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知、记忆力、语言综合训练在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5-07苏景丽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记忆力发育常规

苏景丽

发育迟缓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发病率6%~8%,5岁以下儿童存在两个维度落后于同龄儿童的现象即可称之为发育迟缓。发育迟缓患儿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可伴或不伴智力障碍,极易出现发育不良症状,第二特征不发育,甚至引发器官功能发育不全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目前,康复训练是治疗发育迟缓的主要手段,积极有效的感知、记忆力、语言综合训练能够促进患儿语言、运动及社交能力的发育,对改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1-3]。本文对我院采用感知、记忆力、语言综合训练在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发育迟缓患儿100例,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在常规训练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感知、记忆力、语言综合训练,男31例,女19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3±0.5)岁;对照组50例,给予针灸、水疗、小脑电刺激疗法等常规干预手段,男35例,女15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2±0.3)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资料完整;年龄≤5岁;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的患儿;无法配合康复训练者;全身感染性疾病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后天性疾病、外伤导致的运动发育障碍。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针灸、水疗、小脑电刺激疗法等常规干预手段。针灸:选穴太阳穴,印堂穴,神庭穴,上星穴,角孙穴,率谷穴,百会穴,四神聪,风府穴,风池穴,哑门穴,采取平补平泻法施以毫针,每穴提插≥10 s,针刺后不留针,5次/周;小脑电刺激:电极置于靠近小脑半球中线的前后叶部,5次/周,波宽0.5~2.0 ms,频率5~15 Hz,电压峰值1.0~3.0 V(P-P),刺激周期为开闭交替8 min;水疗:患儿胸腹部从浅入深置入水中,水压诱导其强化代偿性自主呼吸;借助可浮于水上的辅助器具,实施肩关节、肘关节及二者联合的上肢运动,于水中平台上完成爬行、跪行等训练,平衡性差的患儿充分训练水中站姿,平衡性良好患儿可尝试站立于水上平衡气垫,30 min/次,5次/周。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感知、记忆力、语言综合训练。①感知训练包括视知觉、听知觉和触觉训练。视知觉训练:采用颜色鲜艳的卡片或玩具等吸引患儿注意,随后左右移动卡片或玩具,逐渐扩大视觉感知区域,直至可以左右追视物体后进行物体上下移动训练。听知觉训练:采用频率、音量及音质不同的声源干扰患儿,3~5 s/次,间隔2~3 s后继续干扰,训练患儿对声音的敏感度,直至患儿准确感知声源后,转移声源位置或改变音量。触觉训练:通过接触不同物体提高指尖等部位的感觉。②记忆力训练:采用不断复述的方式向患者讲述日常生活以及周围发生的大小事物,采用辨认卡片、图案、文字训练患者辨别能力。③语言训练:多数的患儿伴有语言功能障碍,应着重注意其语言的功能,鼓励患儿如何对简单的音符、字母进行发音练习,采取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促进其语言功能恢复。两组均持续干预6个月。

1.4 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 治愈: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与同龄儿童语言处于相同水平;显效:干预后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跟治疗前相比提高15分以上;有效:患儿干预后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5~14分;无效:患儿干预后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5分。

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Schedules,GDS)评分表评价患儿各能区发育水平,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发育越好。

运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评估患儿全身运动状况,反射(8分)、固定(30分)、移动(89分)、物体控制(24分)、抓握(26分)、视觉-运动统合(72分),得分越高,全身运动状况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DMS-2、GDS评分采用(±s)表示,用t检验;治疗有效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表1)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各能区发育水平评分比较(表2)两组患儿干预前各能区发育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各能区发育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全身运动情况比较(表3) 干预前,两组患儿全身运动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全身运动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儿各能区发育水平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2 两组患儿各能区发育水平评分比较(±s)单位: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

表3 两组患儿全身运动情况比较(±s)单位:分

表3 两组患儿全身运动情况比较(±s)单位: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

3 讨论

发育迟缓主要体现于粗大运动、外界反应迟钝、智力低下、精细运动、肌张力异常、语言及社交等发育维度中,具有明显暂时性及预后不确定性等特征[4-5]。运动发育迟缓的儿童可能还伴有语言、社交等方面的异常。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的原因主要包括正常的生长变异和病理性原因。

正常的生长变异导致的发病占80%~90%,如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发育延迟以及低出生体重性矮小等与先天遗传因素或宫内的发育不良有关,此外,还有部分患儿是病理性原因导致发病的,如染色体异常(唐氏综合征、特纳综合征)、代谢性疾病、骨骼疾病(骨软骨发育不全)、慢性疾病、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引起的生长迟缓[6-7]。

针对发育迟缓的患儿临床主张尽早实施干预,促进各个功能区的恢复及发育水平[7]。常规干预手段,如针灸、水疗、小脑电刺激疗法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患儿大脑的血流量,增强脑部供氧供血,促进其粗大运动水平的发展,但由于发育迟缓患儿多伴有语言和社交功能障碍,常规训练模式单一,临床效果极为有限,因此,常规手段无法对患儿的语言及社交能力恢复发挥作用,导致患儿仍存在明显的缺陷。

感知功能训练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如视觉、听觉、触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8-9]。感知是每个宝宝的基本能力,但是这种本能必须在婴幼儿时期和环境的互动中,在大脑中身体不断地顺应反应下才能高度健全地发展。发育迟缓患儿感知功能滞后,感知不足会直接导致患儿的行为失常,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等。因此,针对发育迟缓患儿应加强患儿感知功能的训练。

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我们,感知、记忆力、语言综合训练可有效的促进患儿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有助于患儿更好表达其内心想法,强化认知能力,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研究表明[10],感知、记忆力、语言综合训练有助于强化患儿的感受力及观察力,同时提高患儿动手操作能力,对促进恢复及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感知、记忆力、语言综合训练是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的,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患儿的认知能力,弥补了常规治疗的不足,通过进行语言训练,不断提高其语言理解能力,诱导患儿模仿发音,对患儿各个功能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语言环境即人说话时所处的状态,对0~3岁小儿而言,主要包括家庭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的生活场景,其丰富程度对小儿语言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各能区发育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身运动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常规训练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感知、记忆力、语言综合训练更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全身运动功能,从而提高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感知、记忆力、语言综合训练在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各能区水平的发育,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猜你喜欢

记忆力发育常规
“立足常规,着眼新奇”的何泽慧
常规之外
你的记忆力好吗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探究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非凡的记忆力等
别受限于常规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