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美非遗,精彩辽宁

2019-04-28尹忠华

侨园 2019年4期
关键词:皮影戏名录剪纸

尹忠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宝贵精华,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和留下了灿烂辉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目前中国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068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达40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非遗第一大国。

辽宁是人文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大省。辽河流域广袤而肥沃的黑土地,孕育了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文化因子。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现象、各民族混居的社会生存状态、多元文化的冲突与交融,铸就了辽宁独特的文化品格,赋予了辽宁博大的文化胸怀。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便诞生于其中。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傳统医药,民俗等全部十大门类。目前,全省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已达248项,其中67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其中的4项剪纸项目(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岫岩剪纸、建平剪纸、新宾满族剪纸)和4项皮影戏项目(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岫岩皮影戏、盖州皮影戏)更是分别捆绑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遗传承的重要载体,是非遗传承的核心力量,目前辽宁有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198人,其中58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和强烈的时代特色。

农耕文明特色明显。辽宁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在辛勤的劳作中创造和传承了大量内容丰富、情节生动的民间故事,加之对风调雨顺和农业丰收的期盼,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很多项目都以反映农民祈求物富年丰、平安吉祥为主要内容,如朝鲜族乞粒舞等。另外,由于辽宁地处东北苦寒之地,冬季相对较长,农民入冬时便农闲在家,这也为众多民间文化的产生提供了温床,高跷、秧歌、剪纸、刺绣等成为农民打发闲暇时光的消遣。

闯关东文化特色突出。“闯关东”作为中国历史上较大规模的一次移民潮,为辽宁地区带来了山东、河北等地的移民和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很多项目就是在中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如东北大鼓、高跷秧歌等。

多民族文明特色各异。辽宁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境内满、蒙、回、朝鲜、锡伯等少数民族多达43个,其中以满、蒙、回、朝鲜和锡伯居多。形成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地域上的大杂居和小聚居的特点。这些民族在各自聚居区内都传承着本民族的文化,并不断与周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了辽宁地区丰富多样、特色各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历史价值。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辽宁数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不断演进、积累的结果,是辽宁漫长发展历程的鲜明印证,是辽宁悠久历史的一面面镜鉴,透过它们可以看到辽宁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一个个令人自豪的闪光点,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文化价值。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辽宁境内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山林文化等多种类别的文化的完美结晶,体现着辽宁多元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是辽宁各个种类的文化形态、文化类型的鲜活而生动的样本,为人们提供了全面审视、发掘辽宁文化的普遍而多元的视角,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

科学价值。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项目体现了辽宁先民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和发现,是辽宁先民科学智慧和理性精神的宝贵结晶,丰富了中国的传统自然科学宝库,为今天的辽宁人继续结合本地特色和实际探索自然科学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艺术价值。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项目,体现了辽宁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反映了辽宁人特有的艺术感悟,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辽宁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从审美的角度再现了辽宁辉煌灿烂的文明发展历程,用多种艺术手法、艺术技巧,独具匠心地谱绘了辽宁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社会价值。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大众的欢迎和喜爱,丰富了辽宁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为辽宁人构筑了一座温馨而生机勃勃的精神家园,有利于辽宁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合作,为在辽宁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力量,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皮影戏名录剪纸
有趣的皮影戏
有趣的皮影戏
大嘴蛙学剪纸
参展商名录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
北京100种常见鸟类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