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习方法引导,构建数学动态生成课堂

2019-05-09陈秋霞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素养思维

陈秋霞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在小学生的眼里一直是一门较难理解的抽象学科。然而,数学在学生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却又占有很大的比例,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努力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项目教学作用毋庸置疑地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在项目学习中,“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既能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激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效率与对数学的理解力,从而为他们的数学素养作奠基。因此,这篇文章我就从这个角度出发,谈一谈小学老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根本,做好学生数学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生为本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清楚的一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按照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的方式去进行数学教学。遵循这条原则,老师需要与时俱进,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一直以其抽象和晦涩难懂闻名,它不像语文一样有其有趣的故事内容,更不像音乐和美术一样有其独特新颖的艺术表达形式——它只是一门由文字和枯燥的数字、符号和运算构成的难度偏高的学科。因此,很少有孩子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们数学学习效率的降低、数学成绩比其他学科偏低,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数学素养由此受到了限制。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老师最好创设一个新颖的教学模式,激发起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的就是他们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其培养也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特点的过程。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自己对于数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一来,教师就要丰富自己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用生动形象的数学课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从一个数学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追问。例如:在一道数学证明题的解答过程中,老师在位同学讲解完一个最为普遍的解法以后,应该向同学发问,如“哪些同学还有其他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呢?”倘若这些方法由学生自主地思考出来,那就说明他们已经对数学有了一种灵活的应用方式,这种问题意识代表他们的数学思维已经成熟和灵活了起来。与此同时,教师的循循善诱使得学生更加大胆地进行数学问题的自主思考,主动进入思维的状态。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越强,兴趣越浓,那么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高。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抓住低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以此为依据,研究出一套适用的、效果显著的趣味性教学方式。

设计一个良好的、适当的情境和问题时激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学生的好奇心一般都很重,如果能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情境并在其中进行启发和诱导,他们积极思维,发表他们各自独特的见解,则一定能使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勇气得到较大程度上的增强提升。老师要注重把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不是一味地讲授教材中的知识原理。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向学生强调对于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比如,小学数学一个最为主要的题型就是所谓的“应用题”,在给学生们讲解应用题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在那道题的情境之中,把数学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关联到一起。这样,抽象的数学问题就会被具体化和形象化了。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外也能培养数学思维的思考能力,养成数学式思考的良好习惯。这种对生活中实际数学问题的发现和挖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今后日常生活中思维习惯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和帮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带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研究数学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这门学科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教师必须选择合理的生活情境用来展现数学问题,在课前预习时安排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在課后,也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就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就能被培养出来了。

三、在教材之外开拓思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数学教学中,实践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实践之前,老师应该借助课堂讲解的方法,将相关的实践知识和内容事无巨细地传授给学生,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准。而实践探究,也就是具体化的、适应于教学对象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塑造一个发散性的数学思维,明白什么是举一反三,让他们灵活运用学习过的各种知识解决问题,主动并且自觉地寻找合适的方式方法。老师也可以多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总结、推理各种数学方法,从而锻炼其数学思维,以此增强初中生的数学能力与核心素养。

老师也可以自行改变习题的模式,设计一些开放的、多样化的数学题。例如,老师应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思路不相同的数学题,结合各种方面的知识,给学生布置课后思考题,如果有谁在规定时间内做对了,甚至运用了多种方法,也可以给予相应的小奖励。这样,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水平会得到提高,而且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塑造。

老师同样要打造一个研究探索的学习环境。老师应该设计一个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学习氛围,打破单一、枯燥、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深刻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变得越来越新颖多样了。上述的种种教学方式如果实施得当,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让他们在毫无压力、各式各样的游戏中就能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让他们牢牢地把握数学知识,减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压力。老师要积极实现传统数学教学向现代化的转变,丰富讲课的内容和形式,把握住各种现代技术的优势,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做好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叶茜,以“知”启“智”——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文理导航,2017.

[2]姜炜,从“知”到“智”——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数学教学通讯,2017.

[3]蔡秀丽,学生兴趣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

[4]葛启业。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小学),2019(05).

[5]严丽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素养思维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