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航海时代,如何应对风浪?

2019-05-05高远

休闲读品·天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德雷克航海家风浪

高远

大航海时代,探险航行中会遇到各种危险,最常见的危险来自于海上的风浪或者风暴,直到现在依旧如此,只不过在现代,人们应对风浪的方法更多了些而己,大航海时代在15世纪到17世纪,那时的造船技术、科学手段皆不可与今日同日而语,那时候的航海家是如何应对风浪的呢?

发展造船术,造出更好的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航海离不开船,把船造结实平稳了,才有应对风浪的前提条件。大航海时代的船一般在100吨左右,迪亚士绕过好望角的船队,最大的船只还不到100吨,哥伦布首航时,船队由三艘船只组成,最大的一艘120吨,另外两艘载重仅有60吨。由于船的吨位不大,还是木壳船,抗风暴的能力就比较差,所以造出吨位更大更稳的船就成为了必要。

15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航行时,用的是卡拉维尔帆船,该船有三根桅杆,装有许多直帆、斜帆、三角帆,在斜风、侧风和逆风的情况下都能前进,缺点是载重小,抗风浪性弱;后来又出现了一种卡拉克船,这种船船身比较宽,稳定性不错,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坐的就是一艘卡拉克船;随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海外贸易的增加,又出现了一种根据卡拉克船改良而来的大帆船,就是盖伦船,又称西班牙大帆船,该船舰体宽大,吨位往往超过500吨,稳定性好,防风浪性大大增强。

根据亲身经历和所了解的海域特点,有针对性地造船,是应对风浪的一个有效办法。达·伽马开辟新航路时,为他负责监造船只的是曾经绕过好望角的航海家迪亚士,迪亚士知道好望角有一种“杀人浪”,浪高15至20米,非常险恶,为了达·伽马能顺利安全地通过好望角,迪亚士为达·伽马的船队设计了一种新型船只,采用圆形船设计和三桅方形帆,吨位较大,达到了120吨,航行相对比较平稳,为达·伽马顺利开辟新航路提供了保证。

躲避风暴:事先选好航线,或改变航线

大航海时代,一开始都是近洋航行,选择靠近海岸陆地的航线航行,这样做有多个原因,比如补给更加方便,有利于克服海员深入未知海洋时所产生的恐惧,等等,同时也是为了在风暴来袭时,能更快地靠近海岸或者海灣躲避,船员宁愿选择在近海触礁也不愿葬身深海。当航海进入到跨洋航行时,靠近海岸航行已不可能了,这时候利用丰富的航海经验以及天文学知识选择航线,就显得非常重要,选好了就能适时避开大风暴,减少航行危险。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选择在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向正西航行,当时航海无法测量经度,只能测量纬度,哥伦布根据等纬度航行法,认为这样航行能直接到达日本,后来证明他算错了十个纬度,没有到达日本,倒是意外发现了美洲大陆,更有意思的是,他选择这样的航线,一路上基本上都有东北信风相助,避开了夏末大西洋上常有的飓风,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改变航线,避开风暴也是一个好的应对方法,来说说德雷克海峡。德雷克海峡以英国著名航海家德雷克的名字命名,它的发现和一次躲避风浪有关。1578年8月下旬,德雷克的船队驶出麦哲伦海峡后,遇到风暴袭击,风暴一直持续到该年10月底,在风暴中一艘船失踪失事,一艘船被逼回麦哲伦海峡某处躲避风浪,后被迫返航,旗舰则被风暴向南推移了5个纬度,这时,德雷克发现火地岛和南极洲之间仍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这片海域就被命名为德雷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交汇处,长300公里,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其宽度竟达970公里,最窄处也有890公里。同时,德雷克海峡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其最大深度为5248米。南极大陆的干冷空气与美洲大陆相对湿暖的气流在此南北交换,南极辐合带在南纬60。附近通过海峡中部,东风环流和西风环流在此汇合,由此造就了德雷克海峡闻名于世的狂涛巨浪,一年365天,风力都在8级以上。

由于德雷克海峡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海上贸易的重要路线,航运发达,又由于历史上曾有无数船只在此倾覆海底,因此德雷克海峡被人称之为“杀人的西风带”“暴风走廊”“魔鬼海峡”,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走廊”。数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条更好的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线。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意味着新航线正式出现,海员们终于可以避开遥远而危险的德雷克海峡往返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了。

以丰富的航海经验和高超的驾船技术对抗风暴

不论你如何规划或者改变航线,总有些风暴是避不开的,这时候就得运用丰富的航海经验和高超的驾船技术来对抗风暴。

大航海时代的航海家都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且富有勇气,如迪亚士、达·伽马都出生于航海世家,很年轻时就有过航海的经历,并且都是不惧危险、充满勇气之人;麦哲伦在首次环球航行之前,参加过葡萄牙派往印度的远征队,在海战中多次负伤,又在苏门答腊、爪哇、马都拉等属于马来群岛的地方进行过探索和游历,海上经验特别丰富;哥伦布同样航海经验丰富,据说他能根据自己关节炎的发病来预判风暴的来临。

下面以哥伦布为例,讲述大航海时代的航海家如何以高超的航海技术应对风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1493年返航横渡大西洋时,遇到了大风暴,当时哥伦布乘坐的是载重只有60吨的尼雅号,如同小树叶一样剧烈颠簸在大风浪中。

哥伦布先是命令降帆航行,后又张起少数帆;随着风浪加剧,险情严重,又降帆顺风航行;风浪更大时,只留主帆,降得很低,使船在惊涛骇浪中尽量抬起,不被吞没;后见风向转正西,又下令张前桅帆,朝东北航行5小时,卸下主帆,以防被大浪卷走。通过以上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终于顺利到达圣玛利亚岛。在此休整一段时间后,船队再次启航,途中又遇大风暴,尼雅号的船帆全被刮破,只能无帆航行,后发现里斯本陆地,海岸线自北向南伸展,风从西北方向刮来,如不及时应变,船会撞碎在岩岸上,哥伦布命令升起收藏在箱子里的唯一的一块小四角帆,将船头朝上风转向,再使其沿海岸南行,让风从右舷吹船尾,终于安全靠岸。

听天由命,危险机遇并存

即便你的航海经验再丰富、技术再高超,很多时候在风暴面前依旧无能为力,这时候人们只能把自己托付给命运,听凭命运的安排。

大航海时代有不少船员在风暴中葬身大海,但有时命运之神又会垂青这些航海家们,给他们以意外惊喜,比如迪亚士在好望角遇到大风暴,与之搏斗13天后,最终发现了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德雷克在风暴中同样有德雷克海峡这样的地理发现;英国航海家哈得孙1610年到北美东海岸北纬62度一带寻找海峡和通道,在发现了哈得孙海峡后,船队遇到了大风暴,偏向南边,意外发现了昂加瓦湾,此后他们继续西进,完成了对拉布拉多半岛整个北部海岸的发现。风暴中既有危险,又存在机遇,倘若没有遇到大风暴,可能这些地理发现就得推迟一些年头了。想起那些航海故事,让人心潮澎湃,应该浮一大杯,来一杯好望角酒吧。

猜你喜欢

德雷克航海家风浪
我经过的最大风浪
林肯航海家Nautilus加州海岸限量版
天然分界白令海峡
宽阔的德雷克海峡
不怕风浪的小船
2020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摄影类展示
East Side Story
心的方向
畅游南极小雪的惊喜
德雷克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