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下学校体育工作的几点微思考

2019-04-30杜秋菊

体育教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师核心素养

杜秋菊

摘要:通过观摩第十六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现场展示活动,思考如下:当下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专业上要有“硬功夫”;足球走进校园要面向全体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课课练要“巧练”,体育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要依托于“以身践行”。

关键词:体育教师;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1-0042-02

2018年11月21日~23日,“第十六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暨铜山区现场展示研讨会”在徐州市铜山区举行。本次观摩活动包括开幕式和学校“一校一品”特色活动的展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呈现了铜山体育“全面课程、全员参与、坚持恪守、常做常新”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思想。

本次活动意义深远,不仅是对铜山区落实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一次检阅,更是一种辐射、引领。作为本次活动的一名志愿者,学习着、感动着,更多的是带着对教研的热忱,立足现状对当下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几点微思考。

一、体育教师专业上要有“硬功夫”

俗话说,“强教必先强师”。体育教师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体育教师专业上的“功夫”强弱,关系到学校体育实践的效果。

本次活动的开幕式上,铜山区体育工作队的教师们展演了“跨栏”“武术操”等项目。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跨栏动作标准到位,一个个如矫健的豹子;百人团队的武术操展演,一招一式,行云流水,虎步生风,势如破竹,彰显了铜山区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体育教师专业上要有“硬功夫”“绝活”,这是铜山教育局对体育教师业务上的一种“刚性”要求。实践证明,正因为有如此规定,铜山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才如此之高,铜山学校体育“金字招牌”才熠熠生辉,铜山体育教师在学校、在学生的心目中才有一定的“位”(位置、地位)。因此,体育教师要自觉地加强自身专业技能训练,不断学习、反思、实践、研究、探索,提升自我,才能在当下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跟上团队的步伐。

二、校园足球要面向全体学生

足球进校园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现实告诉我们,足球活动的开展,实施效果很不均衡。其中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体育面向全体学生,意思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教育的对象应该平等均衡地对待所有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如何,都应该赋予他们同等学习的机会,使所有学生能在运动亲身体验中兴趣养成、技能形成、素养育成。面向全体学生,足足球进校园不可忽视的关键点。

三堡周庄小学是铜山区地域偏远、体育设施匮乏、师資力量薄弱的小学,但在本次活动中却呈现出了最美的校园足球活动。全校200多名学生人手一球,踩球、拨球、拉球、变向过人等技术非常娴熟,特别是足球技能的专项训练,全校学生按模块分组,有素质训练,有对抗训练,有技能学练,整个操场成为了孩子们快乐足球的天地,他们的技能不是花拳绣腿,他们活动的效果不是昙花一现,而是真功夫,是常抓不懈的结果,为此,精彩的展演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据学校校长介绍,周庄小学的足球活动,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抓实学校足球特色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大课间、课余运动训练、社团、课外体育活动和小型竞赛等;其次做到人人会足球、班班有球队,让学校形成浓郁的足球氛围,通过足球运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塑造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做到以球健体、以球促智、以球育人。

实践证明,校园足球进校园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普及,旨在增强学生体质、学会足球运动方法,掌握足球技能、养成足球锻炼习惯、培养完善人格的校园足球活动。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所说:“校园足球,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足球。”

三、体育课堂教学课课练要“巧练”

面对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趋势,“课课练”成为众所推崇的解决办法之一。但教学中课课练如何有效实施是很多体育教师渴望求解的课题。

目前,课课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课课练流于形式化,练习缺乏趣味性、组织形式单一、练习时间固定等,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和厌学现象;另一方面,从运动负荷来看,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不到位,时间安排较短,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本次活动中,毛振明教授提出:“课课练”是每堂体育课中,合理地安排有针对性的、可以对学生身体产生改善作用的身体练习,并科学合理地实施这些练习。针对性的练习不能盲练,而应巧练,只有巧练,学生才能心理接受,行为配合,活动有效。例如大彭东风小学在课课练展示中巧用器材、小场地、多分组、变换形式提升了课课练的趣味性、健身性,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结伴、合作摆设练习场地,自主、合作、探究学练,凸显了以学定教的育人理念,孩子们在合作中探究学练,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主动获取知识的内驱力。

因此,课课练应基于课的学习内容、教材特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等,科学设计,灵活安排。巧妙的安排,不仅能深化体育训练的内涵,丰富体育教学的形式,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对日常体育教学的实施起促进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体育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要依托于“以身践行”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由此可见,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绝不能纸上空谈,而应是通过以身践行而培育。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大学路实验学校美式橄榄球的展演对体育核心素养进行了很好的诠释。美式橄榄球作为一种撞击型运动,具有冲撞激烈、对抗性强的特点。学校改变传统重教学、重练习、轻体验、轻竞赛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向“验一探一学一赛”的教学模式。通过美式橄榄球的学习,磨炼孩子们的意志,培养坚毅的品格,在竞赛搏击中学会对抗、合作互助,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强身健体、淬炼品格。活动现场,一位母亲的讲话发人深思,通过橄榄球运动的练习与竞赛,见证了自家孩子由小胖墩不自信到阳光帅气的转变,体育运动育人功能得以凸显。

启星中学的“瑜伽”展示,彰显了力与美的融合。水平一学生处在柔韧、协调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将瑜伽引入水平一的教学,进行横叉、纵叉、单膝跪地后举腿等练习,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创设情景、配合节奏鲜明的音乐,寓教于乐,因而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体验中不仅形成了浓郁的锻炼意识,而且学会审美、健美的方法。

大彭镇张井小学根据书法校特色,将身体运动与书法相融合,编排了“书法操”,用身体姿态去展示横、竖、撇、捺、钩等笔画。如:横用横叉表示;竖,双脚并拢,竖躺于地上;钩,学生做肩肘倒立展示等。一个个奇思妙想将体育与文字相结合,让人赞叹不已。孩子不仅从中获得体育方面的素养培育,而且兼备传统文化的修养。

从上而思,体育核心素养的落地,决不能固守教学这块有限的阵地,而应拓宽渠道,创新性地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行健身、健心、体育实践、创新和个体社会化等方面的培养,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获得自尊与自信,感受成功与快乐。正可谓是,方法无数,方式只有一个——“以身践行”。

五、结语

三天的活动短暂而有意义。它告诉我们,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有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创新行为。在自我提升方面,要做有“本领”、有“功夫”、有“绝活”的体育教师,加强学习,注重理论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不所总结、反思、提升自我。在教育教学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巧练学生素质,让学生在身心体验中提高运动能力、养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总之,把育人作为最终目标,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奠基。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体育教师核心素养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