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师资建设对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019-04-29段旭赵洋毅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师资建设高校教学人才培养

段旭 赵洋毅

【摘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环节。高素质的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针对西南林业大学的师资队伍的情况,通过总结学校师资建设过程中的现状及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改革方向的一些建设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师资建设 高校教学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8年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专业评估下的西南林业大学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QN201810)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06-01

一、学校师资现状

1.专业设置

学校本科专业总数达89个,涵盖9个学科门类,目前本科专业布局结构见图1:

图1 各专业学科门类比例

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涵盖农学、工学、艺术学、理学、管理学共5个学科门类。学校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0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0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0个,省部一级重点学科6个。

2.在校生规模

学校目前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18277人,2016~2017学年本科在校生16480人(一年级3748人,二年级4544人,三年级4408人,四年级0人,其他3780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90.17%。

3.师资与教学条件

注: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折合教师总数(折合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外聘教师数×0.5+直属医院具有医师职称的医生人数×0.15+非直属附属医院人员×0.5×0.15)

由上述数据可见学校职称结构分布合理,中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发展队伍的主要力量,从职称结构总体上来看,教师队伍处于稳定均衡型,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师的后期培养及师资队伍建设发展。

二、学校师资建设及结构存在的问题

1.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方面

教师和非教师的比例结构不合理,有些学科人员过剩,部分学科缺少专任教师,管理部门的部分人员兼任着学科专业的教学工作,造成了人员精力的分散,导致教学效果不良。为更好的开展人才培养,因此扩大高校教师编制数量和财政支持以提高专任教师的数量,尤其是着重引进行业领域的专家和博士以充实教师队伍,从而缓解教学压力。

2.学术梯队方面

在学科建设方面,教师队伍内部存在缺乏拔尖人才和学术骨干等。需通过培养骨干教师和学术梯队的建设,进一步落实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和建成处于地区乃至全国领先地位的优秀学科学术梯队,培养一批在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优秀中青年学科学术的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3.管理机制方面

在管理机制方面,缺乏科学规范和系统规范的互动式师资队伍管理机制。教师身份的终身制易造成只重视现象和待遇,而与岗位职责脱钩,从而造成教师队伍结构比例不合理,资源优化配置度不强的问题,这些将直接影响高校师资建设过程中高层次人才的拔尖成长,进而影响学科建设,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目前,随着教育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后,应按照教师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指定不同的管理办法,实行有机引导、协调和保障机制。

三、师資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内外大学普遍流行从外部引进师资,甚至是采取动用许诺“天价年薪、科研助手”等特别手段从其他高校“挖人”。在人才竞争愈发激烈的环境下,吸引人才不仅需要依靠金钱、物质等筹码,毕竟要想留住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优秀人才,靠的是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其他方法效果甚微。

高校师资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为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学术梯队的建设,尤其以专业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为主要切入点。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有识才的“慧眼”和爱才惜才的“公心、热心和私心”,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和实际困难,更要想方设法防范本校本学科富有学术研究潜力和学术骨干这些人才被挖走。最后,还要不断改进管理机制和方法以提高师资队伍的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机制是实现一个组织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王子昕.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结构研究[J].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6.

作者简介:

段旭(1983.10-),女,汉族,山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林学。

猜你喜欢

师资建设高校教学人才培养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