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贝酯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

2019-05-07吴红艳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分子量肝素胰腺炎

吴红艳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表现为胰腺呈水肿、出血及坏死,是一种急腹症,死亡率较高。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因素较多,如梗阻、酒精、感染等均可能引起发病,炎症介质参与到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严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患者出现微循环障碍、全身性免疫反应,引起多器官衰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高达5%~10%,是现阶段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的一种疾病[1-2]。本研究对我院采用加贝酯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按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3±3.3)岁,其中高脂血症9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15例,酒精性急性胰腺炎6例。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3.9±2.9)岁,其中高脂血症7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19例,酒精性急性胰腺炎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经影像学诊断确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8分;符合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血清淀粉酶活性明显升高;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恶性肿瘤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肠梗阻患者;精神疾病者;依从性差者;对治疗药物不耐受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胃肠减压、纠正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

1.4.1 对照组 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加贝酯治疗。将加贝酯300 mg与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葡萄糖溶液250 mL混合,缓慢静脉滴注,1次/d,治疗3 d。治疗3 d后,将剂量调整为100 mg的量静脉滴注,1次/d,并维持该剂量治疗2周。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5 000 U,每隔12 h注射一次,治疗2周。

1.5 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APACHEⅡ总分71分,评分越低越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D-乳酸水平、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痊愈:治疗1周后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显效:治疗后1~2周后实验室指标均恢复正常值,症状、体征消失;有效:治疗2周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症状、体征均显著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APACHEⅡ评分、血清内毒素、D-乳酸水平、L/M值以(±s)表示,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和总有效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9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表2)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APACHEⅡ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APACHEⅡ评分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

表2 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s)

?

2.3 两组患者肠屏障功能比较(表3)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L/M、内毒素以及D-乳酸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M、内毒素以及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肠屏障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肠屏障功能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4)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2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微循环障碍,并引起多器官衰竭[3-4]。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早期应及时控制胰腺出血坏死,降低炎症水平,改善微循环和凝血功能。

加贝酯是非肽类蛋白水解酶抑制剂,经人工合成的,可抑制多种胰酶(淀粉酶、脂肪酶)以及补体系统活动,将胰酶对胰腺自身消化作用阻断,对抗胰蛋白酶血症,减轻胰腺损伤[5-7]。加贝酯还可抑制Oddis括约肌痉挛收缩,改善肠系膜微循环功能,促使胆囊平滑肌松弛,减轻胰腺炎症状。

低分子量肝素为抗X因子生物制剂,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 Ⅲ)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对Xa因子和凝血酶的抑制作用,用药后起效快,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能够有效阻止胰腺坏死,促进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激活物(t-PA)的释放,发挥纤溶作用。低分子量肝素减轻全身炎症,提高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改善微循环和凝血功能,保护血管内皮,增强抗栓作用,发挥抗凝作用[8-10]。

本研究结果提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9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APACHEⅡ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APACHEⅡ评分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这说明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加贝酯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2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说明了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安全性,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加贝酯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肠屏障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分子量肝素胰腺炎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加入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石墨烯纤维导电性优异
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比较研究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血清LPS、AMY、CRP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右旋糖酐的分子量检测手段及应用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利用GPC法测定PET的平均分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