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播代扫”的创意,你怎么看?

2019-05-08高云

求学·素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明码标价代客祭祖

高云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又是一年清明至,由于时间或空间等原因,部分逝者亲属不能到场祭扫,于是“代客扫墓”应运而生。南京近郊的雨花台功德园推出的微信“直播代扫”,引发关注。

“代客扫墓”的创意,究竟是失了祭祀的初心,还是结合时代特点对传统的延续和创新?人们观点不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代客扫墓,扫不出亲情

(重复“扫”字,观点鲜明,构思巧妙,当然若能将“亲情”改为“孝情”则更好)

深圳中学 文华杰

中华民族有着刻在骨子里的孝道宗亲意识,最典型的体现便是清明节祭祖。(追溯历史,揭示话题背景、意义)近日,网络上竟出现“代客直播扫墓”的服务。(概述材料,着一“竟”字,寄寓观点,精练!)我认为,此举仅是流于形式的“表面扫墓”。(此处的“流于形式”与“表面”重复,建议改为“不是孝情的正确打开方式”)

毋庸置疑,“代扫”着实为一些客户提供了便利,为远离家乡的游子们提供了一个祭悼逝者的机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代扫”终究是流于表面的(建议改为“自欺欺人的”)“面子工程”。(呼应他说,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阐明己方观点)清明祭祖看似仅为修葺长辈的坟墓,实则是生者与逝者跨越阴阳两界的情感交流,是对那段如同泛黄照片般的往日时光的重温……花钱代扫,实为舍本逐末,让孝情变了味儿。(拨开表象的迷雾,揭露问题的实质,定性分析,为下文张本)

也许有人认为“网络代扫服务”是传统美德结合现代科技,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以“也许有人认为”引出反方观点,过渡自然,衔接紧凑)但这种对孝心明码标价的做法,(“明码标价”四个字好,引导读者清醒地意识到祭扫文化被商品化的危险)实在让人难以苟同。早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便有雇人磕头大哭以壮大丧礼规模的做法,很难想象此等陋习时至今日不仅未被铲除,甚至还披上了“孝道”的外衣。(在论述的过程中,要多使用类似“很难想象”这种带有主观情感倾向的词语)从几年前“专业哭丧,磕头加钱”的业务员,到如今身着黑西服、神情肃然为客户提供“一条龙”祭祖服务的代墓员……凡此种种,都将扫墓祭祖这一慎终追远的行为染上了满满的铜臭味。(以“铜臭味”照应段首的“明码标价”)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异乡”“思亲”,以古诗点出矛盾,巧妙引出下文)“不加班赚不到更多的钱改善生活,加班了又无法表达对亲人的哀思”一直困扰着四处漂泊的游子们。试想,当你苦于没有时间扫墓之时,网页上突然弹出了远程扫墓的广告,你是否也会心动呢?(对话感强,引人深思)当你付出了钱财,又间接参与了扫墓,便很容易本能地得出“付钱+代扫=尽孝”的等式(构思新颖,表现力强),却未发现自己不过是买了个心理安慰罢了。

扫墓祭祖旨在缅怀先人,表达哀思。业务员看似饱含感情的专业哭坟,实则是形式大于内容的表演,根本无法传达这份拳拳之心,血浓于水的宗族亲情岂是非亲非故的陌生人所能代替的?(掷地有声的发问,增强了说理的力度)倘若实是抽不开身,日后找個机会补上,或是执几样祭品,遥寄故人,心意到了,便是好的。

古人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代客扫墓,可休矣……(深沉的感喟,诚挚的吁告,余音绕梁,发人深省)

猜你喜欢

明码标价代客祭祖
清明祭祖
“代客操盘”系违法 盲目相信会受骗
学礼仪
绵 延
陵园推代客祭祀“套餐”远程读信收费100元
除夕祭祖
陵园推代客祭祀“套餐” 远程读信收费100元
天津:房源不明码标价或虚假标价消费者可举报
两部委联手开展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专项检查
公共汽车应明码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