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7~2017年几何概型高考试题分析

2019-05-08程嵘廖运章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概率

程嵘 廖运章

【摘要】纵观近11年的数学高考试卷,可以发现,几何概型与其他知识点的交会是考查概率的一个方式.通过分析十余年几何概型高考试题的分布、知识、特点和科学性,对几何概型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概率;几何概型;数形结合

几何概型是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与古典概型不同,其等可能基本事件为无限个.几何概型高考试题是渗透数学文化、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历经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和理解几何概型的课程、教学与评价定位,为更好地把握几何概型本质,促进几何概型的有效教学,本文拟对近11年几何概型高考试题予以分析,期望对几何概型教学有所裨益.

一、几何概型高考试题分析

(一)试题分布

几何概型高考试题首次出现在2007年海南省.据统计发现,2007~2017年高考数学试题,每年都有几何概型试题,且每份试卷至多有一道几何概型试题,题型主要以选择、填空题为主,只有2010年福建·理立体几何解答题涉及几何概型.近11年高考数学试题共有54道几何概型试题,其中有些省份文理同属一题(以下统计为2题),如图1所示,每年几何概型题在高考数学试题中所占的数量百分比,总体呈增长趋势,几何概型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图1

(二)试题知识点分析

就数学内容而言,54道几何概型试题涉及长度、面积有关的问题,且常结合其他知识予以考查,例如,不等式(组)、定积分、复数等,重在考查学生的概念理解与综合应用.

从试题背景来看,有10道题具有一定的实际背景,这些背景包括:(1)向规定区域抛、撒、扔、投豆类等物品背景,如2011年湖南省·理15,这类试题通常图文并茂,且为二维图形,学生通过理解题意,将概率转化为计算面积之比即得答案;(2)建立通信站背景,如2013年陕西省·理5,此题计算所给图形面积与面积之比即可;(3)闪烁灯、上学背景,如2013年四川省·理9,试题并未给出图形,需根据题中所涉及两个事件进行作图,转化为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面积之比;(4)等车、红绿灯背景,如2016年全國卷1·理4,试题亦未提供图形,需自行画图转化为求线段长度之比.

从涉及图形看,几何概型问题可转化为求线段长度、几何图形面积或体积之比,可知几何概型与图形有着密切的联系.54道几何概型高考试题有19道题是图文相结合的,其给出图形的原因可能为:(1)题设所需图形较难用文字描述,如2012年湖北省·文10中图形为较复杂的组合图形,试题给出图形较直观且便于计算面积;(2)命题者重在考查求图形面积,且该计算过程可能较复杂,如2014年福建省·理14,需用定积分计算阴影部分面积;(3)图形对题设条件进行补充,如2013年陕西省·理5,其图形标注了矩形区域的边长.其余未给出图形的试题,命题者可能考虑到作图相对较容易,或者希望考查学生的作图能力.

二、几何概型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

(一)渗透数学文化的考查

《2017年普通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明确提出在高考中增加对数学文化的考查,这说明结合高考数学考查数学文化已然开始实施.随着数学文化关注度的提升,高考对数学文化的考查也逐渐加强,2017年几何概型高考试题对数学文化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解析 设正方形ABCD边长为2a(a>0),则圆的半径为a.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图2黑白部分面积相等,即各占圆面积的一半,其中正方形、圆的面积分别为4a2,a2π.由几何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为12a2π4a2=π8.

结合数学文化中的太极图来考查几何概型符合《考纲》新增要求.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数形结合的能力,增强运用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本题不仅考查了数学文化,还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是一道综合性题.

(二)试题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

《课程标准》对几何概型的要求为: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进行模拟)估计概率,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1],可知几何概型为随机模拟作铺垫.统计发现,共5道考查随机模拟的几何概型高考试题.

例2 (2016年全国卷2·理10)从区间[0,1]随机抽取2n个数x1,x2,…,xn,y1,y2,…,yn,构成n个数对(x1,y1),(x2,y2),…,(xn,yn),其中两数的平方和小于1的数对共有m个,则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得到的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为().

解析 随机数对(xi,yi)(i=1,2,…,n)落在图3所示方格中,平方和小于1的点均落在阴影部分.由几何概型计算公式可知,点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14π1≈mn,可得π≈4mn.

通过随机模拟来考查几何概型符合《课程标准》要求.题设中的随机数对落在正方形内的概率与面积之比近似相等,从而得圆周率π的近似值.由上可知几何概型是为随机模拟所服务的.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得到概率,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意义,这也应是高中阶段几何概型课程的合理定位.

(三)图形是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重要因素

分析54道几何概型高考试题,不难发现解题的一般步骤为分析题意、根据题意作图、识别所作图形、使用图形进行计算,可以说图形是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重要因素,且历年几何概型高考试题图形有着一定的特点,下面对此予以分析.

与对称性有关的图形.题设所给的复杂组合图形面积计算较困难,而其对称性可简化阴影部分面积的计算过程.

(四)试题逐渐科学化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命题过程中需注意试题的科学性.几何概型高考试题的题设所应注意的科学性为题目条件是否充分、用语是否准确等.剖析近11年几何概型高考试题发现,大部分试题的设计符合科学性,但部分试题的科学性仍值得商榷.

解析 (1)圆O、正方形EFGH的面积分别为π,2,由几何概型计算公式可知,随机扔一颗豆子落在正方形中概率为P(A)=2π;(2)略.

题设“将一颗豆子随机地扔到该圆内”易使读者产生疑惑,所求概率是现实概率还是数学概率?现实概率的计算需考虑许多现实因素,如本题中需考虑豆子的大小、扔豆子的角度等.若考虑以上因素,将超出高中所学知识范畴,需使用大学知识进行求解.如若该概率只是数学概率,则可忽略上述现实因素,但需作相应假设,如将豆子看成一个没有大小的质点,豆子最终必定落在圆O中,落在圆O中的任一点是等可能的,从而求得上述答案.

近11年的高考试题除例5外,还有5道试题存在上述科学性问题.为使试题符合科学性,命题者可对试题进行修改.以例5为例,提供两种修改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舍去实际背景,把“将一颗豆子随机地扔到该圆内”改为“在圆O中随机取一点A,求点A取自圆O内接正方形的概率”.第二种方法不舍去实际背景但需做出一些假设,把“将一颗豆子随机地扔到该圆内”改为“某人向圆内抛豆子,假定每次所扔豆子均落在圆内,落在圆内每个点都等可能,且不考虑扔豆子的角度”,这样较符合题目科学性.其余试题也可按上述方法进行修改来避免科学性问题.

科学性有待商榷的试题主要分布在2008,2011,2014这三个年份,而2015年至今的高考试题中并未出现科学性问题,说明几何概型高考试题渐趋科学化.

三、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几何概型有初步的认识和体会,高考对该部分的考查难度相对较低,但学生对此内容的学习仍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未掌握几何概型的实质,难以将题设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为此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重视几何概型概念的教学

几何概型教学,教师首先应准确把握几何概型的《课程标准》要求(为概率模拟之需),不宜深挖、拓展其内容,也不提倡一味地按题型分类讲解与盲目训练.其次,教师应向学生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几何概型(引进几何概型的必要性),讲清几何概型的定义,并由此推证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体味几何概型建模的基本过程,理解几何概型的本质,使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三,通过对比古典概型,分清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练习题,進而发展学生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基本素养.

(二)几何概型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几何画板、超级画板、GeoGebra等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几何概型,也符合《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一般的,随机模拟的几何概型问题均可引入信息技术予以处理.

一般的几何概型题目可转化为图形处理.学习此内容的初始,学生较难想象相应图形,教师可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

例6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过直角顶点C在∠ABC内部任作一条射线CM,与线段AB交于点M,求|AM|<|AC|的概率.

此题可使用信息技术,如在几何画板中画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度量线段AC长度后,以点A为圆心,线段AC的长度为半径作圆,圆与线段AB交于点N,则线段AC,AN的长度相等.让点M在线段AB上运动并度量线段AM的长度,与线段AN的长度相比较,得图8.由几何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所求概率为线段AN与线段AB长度的比值.[2]

本文对近11年几何概型高考试题进行研究,总结了试题的分布情况、命题特点,整理了信息技术在几何概型教学方面的应用,希望通过此研究帮助读者理清几何概型高考试题的考查特点.学习此内容时,我们应注重概念的理解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何建中.巧用几何画板演示几何概型[J].考试:高考数学版.2010(Z1):100-102.

[3]张志勇.随机模拟方法在《几何画板》中的算法实现[J].中学数学月刊.2006(12):12-14.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概率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