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主义视角下中英影评语类对比研究

2019-05-05黎韵

现代交际 2019年5期
关键词:对比

黎韵

摘要:本文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类理论对比分析了中英影评的成分和语类结构潜势特点。通过对比发现,中英语类的各成分的比重不同,其中英文影评倾向复述影片情节,中文影评重探讨;在评估艺术价值方面,英文影评的表现比中文影评更加明显,最后,英文影评段落成分组合多样化,而中文影评则单调统一且具有对称特点。

关键词:语类分析 影评 语类结构潜势 对比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074-03

中国电影市场近年发展迅速。根据中国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7.16亿,同比增长5.93%,全国新增银幕9303块,总数达60079块,已居世界首位。知名票务公司猫眼公布的2018年电影市场观察报告就已明确指出,观赏电影已从年轻人时尚消费行为转变成全民娱乐消费行为。作为电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评也逐渐成为人们频繁接触到的一种语类。通过影评,人们可以快速了解一部影片的艺术价值,在观赏前可以作为购票参考,在观赏后可以作为话题讨论。影评不仅是观众、媒体和电影人进行电影文化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一种具有研究价值的语言活动。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类理论,从成分和结构潜势两方面对比英汉影评的语类特点,希望能给影评的创作、教学和翻译提供帮助。

一、理论基础

Genre是法語词汇“种类、类型和款式”的意思,在文学研究领域用来指代体裁,在非文学研究领域,尤其在语言研究方面,genre通常被翻译成语类。目前,学术界语类研究的三大派别分别是:新修辞学派、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和应用语言学学派(庞继贤,叶宁:2010)。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派。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Martin认为,语类是一种“有步骤的、有目标指向的社会过程”(a staged goal-oriented social process)。具体来讲,语类的意义生成是分阶段和步骤完成,并非一步完成;语篇推进过程中的步骤均是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人们使用语类的目的是进行人际交流。在Martin的分析模式中,语类是语域的外层,他试图运用语类这一概念来概括语言之外的各种资源,并描述某种文化借意义潜势催生重复出现的意义构型及语类意义在单一语篇中分阶段推进的过程(Martin,2009)。

其实,功能语言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Hasan早就指出,语篇的语类结构受到语境构型(contextual configuration)的影响(Halliday & Hasan,1989:89),在某交际事件中,语篇的总体是通过一组步骤来实现的,而一个语类由必要成分、可选成分、重复成分及其顺序组成,语类结构潜势(GSP: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即同一语域中语篇的共同结构类型,并决定什么成分一定出现、什么成分可能出现、出现的位置以及出现的概率。

功能主义的其他学者如Ventola(1988:52)和张德禄(2002)都曾提出过分析模式,但学界还未曾在语域和意义层次的划分上达成一致(刘英,2010)。Martin的语类观受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关语言和社会语境理论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整合了语域和GSP理论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本研究采用的是Martin的分析框架。

二、语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语料为两篇影评,分别使用英语和汉语撰写,并满足如下条件:

(1)由专业水平和影响力相当的两位资深影评人或学者撰写或推荐,其中一位母语为英语,另一位为汉语;

(2)评价的对象为同一部电影,且电影的语言既不能是英语也不能是汉语;

(3)两篇影评都已经合法出版面市,且所刊载的纸质刊物具有相近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这样安排的原因是排除研究过程中语域变化所带来的干扰,使语料具有可比性。

为了收集满足以上条件的语料,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工作:

(1)进入主流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国内外各大公共图书馆数据库和网上各类书城以中英文关键词“电影(movie)”“影评(movie review)”“刊物(publication)”展开搜索;

(2)根据刊物属性、主编水平和著作的影响力进行筛选;

(3)从筛选出的两本刊物中找出讨论对象为同一部电影的影评;

(4)排除讨论对象为英语和汉语电影的影评。

经过搜索,研究者锁定了1001 Movies You Must See Before You Die(中央编译出版社官方汉译为《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为了便与表达,以下简称《1001》)和《影评范文点评》两部作品。《1001》系欧美重磅级影评人史蒂文·杰伊·施奈德(Steven Jay Schneider)及其带领的几十位国际一线电影行业学者、影视专栏作家和博主共同完成,被翻译成28种语言,全球销量累计已破百万。《影评范文点评》则是由张福起和房伟两位专家结合多年培训教学经验,针对国内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中影评写作进行的应试指导,收录40余篇优秀影评范文,极具参考和教学价值,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的热捧。此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各大图书类电商均可查到走俏的销量和正面的评价记录,目前已经再版。两本著作均收录数量较多的优秀影评,且主编都是具有丰富电影评论行业经验的领袖人物。经过比对,排除讨论对象为英语和汉语电影的影评,两本著作都包含以下电影的影评:

专业人士和大众评判同一部电影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影评语类的分析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种差异的影响,研究者将综合权威电影数据库评分选出口碑最佳的电影来最终确定作为语料的两篇影评。目前,国际上电影权威数据库评分数据库有两个,分别是IMDB和烂番茄,国内的则为豆瓣网。截至2019年2月10日,两部电影的口碑如下:

根据上表的统计,两部影片中,《老男孩》的IMDB评分更高,而在豆瓣网和烂番茄上,评分更高的都是《野草莓》,因此《野草莓》总体口碑更好,确定使用与之相关的两篇影评作为语料。

本研究将根据Martin的语类分析框架,先分析两篇影评的成分和结构潜势,接着对比两者的差异。

三、影评的语类分析

(一)影评的成分

通过筛选的语料已经避免了影评在语篇推进的过程中语域变化,具体来说,两篇专家撰写的影评均围绕影片《野草莓》的相关信息来开展,在这些信息中,既有描述电影基本情况的客观数据,也有讨论电影内容的主观话语。对此,研究者参考了IMDB数据库《野草莓》页面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归类,对影评当中可能会出现的内容进行预测。

经过观察和分析,研究者发现与电影相关的信息包括4类,分别是基础信息、影音图像、新闻和交流讨论。基础信息即电影的文字识别信息,如片名、时长、上映时间、导演、演员、发行公司等;影音图像则是与电影相关的录像、照片和声音等官方或非官方的多媒体文件,如预告片、花絮、片段、剧照、主题曲等;新闻即与影片相关的专题报道、访谈、宣传材料,包括文字和视听多媒体材料;交流讨论即用户通过各种媒体提供的电影基础信息、影音图像和新闻来互动的记录,如投票、讨论、评价、热度等。以本研究《野草莓》的影评语料为例,鉴于本研究的对象是影评的文字符号,不包含录像、照片和声音等多媒体内容,因此暂不考察影音图像类信息,且电影首映时间为1957年,年代久远,新闻报道不多,故仅考察基础信息和交流讨论两方面内容。结合IMDB数据库影片页面提供的参考,在分析前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基础信息和交流讨论所包含的内容以便于识别影评语类中的成分,用于下文分析和讨论的细化信息标记方式为“信息分类英文首字母”或“信息分类英文首字母+编号”的形式,如“上映日期”标记为“D5”。细化的主要内容和释义如下:

(二)分析结果和讨论

经过分析,《野草莓》的中英两篇影评仅包含D10、P3和P2三项信息,具体数量和比重如表4和图2所示,为便于表达,影评标题均以语种代替。

接下来以段落为单位分析两篇影评各成分的出现顺序:

(三)中英影评语类的差异

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发现典型的中英影评语类都具有D10、P3和P2这三种成分,根据对语篇交际目的影响的程度,P3为必备成分,D10和P2为可选成分,重复出现的成分是D10、P3和P2,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不定,视语篇的交际目的而定,根据Hasan的GSP理论,可以记录为:[P3·(D10)·(P2)]。其中“·”表示前后顺序可互换,“()”表示可选成分,“[]”表示可以互换位置的范围。同时,中英影评语类也存在以下差异:

(1)可选成分偏好不同。英文影评更多D10而中文影评更多P2。以图2为例,《野草莓》英文影评中D10的比重高达60%,P2仅有13.33%;相比之下,中文影评的P2占到50%,D10较少,占44.29%。由此可知,英文影评语类在内容描述上倾向依靠复述影片故事来引出讨论,而中文影评往往是作者已经有话可说,对电影故事情节的陈述往往用于论证作者的观点。

(2)P3比重差距明显。英文影评语类的P3比重是中文的5倍左右,可以看出在涉及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方面,英文影评语类体现的是有话直说的文化,而中文影评语类则更多地反映出委婉含蓄的说话风格。

(3)成分出现顺序和重复次数反差较大。以表5为例,在英文影评中,各个段落都以P3开头,个别段落甚至仅有P3一个成分,重复次数也是最多,且三个段落中与之组合的成分都不一样,内部结构呈现多样化。反观中文影评,首段和尾段的前两个成分组合一致,中間全以D10和P2顺序组合出现,内部结构单调统一,具有对称特点。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两篇有代表性的影评对比分析了中英影评的语类特点。研究发现,中英影评具有不同的语类特点,主要表现为:(1)各成分的比重不同,英文影评倾向复述影片情节,中文影评重探讨;(2)在评估艺术价值方面,英文影评的表现比中文影评更加明显;(3)英文影评段落成分组合多样化,而中文影评则单调统一且具有对称特点。虽然本研究已使用控制语域变量的方式确保样本对比具有可比性,但是其语域在文化语境面前以现有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因而分析的结果与未来研究相比还可以更加精确。其次,本研究归纳的影评结构潜势是基于语料样本分析的结果,仅代表影评语类的一种典型,而影评作为一种语类在文化语境当中存在的变体仍需进一步考查。

参考文献:

[1]J.R.Martin.Genre and Language Learning: 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J].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No.20,2009:10-21.

[2]M.A.K.Halliday & R.Hasan.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68-69.

[3]E.Ventola.The Structure of Social Interaction:A Systemic Approach to The Semiotics of Service Encounter[M].London:Frances Printer,1988:52.

[4]刘英.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主题演讲的语类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10,Vol31,No.6,94-98.

[5]庞继贤,叶宁.西方语类理论比较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13-21.

[6]张德禄.语类研究理论框架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Vol34,No.5,339-380.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对比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监测与分析(下)
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