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流浪地球》中的科学奥秘

2019-05-07

学生天地 2019年13期
关键词:比邻星洛希流浪地球

2019年的春节贺岁档,出现了一匹黑马,就是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新纪元的《流浪地球》。这部由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历时4年与观众见面。为了打造这部科幻电影,剧组做了大量的功课。整部电影对太空、航天、机械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表现。电影一开场,就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叙事:太阳将要发生氦闪剧烈爆炸, 人类在地球表面装了上万台发动机,准备推动地球脱离银河系,去比邻的星系。于是地球开始了前途未知的流浪。 被宏大的场面刺激眼球的同时, 我们不禁也对影片里的科学知识产生了疑问。如:明知靠近木星有危险,为什么地球还要走这条路?为什么接近了木星,地球就会被“撕裂”?带着种种疑问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影片里的科学解读和背景,探寻电影中的科学奥秘。

为什么要去木星?

故事背景是这样的: 太阳急速老化,不断膨胀,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于是人类为自己选了一个新的家园——比邻星(半人马座三星)。

比邻星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但质量只有太阳的八分之一。而地球是个庞然大物,地球赤道半径约6378 千米,重达约59 万亿亿吨。 人类造出了同样庞大的行星发动机,计划在5年左右将地球推进到逃逸速度(脱离太阳引力的最低速度)。但这个速度还远远不够,比邻星距离地球有4.3 光年,如果按照逃逸速度航行,地球需要7.7 万年才能抵达比邻星,这实在太漫长了!即使行星发动机继续加速, 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仍然不可行。 于是人类想到了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 令地球零消耗改变方向并且提升速度,最后到达比邻星。

那为什么行星发动机不能加速到百分之一光速呢?这是因为行星发动机的能量来自“重元素聚变”。

重元素聚变有什么限制?

所谓重元素聚变并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在宇宙深处,有不少恒星“巨无霸”的内部都在进行着重元素聚变。重元素聚变的质能转换效率是相当低的。

最乐观估计,地球要达到逃逸速度, 必须烧掉7 亿亿吨的石头,相当于把全球的地面挖去40 米做燃料; 要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则必须削去地壳的一半。

如果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推动地球,那就只能借助于精巧的轨道计算,利用天文尺度的力量——万有引力了。于是人类将目光投向了木星。

木星的引力弹弓是怎么回事?

航天中存在引力弹弓现象,利用这种现象可以使航天器零消耗地改变方向、提升速度,送达目标轨道。

引力弹弓一般发生在一对重量悬殊的天体之间。 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示意图。

如图A,地球以速度V 靠近木星,而木星在轨道上以速度U 运行。

如图B,当它们足够靠近后,地球被木星引力抓住,牵引, 优雅地转体半周,然后像掷铁饼那样甩出去。

如图C, 地球获得了木星的轨道速度U,叠加上原有的速度V,速度增加到了U+V。地球的速度和能量都增加了, 却没有消耗任何燃料,就奔着新家园去了。

试想,如果变轨时离一颗巨行星太近的话,这趟“观光旅行”可就不怎么愉快了。

靠近木星时,为什么行星发动机会大批熄火?

当地球靠近木星时, 人类突然遭遇了巨大危机: 数千台行星发动机故障熄火了, 全球开始发生大规模的地震、火山爆发,岩浆吞没了地下城……

为什么几千台发动机会同时熄火呢?为什么地震、火山都赶在这个时候来凑热闹呢? 这一切灾难的根源是“洛希极限”,简单说就是地球离木星太近了。

洛希极限是天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的距离。 当两个天体的距离少于洛希极限时, 它们就倾向于被“潮汐力”撕碎。

计算表明, 地球和木星的距离如果低于10.3 万千米, 那么大气就会在潮汐力的作用下脱离地球;如果距离低于7.44 万千米,那整个地球都会被撕碎。

潮汐力有多可怕, 我们用茶杯和水来举个例子: 我们在杯壁顶部倒一滴水, 让它在重力作用下向着杯底滑落。我们会发现,越靠近杯底,水滴会被拉得越长,最后被拉扯到了撕裂的极限。 这个极限就可以被认为是茶杯对水滴的“洛希极限”。

木星的引力场, 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茶杯”。地球尺寸很大,当它靠近木星时,离木星较近一侧受到的引力将比较远一侧大得多,因此会像水滴一样被逐渐撕裂。影片中,地球已经达到了地木“流体洛希极限”(地木距离约10.3 万千米)。在此处,液体和气体不再能被地球引力束缚, 倾向于逃逸,而岩石还能勉强凭借自身的硬度坚持一会儿。如果再靠近木星一点,地球将进入地木“刚体洛希极限”(地木距离约7.44 万千米)。在此处,即使坚硬的岩石也会被引力差撕碎, 地球将彻底被解体。

可以想象影片中的人类面临着怎样的绝望:太靠近木星,会被潮汐力撕碎;远离木星, 便无法借助引力弹弓变轨……最后他们利用氢气爆炸来修正引力弹弓轨道获得了成功。

很少有一部影片中能涵盖这样丰富的科学知识。尽管《流浪地球》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很多细节还有待推敲,但是它却燃起了我们对科幻的热情,开启了我们的想象力与求知欲,甚至让更多的人愿意走近科学,爱上科学。

超链接

《流浪地球》上映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虽然他们的争论不代表权威,不代表绝对准确, 但是从中足以看出他们对科学的热情。我们一起瞧瞧吧!

@ 比邻星游客:太阳真的会爆炸吗?

@ 我是科幻迷:所有的恒星都和人一样会经历出生、成长、壮年、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太阳也不例外。太阳的寿命大概有100 亿年,现在已经过去了46 亿年, 大概50 亿年后太阳就会衰老和死亡。恒星衰老的时候,由于燃料不足,内核收缩,内核附近的氢开始发生聚变, 而整个恒星就会膨胀, 引发剧烈的核聚变, 抛出大量的质量, 最终成为宇宙中的尘埃,再重新聚合成新的恒星。

@ 木星大哥:地球停止自转会有什么后果?

@ 未来科学家:地球停止自转后最大的影响是地磁场的消失。 科学家认为地磁场的产生是因为地球自转时造成的电流形成的。宇宙的射线照射到地球时会因磁场发生偏转,对地球上的生物形成保护。所以,如果地球停止自转,磁场消失,宇宙射线直接照射到生物体上,会造成生物的灭绝。除此之外,还会造成海平面及地壳结构发生变化, 可能会带来全球性大地震。

猜你喜欢

比邻星洛希流浪地球
少年太空历险记
洛希极限Roche Limit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宇宙生命的灾难
爱情核聚变:你的测试题我用一生作答
爱情 核 聚变:你的测试题我用一生作答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双筒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