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在,该我爱你了

2019-05-09宁子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19年3期
关键词:口气房子电话

宁子

这些年,她从来没有对他说过彼此亲近的话,原来是因为亲情的亲,已经水到渠成到无须用言语表达。

在下岗人员名单中看到自己名字的那天晚上,因职业关系一向不沾酒的他,在一家小饭馆喝得酩酊大醉。妻子本来就是临时工,怀孕后就把工作辞了,现在儿子两岁半,快要送幼儿园了。半年前刚买的房子,每个月800多元钱的按揭……全家的开销,都在他的那份工作上,可是忽然间,说丢就丢了。他不是懦弱的男人,这30年来,也遇见人生种种不顺,可是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像现在这样无助。

醉得厉害,第二天午后才醒。醒来,妻正在旁边忧心忡忡地看着他。他问儿子呢,妻叹口气,被妈领走了。站起身给他倒了杯水,忽然想起来什么,对了,小月打了好几个电话,你给她回一个吧。

小月是他的妹妹,比他小4岁,也比他有出息,读完了大学,英语说得比汉语还流利。毕业后在杭州找了份工作,是外资企业,成了白领,干了一年多,每个月就领到了上万元的薪水。上个月他还听到母亲说,妹妹正打算在杭州按揭买套房子……杭州的房价,他在电视上看过,一平方米的钱都能买县城里的十平方米了。他想想自己一个大男人,到头来还不如一个小女子,心里又添了一份窝囊。所以不想回电话,妻说妹的口气很急,好像有什么事。

他才磨磨蹭蹭拿起电话,拨了妹的号码。拨通,挂断了,妹的电话费公司报销,长途那么贵,让她打回来好了。他想。

电话刚放下,妹的回电立刻过来,开口就问,怎么喝那么多酒?刚才嫂子说你还没醒。你以前不是不喝酒吗?

他皱皱眉头,没解释,只是回问,有什么事儿吗?

听你喝多酒着急了。妹说,喝酒也解决不了问题,现在下岗的人多了,再想办法呗。

能有什么办法?没关系没门路,做生意也没本钱。他的口气是抱怨的,不是抱怨妹,是抱怨生活的无奈。

你想做什么生意?想好了,我投资。妹的口气很爽快,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的脑子立刻清醒许多,听妹的口气,好像是想要帮他。

其实,他不是没想过这一天,从单位工资拖欠的那一天,他就预感到了这样的结局,也在这之间设想了许多条路,最后却都放弃了。原因只有一个,他没有钱,三口之家,只有几千元的积蓄,是预备家里有意外事件用的。那时也根本没有想会有人帮助他,更没有想到妹,不管怎么说,他是哥,而妹也正要买房子。她不过工作了三年,城里开销大,妹从小花钱也大手大脚,能有多少钱呢?

没想到,妹竟然主动开口。他犹豫了片刻,因为不确定妹这个投资的具体概念。

妹说,这几天你想想,看有哈好干的,投资也别太大,我投得起的,十来万元钱吧。不过,妹笑起来,我可是投资,赢利要按比例分成的。

妹这一笑,他心里莫名地放松了。妹从小就是爱笑,笑起来,带点狡黠和任性。她去外地念大学后,就少听见她的笑了。那个年纪的女孩子总是忙别的事情,她读大三时,他结了婚,从家里搬出来单过,妹放假回来,也就偶尔聚在一起吃顿饭。再后来妹上了班,回来的次数也少了,平常,电话大多是打回到家里父母那边。没有什么事情他也很少打电话回去。兄弟姐妹的关系大抵是如此吧,小时候在一起打打闹闹,大了,有各自的生活,慢慢生分和客气起来。

他没想到妹这时能打电话主动要帮他。所以还是问了声,你怎么晓得的?

你的事什么我不晓得,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天天给妈打电话。好了你先想吧,想好打电话给我。

妹挂了电话,始终是轻快的口气,好像是和他聊了聊天气好不好、吃没吃饭这样寻常的话题。他有些感慨,人生处境不同,生活态度也是大相径庭的。但是不管怎样,有了妹的这个电话,他还是在烦闷中透出口气来。妻听了,有些意外也有些感激的表情,嘀咕一句,你总说小妹惯坏了,关键时候,还不是跟你亲。

他顿了顿,到底也没有反驳,这样的时候,好像也是无法反驳的。

一场醉睡了太久,晚上他反倒睡不着了,心里胡思乱想着,一会儿想可以做的事情,一会儿想妹的话,到最后,却翻来覆去地,想起妹小时候来。

其实他没有乱讲,妹从小是很娇惯的,一是因为小,二是因为父亲不像别的男人那样看重男孩,反倒对妹一直偏爱。他又大了她4岁,自然从妹出生起,他就失去了在家中受宠的地位。好吃的,让着妹,好玩的,妹先玩。而小孩子也是很势利的,妹不大点儿,就感觉出了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也明目张胆地欺负他,要他哄,要他让,还总让他背。他像个小保姆,还必须承担起责任,而妹又爱哭,一个不顺意就抹眼泪,他就会被吵。

有时也会觉得不公正,但慢慢地也就习惯了。何况她是他妹,一个长得娇滴滴的小姑娘,他也有男子汉天生的那种责任感,所以也就惯着她。

兄妹俩的性格并不像,他好像迟缓一些,妹却很敏锐机灵,比他聪明,比他学习好,比他会说话。自然地,妹就是家中的焦点,连他都觉得妹应该是焦点,妹就是比他强。

寻常的家庭,大多是这个样子的吧。后来他读了技校,毕业就工作了。赚钱的时候,妹读高中,漂亮的姑娘,也懂得了爱美,他发第一个月工资,给妹买了件新衣服,妹读三年高中,也没少花他的零花钱。他觉得做那些事,也应当,他是哥,没什么好说的。他们是再正常不过的一家人,彼此间的亲情,虽然没有特殊的好,但始终知道是一家人,相互亲近。只是后来各过各的日子,联系渐少,而这两年妹回来,更关注的好像是他的兒子。过来他家,也是为了看他的儿子。他觉得,这样的疏离,也是正常吧。而早些年,他觉得对妹好,顺理成章,但是他是哥,所以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会需要妹来帮扶。

想了许久,还是觉得不妥。

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打了电话过去。

想好了?妹急脾气,不等他开口先问。

没,他说,你哪来的钱啊?你不是要买套小房子吗?不是说租房子烦了吗?

我买完了呀。妹说,两个月前就买了,刚装好,晾一段我就搬过去了,这是多余的钱。

怎么那么多钱?他心里仓促一计算,有点吃惊,不太明白妹的钱哪来的。

年前接了个大单,发了笔小财,钱就存着没动。哥,你知道我们这种公司,收入是有弹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彼此都保密的。你还以为我房子不买就帮你啊,你不是不知道我,从小就先顾着自己,哈……

半开玩笑半当真的口气,他也弄不清楚了。但心里还是不踏实,于是去了父母家,事情跟他们一说,母亲说,你妹是说买过房子了,说她还有钱,你就好好想想干点啥吧,用你妹的钱,总比你借人家的好,赚了钱,还她就是。

父母这样的口气,他放心了。想想也是,妹既然有钱,还是多余的,用一用也无妨,他赚了,自然会还她。

于是开始找门路。很凑巧,只过了几天,有以前玩得好的朋友找上门来,朋友是跑运输的,有货源,想再添一辆货车,资金又不足,知道他下岗了,问问他是否有意合伙干。

他先问了资金。朋友说,新车上路需要30多万,每个人投10万元钱,有20万,新车可以上路了,余款,办理按揭。然后朋友跟他分析了除去各项费用和还款后的利润。

朋友很踏实能干,这几年,也做得不错,他信得过,而且他在厂里就开车,技术好,因为这樣,朋友才来找他。只是他不知道,妹是否能像她说的那样,愿意投这10万元。

试探着把电话打过去,妹当即说,给我个银行卡号,我汇给你,别贷了,银行利息太高,我给你15万。不过说好啊,就算不分利润,也是有利息的。

这次他笑了,原来这些年,妹还是那样,冲他说话很随意,没有变,只是平常说得少了。

就这样,他真的和朋友合伙买了车,开始跑运输。朋友没骗他,货源很充足,是固定的线路,从他家到西安,再回来。三四天一个来回,来回都不空车。

第一个月,他算了一下,除去各项费用,又不用还银行的钱,他和朋友每人有6000多元的纯利润。辛苦是辛苦,他的心情立刻明朗起来,这样下去,生活自然会好起来。

他把消息告诉妹,妹只浅浅应了一声,叮嘱他一定注意安全,不要疲劳驾驶。之后,偶尔打个电话,也只是询问他的平安。又归于以前平淡的联系。

这样干了几个月,利润有时多有时少,但他已经很满意。也很感激妹,没有让他在人生这个十字路口徘徊下去。

没想到9月的时候,接了一趟去杭州送货的活儿。是送到杭州的保税区,离妹那里,还有段距离。但是很巧,有两天等货的时间,他跟朋友说了声,决定去看看妹。这些年,他还从来没有去看过妹。

想给妹一个惊喜,他并没有给妹打电话,而是坐着一路问着,转了几次公交车直接去了妹的公司。路过一家商场,特意买了件打折的新衬衣,还给妹买了两盒巧克力,妹从小爱吃巧克力。他记得。

很气派的写字楼,一楼大厅入口,他询问了妹所在公司的楼层,然后坐了电梯上去。

19楼,出了电梯,他走进楼道,看到很多挨着的门,不知道妹在哪一间屋里,只好敲开第一扇写有业务部的门,决定问一下。

开门的是个年轻女孩,和妹差不多年纪。他说明来意,女孩立刻说,哦,吴月啊,她早不在这儿做了,走了三个多月了,以前我俩一个办公室,是好朋友。

为什么?那她去哪儿了?他很诧异,妹从来没说过。

女孩倒是善谈,我们公司去年开始效益不好,金融危机嘛,我们薪水降了很多,她跳槽了,新单位好像工资高一些,不过很累,每天都加班,周末也不休息。每次她打电话,都说快累死了。

她的新单位在哪儿?他有些着急地问。

远着呢,快到郊区了,女孩叹口气,等你走到,她也下班了。

那她买的房子在哪儿?我去家里找她。

啥新房子?女孩说,她根本没买,本来打算买房子的钱给她哥了,说她哥下岗了,需要钱用,她都看好房子了。当时她好让我佩服,这年头,每个人都替自己打算,竟真还有吴月这样为家人着想的,因为这她才跳槽的,她还借了点儿钱,要尽快还……对了,你是她什么人?女孩似乎才想起来,停止絮叨,问了一声。

我……是她哥。他喃喃地回了一句,转身离开,他怕女孩看见他的眼泪。曾经,他以为兄妹的关系就是哥哥付出妹妹接受,这些年,他以为兄妹情本就是这样平淡。几个月前,他以为妹真的是在自己生活安逸的境况下顺便帮帮他。他根本就没想到,妹是撤了一个大谎,只是为了能让他安心接受她的帮助。这些年,她从来没有对他说过彼此亲近的话,原来是因为亲情的亲,已经水到渠成到无须用言语表达。小时候,他爱了她,长大后,她又爱了他,而这不是回报,是亲人之间最本能最自然而然的爱。

而这种爱,也许和他一样的很多人,都要在如此的情形下,才能明白。

廖依摘自《人生与伴侣·上半月版》

猜你喜欢

口气房子电话
意外的面试电话
孤独的房子
松了口气
编辑部的“神回复”
电话求助 等
当“房子”爱上卖萌耍宝以后
一百分等
春天的电话
图趣
刺杀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