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心碧血为良“材”

2019-04-29崔晶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9年4期
关键词:连城石墨专业

崔晶

每天早上八点半,已经年逾八旬的赵连城依然会准时出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始忙碌的一天。

“我的大半生心血都倾注在了材料科学上,只要是国家需要的,我都愿意去做!”说起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科研情缘,赵连城话语中满含深情。

一片丹心为国,一腔热血求索,一身风骨育人。六十多年来,赵连城用孜孜以求的报国实践,书写出敢为人先、甘当人梯的人生答卷。

科研的目光始终盯住时代前沿

1958年,上海交通大学的一纸录取通知书,让20岁的赵连城成为金相热处理专业的一名大学新生。

由于国家急需核材料技术研究后备人才,两年后,赵连城主动改读了金属物理专门化专业。同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学毕业时,赵连城本可以留校任教,却被哈尔滨工业大学负责到上海选调优秀毕业生的同志看中。于是,赵连城毫不犹豫地响应国家号召,远赴东北参加建设。

“爱国,就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多年后,赵连城说起这句话时,依旧语气铿锵。

来到北国冰城,赵连城被分配到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处理专业任教。1978年,赵连城晋升为讲师;1982年成为副教授,并担任教研室副主任。

1987年3月,为了解掌握本专业领域国际最先进的科研动态,赵连城前往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材料科学系进修,师从著名的马氏体相变与形状记忆合金专家C.M.Wayman(韦曼)教授,研究新型形状记忆合金。

在扎实学习、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赵连城提出多个大胆设想。

为帮赵连城验证这些设想,韦曼教授与Raychem公司联系,由该公司邀请赵连城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工作访问3~5个月。这段经历,在赵连城的学术生涯中无疑是非常难得、非常宝贵的,因为那时的访问学者一般很难进入美国的顶尖公司。

在美国工作期间,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的巨大差距,让赵连城强烈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这也让他把“祖国一定要强大”这个心愿“烫”在心里。

1988年6月,赵连城归国后立即带领团队投入工作,他要通过只争朝夕的努力,“尽快掌握国际先进材料学科研技术,跟上国计民生的发展需要”。

赵连城的研究方向是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理论和形状记忆与超弹性合金。当时,国内对这种材料的研究很少有人涉足。因为赵连城在美国的那段宝贵经历——既在大学进行过深造,又在公司从事过研究,所以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具有捷足先登的优势。而在赵连城苦战攻关的过程中,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研究队伍也逐渐形成。

三年后,已担任哈工大金属材料工艺系主任的赵连城发现,金属材料工艺系虽然拥有了一支相当规模的科研队伍,但实验设备过于落后,无法完成高标准的科研任务。于是,赵连城多方奔走,不断向相关部门陈述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及该研究领域的广阔前景。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10月20日,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下发了《关于金属精密热加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的批复》,一个在全国材料学领域屈指可数的高标准平台由此诞生。

借力优质的科研条件,赵连城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系统性探索出NiTi合金线性和非线性超弹性的物理本质,并成功应用于神州四号飞船、SJ-5和QS-1卫星,以及介入医学治疗等领域。

此外,還有诸多科技成果应用在森林防火预警红外彩色成像监控系统、远程通信全光网络工程的宽带光纤与器件、腔道癌症3D内窥观察和光量子治疗光纤系统、陆海空联合作战全局势态监控红外彩色成像系统、天然石墨烯制取和高灵敏传感器及快速充电长寿命电池、人造金刚石等诸多实用领域。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2001年,赵连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成为国际马氏体相变会议三位主席之一,并兼任秘书长。

材料学科的成长与发展,同样是赵连城的“心之所念”。他在学科建设中越发意识到,光电材料是这个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而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于是,赵连城向学校提出申报建设新专业的想法。

然而,开辟一门新专业并非易事。面对申报专业必要性的各种质疑,赵连城坚定地表示:“学科要发展,就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并且要走到时代发展的前面,不能满足现状。光电材料是这个学科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咱们学校必须抢抓机遇,未雨绸缪。”

在赵连城的不懈努力下,2013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哈工大正式成立光电信息科学系。

如今,经过五年的培养积淀,光电信息科学系的师资队伍得到快速成长,目前已拥有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等雄厚力量,为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研究生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研究的重点始终围绕成果转化

2018年3月,赵连城一如既往地准时出席全国院士大会,依旧是那句谦虚的开场白:“我来跟各位汇报下近一年来的学习体会……”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赵连城对自己肩负的使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更加认清了“大我”“无我”的时代意义。

“科技报国永远不会过时,我们更要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下功夫!”说起自己的报国初心,赵连城仍然无比坚定。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中,赵连城一直冲在检验理论研究的最前沿。

有一年,外省一家材料公司邀请赵连城前去考察他们新研制出的石墨烯产品。赵连城看后认为,该公司对石墨烯的开发与转化条件尚不成熟,随即联想到黑土地上的鸡西石墨产业优势。

石墨烯是一种珍稀矿产资源,有着体积超薄且强度超高的特点,未来可广泛应用于超灵敏传感器、石墨烯聚合物充电电池、高纯净人造金刚石等领域。而鸡西年产38.5万吨石墨,每年可产出近两万吨石墨烯。

赵连城倍加珍视我省得天独厚的石墨烯资源,非常希望以自己的专业所长帮助这个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为此,他多次前往鸡西考察。

鸡西距哈尔滨将近500公里,两地之间的火车车次较少且多为夜车。即便如此,长途奔波丝毫未影响赵连城的科研热情,每次他都与矿工师傅一起下矿调研,从专业角度为当地的石墨烯产业发展提供良方。

2017年4月30日,俄罗斯境内的森林大火蔓延至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防火形势严峻。素来关注国际国内新闻的赵连城坐立难安。虽然火情警报很快解除,但他的内心却像悬着一块石头。

赵连城带领团队运用专业知识细致分析、反复商讨,为大兴安岭林区量身定制出一套全天候全覆盖森林防火报警红外彩色成像监控系统。由于以往应用的红外探测技术多为平面设计,而原始森林的特殊性在于其地形多变而复杂,山峰和山谷不但多而且陡。要想适应如此特殊的环境,红外探测监控系统设计则必须更有针对性,对红外探测装备的选址、探头的高度及相间距离等都提出更精准的要求。

为了获得精准数据,2017年6月底,赵连城带领团队来到加格达奇进行考察,严谨选点,精准设计。通往林区的路途颠簸难行,他们乘坐的两辆越野车都出现了爆胎险情,但赵连城不为所动。

瞭望塔上的风又硬又大,年轻人都有些吃不消,可已年近八十高龄的赵连城却坚持爬上近30米高的瞭望塔,详细记录考察数据。

最终,赵连城的科研团队确定,采用多点布局扫描采集、双目镜头全视域巡视的方式,将信息集中进入光缆专线,传送至防火预警中心。这一被动式红外彩色成像防火报警摄像机监控系统,可24小时连续监控,每超过80km远距离传送时便设一个中继站,并可穿透浓雾、浓烟、雨水、烟云等恶劣情况持续工作,一旦发现2平方米范围火苗,即可在20秒内发出警报,相关部门即可派出直升飞机投放二氧化碳炸弹迅速灭火,为大兴安岭乃至全省林区的防火安全提供了可靠的科技保障。

心中始终不忘薪火传承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对自己的师者身份,赵连城看得很重。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也大不如前,这让赵连城愈发觉得时间紧迫,要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术思想和科研追求传承下去。

“传承,能让我看到希望在闪光!”从教55年,早已桃李满天下的赵连城每当说起学生,都格外兴奋。

赵连城严谨的治学态度、坚定的科研追求,深深感染着学生们;而他对学生们的师长之爱、恩师之情,也深深感动着学生们。

“我们读书时,为了检验我们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赵老师要求我们在参加期末考试笔试之外,还要进行口试,现场提问现场作答,吓得我们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到现在,我们都特别感谢那段经历!”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对当年师从赵连城的经历记忆犹新。

每当有心爱的学生出国深造,赵连城都忍不住嘱托:“学成后一定要回来,时刻都不要忘记,出国留学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做事情。”正是因为导师的殷殷嘱托,赵连城的很多学生留学后又纷纷回到哈工大,跟随老师一起深耕在材料学领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书桌上几本翻得起了毛边儿的外文专业词典,是赵连城挚爱的宝贝,这是他专门去北京科技书店一本本精心对比后选购的。每一次出版最新修订版本的外文专业词典,他都要尽快买到手,而且一买就是好多本,分送给学院里的年轻教师和研究团队中的学生骨干。

2013年,哈工大增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后,并没有因为是新专业就降低准入门槛和教学要求,反而成为了“学时多”“考试难”的代名词。

大爱无言,温暖相待。2016年深冬的一天,仍坚持每天早上八点半准时到办公室的赵连城,在上班的路上不慎滑倒,导致小腿骨折。

由于爱人早已过世,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在他受伤住院期间,学生们都自发地抢着轮流照看卧病在床的赵连城。可赵连城却总是催促前来照顾他的学生:“要考试了,快回去复习!”“实验正是关键时候,不能缺人!”他不愿意麻烦大家,却把学生们的事记在心里。

2017年冬天,也是新生入学后两个月,早已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赵连城觉得,有必要跟新生们分享一下他对这个学科的理解。讲座当天,突然下起鹅毛大雪,大家以为,这么恶劣的天气,原定的院士讲座恐怕要泡汤了。没想到,赵连城仍然准时到场,以通俗的语言为学生们介绍这个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应用前景。

巨匠的言传身教,使学生们看到一位大师的一片丹心。

人物简介:

趙连城,1938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学科和本科专业创始人,光电信息与量子器件实验室奠基者。

猜你喜欢

连城石墨专业
橡皮为什么能擦铅笔字?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石墨烯助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石墨烯理疗U型枕
湖南省石墨烯产业基地布局郴州
和猫狗一起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