构教室

李川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师讲授完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停留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从信息技术的使用时段看,它主要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课前、课后主要是学生的自主预习与自我练习,由此造成信息技术的生存周期只局限于课堂上,不能覆盖学生学习全过程,出現智慧教室大投入、小产出的局面。要想实现信息技术完全覆盖教学活动,必须二者统筹兼顾。加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课程内容的紧密联系,将技术逐渐向课前课后拓展延伸,使学生在三个阶段均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同时,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掌控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学习情况,这就需要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前、课中、课后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信息技术作为纽带,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

在线先学,各取所需。智慧教室平台把多层次的学案制作成微视频或PPT,作为资源包发送到学生终端,让学生根据自己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喜欢的学习方式,实现异步学习。这是教学组织个性化研学课堂的出发点。

多屏助学,多维互动。这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电子书包”应用模式。互动讨论原来只能输入文本,制约了互动的实施,现在的平台实现了语音讨论、直接手写批注,结合先进的语音输入法,实现师生、生生、媒体与学生等的多维互动。多屏助学,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真学”在每个学生身上真实发生。

在线作业,及时反馈。“即时反馈”能够即时检验、反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自我测试中巩固所学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测试、巩固所学,也让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情,优化下一步教学内容。

智慧教室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结构,颠倒了知识传授与内化的环节,把知识传授放在课前,学生具备了课堂内化的前期知识基础后,课堂上主要通过协作与交流内化知识,形成意义建构。整个教学流程中,学生是知识内化与意义建构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知识内化与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造知识内化与意义建构的环境,并选择合适时机介入学生的协作与交流,引领学生形成知识内化与意义建构的正确方向。

猜你喜欢

内化建构教室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不要在教室打闹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建构游戏玩不够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