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米”如何为“好炊”

2019-05-08丁永辉

求学·素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霍去病厨艺苏轼

丁永辉

高考阅卷时,阅卷老师发现,大多数考生的文章,素材雷同,分析雷同,呈现方式雷同,简直是千万个考生只写了一个哈姆雷特。这种状况让阅卷老师苦不堪言,考生自然也得不了高分。这种“有米难为好炊”的尴尬情形,原因到底出在哪里?根本原因在于考生对素材的运用缺乏创新,缺乏为“好炊”的高超“厨艺”……

一、为“好炊厨艺”之“他中有我”

“他中有我”就是改变传统的以第三方的身份对素材作纯客观的呈现,然后再做理性分析,最后扣题的素材呈现方式,而将素材的呈现方式转变为在转述的同时加入“我”的元素,以“我”之存在感染读者。

(1)“他中有我”,有我之情感。请比较以下两篇文章对同一素材的呈现方式:

文段一

徐本禹,从小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困,靠好心人的资助才交上学费,才艰难地完成了学业。然而,就是这样的他,却常常将别人资助他的钱偷偷地资助比他更贫困的学生,好不容易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他却毅然留给了系里的老师。最后,他甘愿到贫困山区当一名小学教师以回报社会。

文段二

徐本禹,你从小成绩优异,但因家境贫困,常常要靠好心人的资助才能交上学费,才能完成学业,而你竞又常常将别人资助你的钱偷偷地资助给比你更贫困的学生,了解这些事后,我深深地被震撼了。你好不容易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却又留给了系里的老师,最后甘愿到贫困山区当一名小学教师以回报社会。徐本禹,让我为你唱支赞歌,更要在我学有所成之际,如你一样投身感恩的海洋。

创新思路解读

文段一的作者以第三方的姿态置身事外作客观呈现,冷静地分析总结,但缺乏能打动人的情感,显得大众化。文段二的作者让自己参与到事件中,融入了真情实感,让“他”中有了“我”,正可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真情流露,自然能撼动读者的心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他中有我”,有我之个性。如学生习作《我并不崇拜屈原》一文片段:

我不崇拜屈原,这绝非有意挑战权威,冒天下之大不韪,我只是觉得他的人生观过于狭隘。他的跳江举动,让我看到的是他的一颗心缺少“忧民”的成分,骨子里面的忠君思想让他最爱的其实是楚国的朝廷,而不是他的百姓,因为“国家虽亡,百姓犹在”!一个烂透了的腐朽朝廷的覆灭,带给百姓的并不一定是苦难,很大可能是新生,所以他的死,我认为实质就是一种文人的懦弱和迂腐。

创新思路解读

当大多数考生对屈原大加赞赏时,这位考生却独辟蹊径,反弹琵琶,让老素材中有了“我”的思想,不仅见解深刻,而且个性鲜明!

二、为“好炊厨艺”之“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就是考生在呈现素材时不是采用传统的对素材简单地转述与概括的方式,而是根据素材的内容融入一点合理的想象,从而将干巴巴的转述素材变得形象、丰满。如《责任,漫漫长夜中的明灯》一文片段:

左牵黄犬,右擎苍鹰。锦衣华服,策马奔腾,浩浩荡荡踏过平岗。他挽弓射箭,呼啸声射透天边云朵,那是他对豪迈忠义的褒奖和勇敢无畏的赞扬。他在军帐中端起一碗酒,二话不说干脆饮下,一擦嘴角,再度斟满酒。他的衣襟微张,全然忘了鬓角的银丝,他口出豪言——誓将大宋一统于吾王!一杯酒,映着发红的双颊,将忠心与道义

三、为“好炊厨艺”之“反弹琵琶”

所谓反弹琵琶,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以悖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所提出的观点要与众不同,要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二是提出的观点要经得起推敲,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三是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可以“反弹”,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们感情的素材,则不能“反弹”。如优秀习作《霍去病,我要把我唯一的咒语送给你!》:

今夜无眠。残月镶空,清风掠过,暗香浮动。天地万物俱访周公,独我畅引嫉恨。

嫉恨你——骠骑将军霍去病。遥想当年,你年方十八,深受武帝宠爱,以嫖姚校尉之职从大将军远征匈奴。翕候赵信背主投降,副将苏建全军覆没。三军俱哀,人心惶惶。你独挑重担,带领八百羽林,长途跋涉,远程奔袭,越过雀儿湖,直捣匈奴单于王庭。斩杀若侯产,生擒罗姑比,捕获裨王数十人,俘获胡人、牛羊数以千计,怎能不嫉恨你呀!首次出征便以八百新军大破十倍也已的敌军,勇猛过人,功冠全军!怎能不嫉恨你呀!

嫉恨你——骠骑将军霍去病。混邪王率领数万人前来降汉。群臣皆疑有诈,独你不然。率众三千,你欣然前往。两军代郡对峙,帐下裨将莫敢前往。你轻笑一声,单骑策马驰入混邪之部,斩杀欲逃者八千有余,何其英武!眉宇之中,谈吐之间,风流气质,何足挂齿?面无惧色,挥洒自如,雅量高志,何足挂齿?骁勇善战,驰骋疆场,一代用肩挑!他泼墨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便是苏轼的责任,他用一颗忠诚的心担起了一个儒家知识分子心怀天下的责任。

创新思路解读

本段最大的亮点就是考生不仅在呈现素材时加入了合理的想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还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能令閱卷老师折服!儒将,何足挂齿?怎能不嫉恨你呀,霍去病!

嫉恨你——骠骑将军霍去病。漠北之战,你与卫青分兵而行。夹击匈奴,参加此决定匈奴命运的大会战。自渔阳而出,你随部越过沙漠,纵马草原,直抵单于王庭后方,同卫青大军形成包抄之势。左有校尉李敢,右有鹰击司马赵破奴,身下坐骑快发汗血,手中宝剑锋似青缸,利甚龙泉。背袭匈奴大获全胜,追剿余部,你擒获人、物、牛羊不计其数。班师回朝,位至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平起平坐。怎能不嫉恨你呀!

嫉恨你——骠骑将军霍去病。天妒英才,年仅24岁的你在漠北战役第二年便猝然早逝,“想君当年,飒爽英姿”;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千古。哀君情切,愁肠千结,唯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呛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我心实悲,我心实痛!武帝命三千铁甲军人自长安到茂陵为你守冢。所修之墓,貌似祁连,记你功绩,标榜万年!痛哉!怎能不嫉恨你呀!

而今千年时光随风逝去,怎能不嫉恨你呀!鼓角争鸣早已远去,黄尘古道已被湮浮,烽火边城亦已荒芜。而我,这个千百年后的后生仍然日日思你,月月念你,年年岁岁地嫉恨你,嫉恨你的“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嫉恨你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嫉恨你的“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嫉恨你的傲骨铮铮,嫉恨你的光荣显赫,嫉恨你那辉煌而又短暂的一生!

我要把我一生的咒语送给你——嫉恨你,骠骑将军霍去病!

创新思路解读

本文题目新颖,能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作者立意巧妙,反弹琵琶,把对霍去病的憧憬和赞美,化为一生的“嫉恨”,用“嫉恨你,骠骑将军霍去病”一句话,经纬全文,如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在文中反复出现,既强化突出了文章主题,又产生了一咏三叹的韵律美,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井然。

四、为“好炊厨艺”之“深度解读”

所谓深度解读就是整篇文章只出现一则素材,而考生却对这则素材解读出深度,解读出新意,以此深深地震撼阅卷老师。如优秀习作《圆满与心》:

用线围一个圆,无论在哪一个点上,轻轻地向圆心方向按下去,你会发现,少占了一些面积,却成就了一颗心。

翻开尘封的历史,我看到了赤壁下的苏轼——

在这里,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地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

二十二岁登进士科,二十七岁登制科头等,被皇帝预定为未来的宰相……多么圆满的人生路!然而,在辉煌的未来与眼前的弊政之间,良心让他选择直言不讳,“一肚子不合时宜”使他得罪了当权的宵小。“乌台诗案”被陷之后,苏轼的圆变得残缺了。

被贬黄州的苏轼以自己的灵魂为圆心,向内退守,成就了一颗追求精神的解放的心。

用线围一颗心,在最低落的那个点上,轻轻地挑起来,你会发现.你将要成就一个圆。

翻开历史的下一页,我看到了西子湖畔的苏轼——

在这里,再次被迫远离政治核心的他看到的不是自己命运的坎坷,他看到的是西湖如美丽杭城的眉目,一旦淤塞消失,世间就少了一个难得的美景。他义卖字画,发动募捐,调动民众疏浚清淤。挖出来的淤泥如何处置呢?他的目光落到了白堤上,再筑一道大堤,岂不一举两得?

于是,五里长堤,六座石桥,为西子湖再添两道亮丽的风景:“苏堤春晓”“六桥烟柳”。当春日晴朗,柳条低垂,微风过处,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渺,柳披纱缦……

这本是一道“不为游观为民耳”的大堤,却无意间成了世间最关的风景。这是一道为民谋福的堤,一道中国文人的社会良心筑成的堤。有了无数绝美的诗文,再筑一道实在的长堤。苏轼在人生的波折中,用内心的低谷成就了近乎圆满的人生。

历史的画卷合上了,在人生中,我们用心追求圆满。

创新思路解读

對于苏轼这则老素材,考生如果只是简单地引述,不免让阅卷老师生厌,但本文却独辟蹊径,对苏轼做了深度解读。行文时,作者仍使用“被贬黄州…修筑苏堤”这两个经典事例,但将这两个事例构成递进的两个层次,用以阐释在低谷中用心追求圆满的人生道理。虽说这是一则老素材,但考生却解读出了思想上的厚度,再加上诗意化的语言,自然能震撼阅卷老师!

五、为“好炊厨艺”之“巧插诗词”

中国是诗词大国,所谓巧插诗词就是考生在运用事实素材时将一些古典诗词巧妙地穿插其中,这样既能和事实素材遥相呼应,又能披文示意,更能增加文采。如优秀习作《心灵的故乡》一文片段:

向往庄子,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喜欢宝玉,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有着“扫将新雪及时烹”的脱俗闲适;欣赏苏轼,是他“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沉哀婉,是他“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超然旷达。在心烦意乱之际,吟上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或体会“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还魂爱情,或细品岳飞“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忧患感伤,或感受“一箫一剑平生意”的放荡不羁。也许,我们无法再过古人采薇而食、采菊悠然的生活,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选择诗意地生活。

对于庄子、宝玉、苏轼等老素材,作者在运用时巧妙地插入了一些诗词名句,既披示文意,又让阅卷老师闻到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老素材便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霍去病厨艺苏轼
做菜
霍去病之死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放心买我掏钱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不长厨艺只长肉
霍去病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