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声无伴奏合唱作品《雪域向往》的舞台重构手段

2019-04-29文|

岭南音乐 2019年2期
关键词:领唱谱例雪域

文|

音乐艺术作品优秀与否,需要通过舞台重构,重构出来的效果再做评价,仅仅是纸上的音符,没有生命力。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新提出对于学生“劳”的培养,并给予“劳”以明确的定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普通劳动劳作能力,以及特殊技能等,包含了艺术实践。那么,学生在课堂学习合唱作品、训练发声技巧、了解人文背景等,最后需要舞台的实践,诠释作品,以期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升华。因此研究探讨作品舞台重构的手段、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唱作品《雪域向往》概述

(一)关于作品的由来

无伴奏合唱作品《雪域向往》创作于2007年,原名《冰川谷》,后改名《雪域向往》,是深圳高级中学百合合唱团与作曲家约稿的产物,在2007年“德国第五届勃拉姆斯国际合唱节”、2012年美国辛辛那提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合唱比赛、2015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合唱节”等大赛中演唱,并获得最高奖项。2013年小云雀合唱团购买了该作品的演唱版权。

(二)关于词曲作者

王霖新(笔名:甘霖),贵州贵阳人,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的创作涉及:交响乐、清唱剧、交响合唱诗剧、影视音乐、舞蹈音乐、音乐剧、歌曲、合唱作品、室内乐、民族器乐曲等。

词作者梁涛、甘霖。《雪域向往》的歌词初稿由梁涛提供,甘霖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对梁涛的词做了调整,包括在歌词中加入佛教驱邪咒语:金刚萨埵心咒(ong be za sa do hong)以及佛教文化经的“绿度姆”祈福语(ong da le du da lie so ha)。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二、舞台音响的重构

所谓音响重构,指的是指挥依照乐谱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音响想象,进而依据研读乐谱时所获得的包含感性与理性的认知,对即将付诸排练与演出的作品形成初步设想与展示意图,并制订排练方案,最后,通过排练对作品的音响表征与精神内涵有了更为完整深入的把握后,使之正式向音乐受众作舞台展示。显然,音响重构的第一步是在排练中实现的。

在合唱审美中,音响是极其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如何通过人声达到作品的音响重构,也是作曲家及指挥所追求的。《雪域向往》这首作品作曲家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试图打破传统的曲式结构模式以及和声架构,以一种全新的音响概念展现给观众,我通过对作品音乐以及创作手法的分析后,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针对性的排练,以期对作品音响准确重构。

(一)难点节奏训练、准确表达作者意图

1.89-113小节处,是经典对位法的运用,各声部抓住节拍特点进行练习,使学生适应并掌握不同的节拍律动同时运行,达到娴熟的配合。请看谱例1。

2.121-149小节处,节拍对位较难,一、二声部与三、四声部的对位,节拍重音不在同一个点上,合作起来有难度,需分开找到各自的重音特点,加入二指禅,更是各有各自的节奏重音,在分析完其节奏特点后,分开声部找好节奏重音,再合排。请看谱例2。

谱例4

谱例5

(二)非三度音程叠置的现代和声音准训练重构纵向与横向的音响

如谱例5中第10小节3#27,第11小节3#67,第13小节5612的非三度音程叠置的和声。

以上这些和弦与三度叠置的传统和声在演唱难度上会更大些,需要学生的和声感特别强,声部独立能力也要很强。这需要指挥提前做些有效的和声训练,才能排除障碍,完成演唱。

(三)领唱与合唱的复调关系

“复调音乐(polyphony)是将多层具有独立意义,甚至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旋律,按照复调结构的逻辑结合成统一的音乐整体,达到表现音乐内容、塑造音乐形象的目的。”①作者在本曲采用复调写法,总共安排了三次领唱,每次的领唱都各具特色,各自担任着不同的角色。作者安排的第一次领唱,领唱不是主唱声部,主唱声部在二三四和声性的声部,一声部是装饰性的和声伴唱声部,领唱是另外一个新鲜的旋律,似乎牧羊姑娘遥远的歌声,悠扬而淳朴,只有把层次划分清楚,才能更好地把握平衡,达到作曲家想表达的意境。

第二次领唱安排,力度要求与其他无音高声部一样,简短的四个“耶”,与牛羊声、风沙声相互辉映,一幅朴实、天然的藏族地区自然风光立现在眼前。人声模仿风沙声以气声为主,加入三几个学生模仿牛羊的叫声。

作者安排的第三次领唱,是在全曲唯一一个用汉语言表达情感的地方,这个地方的领唱也并没有担任主旋律,它是对主旋律的呼应,都在高音区,用最抒情、最柔美的声音唱出来,仿佛天边的彩虹,犹如一条轻飘的丝带,挂在优美旋律的上空,为这段旋律增添唯美的色彩。这里的领唱要求相当高,在气息的控制下,高位置唱出空灵、通透的声音。

(四)特殊音效的营构

28-40小节用气声念佛教驱邪咒语——金刚萨埵心咒(ong be za sa do hong),掌握力度,并适时使用声带发声,真假声的转换运用。

74-79小节,人声模仿大自然风、沙声,人声模仿小羊、小牛、母羊、母牛的叫声,自然、祥和。

168-175小节,170-175小节,用变声男声在低音区念“ta tuo”,表现火车与铁轨摩擦碰撞的声音效果。

(五)打击乐的辅助运用

4-8小节,大堂鼓的运用,需非常轻的滚奏,让人感觉西藏风沙的不宁静。作为合唱团员要打出如此细腻的滚奏,需要提前专门找专业人士指导,反之,可能会奏成狂风暴雨的音响效果。

114-116小节大堂鼓的连续滚奏,烘托一种神圣的气氛。同样需要很强的打击乐演奏技巧作为依托,才能达到效果。

123-148小节,声部对位,运用二指禅节拍对位的敲击方式以及大堂鼓边鼓与中心鼓的交替敲击,营造热烈欢乐的气氛。

三、舞台的视觉重构

所谓视觉重构,是指挥对舞台展现的整体把握,是乐谱无法呈现,但却别具视觉表现力的艺术组成部分。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独特的地域自然条件、语言语音与生活风俗等多重因素,形成了他们显著的音乐特点,基本是以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为主。藏族音乐蕴含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两种元素,而佛教音乐元素也在某种程度上源自乡野风土音乐,前者服务于神圣仪式,后者本身就是世俗生活方式的构成部分,只是这一构成部分蕴含着艺术因素。藏族是一个全民性的宗教群体,即使在日常世俗生活中,都无不渗透着宗教成分,因而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没有截然分界,因而,在合唱曲《雪域向往》中,两者便成为一种水乳交融的合成素材,难分彼此。

中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的音乐都是载歌载舞的,合唱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吸收了少数民族音乐表达的形式,在民族音乐题材的合唱中加入适当的民族舞蹈元素,使得单一的听觉艺术扩展到听觉与视觉都得到满足的视听融为一体的合唱表演艺术。

为了突出藏族地区的地域文化,更好地表现作品,帮助观众更直接理解作品,笔者也在不影响合唱音响的前提下,在作品的部分段落安排了舞蹈的律动,以达到音响与视觉的重构。

C段(74-86小节),是一个情态情景的描写,有风沙声,有牛羊叫声,还有牧羊人的歌声。因此,可以安排几个小朋友分散地在舞台的不同位置,有的做亲抚小绵羊的状态,有的扮演牧羊姑娘,简单的造型变换,就能勾勒出一幅安静祥和的藏家生活场景。

E段(150-167小节),是全曲中唯一一个带汉语歌词的优美颂歌,辽阔、宽广、悠长是其主要的音乐特点,它充分体现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借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对中央政府的讴歌与感恩。这样正能量的歌词,无疑是对祖国各民族团结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充分体现“用文艺精神反映和塑造伟大时代”的中央精神,弘扬了主旋律,反映人民的心声。在这里,可以把西藏较为有特点的玄子舞蹈的简易动作加入舞台的表演当中,加上队形的变化,藏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画面被勾勒出来了,这增强了对作品的渲染,把作品表达得更为贴切。

Coda(1)(168-180小节),是火车开始启动到驰骋高原的过程的动态描写,可以安排在这个乐段加进了类似于西藏踢踏舞的脚部动作(鞋子钉上小铁片),与人声一起塑造模仿火车的动态声音。

四、指挥肢体动作与表情暗示

指挥的肢体动作与表情暗示,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对作品多声部、多层次的和声、音准、节奏、力度、速度以及作品的乐句、乐段、音乐情绪的发展变化、音乐高潮布局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把控与预示,以实现舞台重构。以下几点是我在作品排练中的体会:

(一)高音弱唱的指挥提示

如在81-83小节,在高音区用PPP的力度演唱,对合唱团员是一个歌唱技术的考验,因此,指挥的手势需要放高一点,并辅以软腭打开状态提示,以“托、送”的姿势帮助学生完成高音。

(二)强力度歌唱指挥提示:

如在84-86小节,在同音区用ff的力度演唱,可见力度的极大对比,要让演员较好完成,指挥采用手势放低,接近横膈膜的位置做呼吸的提示以及气息运动提示的办法,带动学生把气沉丹田地演唱,让气息与声带有良好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共鸣腔体,把声音在“通”的基础上唱结实,这样会有较好的强音效果。

(三)复杂节奏指挥提示

在89-113小节,虽然是快速的三拍子,按照正常的指挥规律,一般是用合拍的方式完成,但是,由于这个乐段是节拍的复杂对位,声部完成节奏的准确性,决定其演唱对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作品的完整表达。因此,为了各声部能更加轻松准确地完成作品,指挥可采用分拍、分合拍,打点的方式去指挥这个乐段。

谱例6

谱例7

(四)节拍交错中双层节拍复调结构乐段指挥提示

“不同节拍同时纵向结合便构成节拍交错,每一种节拍都按照其自身的强弱关系在运行。”②节拍交错在《雪域向往》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综上所述,本文就无伴奏合唱《雪域向往》为例,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舞台重构的剖析,让这首现代作品更加清晰透彻地呈现。

《雪域向往》是一首我国成功的现代合唱作品之一,它打破常规的作曲思路,用现代思维的创作手法,成功地表现了藏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与向往,情、景、物、人四维度的刻画,描绘出一幅鲜活的藏族风貌图。作品音乐弘扬了佛教文化,提醒人们心中对美好的向往与祈祷,对国家政策修建青藏铁路的歌颂,对西藏保护人文自然环境的讴歌。

从和声、曲式结构上可以看出该作品题材上选取了民族素材、原生态环境的内涵,并用合唱思维创作。在现代手法的运用上,恰到好处,节奏变化复杂多样而不失逻辑,和声、节奏、合唱音响的构造趋于完美,节奏变化复杂多样而不失逻辑。

相信这部作品将为更多的合唱爱好者喜欢,也相信若能把握住本作品的灵魂,实现其多彩的舞台重构,定能达到指挥、演员、观众三者的共鸣,共同体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注释:

①摘自于苏贤著的复调音乐教程上海出版社2006.10重印。

②摘自杨力著的《现代指挥技法教程》上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6.4

猜你喜欢

领唱谱例雪域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挑战雪域之巅
新年新春新开头(领唱与合唱)
献辞
雪域时光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雪域高原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雪域好阿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