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观察

2019-04-28孙家芳

学周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小学生

摘 要:为了探讨心理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特选取马鞍山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辅导前所有学生均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辅导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综合成绩、作业完成及时率及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得出结论:心理团体辅导能改善小学生学业拖延现象,提高小学生成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广泛应用于小学生教育管理。

关键词:心理团体辅导;小学生;学业拖延;影响观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4-019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176

拖延指不必要地推迟任务以至于产生主观不适体验的行为[1]。学业拖延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拖延倾向,常表现出情绪的低落、焦虑甚至抑郁。有统计数据显示至少有一半的学生有着长期的功能失调型拖延行为[2]。学业拖延是学生中的普遍现象,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适应力、自控力差,拖延现象更是严重。长期的学业拖延使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会被其他同学排斥、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逐步取代游戏成为其生活的主导,学业发展由此成为衡量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3],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提出了更加完善的要求[4]。我们于2017年9月到2018年1月,對马鞍山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2个班80例学生,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开展心理团体辅导,并进行效果观察,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随机选取四年级2个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0名学生(男性25名,女性15名),平均年龄9.08±0.76岁,观察组40名学生(男性30名,女性10名),平均年龄8.95±0.75岁,比较两组学生基本资料。

(二)方法

1.常规教学组 两组学生均进行常规的教学。

2.心理团体辅导观察组

在常规教学要求基础上增加心理团体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成立小组。由四年级年级组长、高年级教师、校内心理咨询教师共同组成心理团队辅导小组,四年级年级组长任小组组长,其余人员为团队成员,共5人。

(2)组织培训。年级组长及心理咨询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制订计划、设置课程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培训,明确职责,分工明确。

(3)开展心理团体辅导。在开展心理团体辅导前对2个班级的学生使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进行问卷调查[5]。对观察组开设心理团体辅导课,每周2次,邀请专业的心理学专家或讲师来校开展讲座,开展心理团体辅导,其他小组成员协助完成。授课方式以多媒体、PPT、游戏互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辩论等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内容包括:学习辅导:通过播放励志片如“我的上学路”“城市女孩变形记”等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自我意识辅导: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学习目标,学会控制及调节情绪。人际交往的辅导:鼓励学生说出人际交往中的困境,学会团结帮助别人和表达自己的友善行为,学习人际沟通的原则和技巧,克服一些社交障碍。

(4)困难与挫折辅导:指导学生掌握心理自我调节的技能,提高挫折耐受力。

3.评价方法

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进行评价。若每个分量表项目的合计分数达到10分,总分在65分及以上,一般就可以认为该学生存在该方面的心理问题,分数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6]。同时对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及作业完成及时率进行比较。

4.统计处理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时,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x2 检验。以P < 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成绩(语文、数学、英语)、作业完成及时率及心理健康评价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二)两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

比较两组学生干预前语文成绩、英语成绩、数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前与干预后3项学习成绩对比有显著差异(P < 0.05);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后3项学习成绩对比差异不明显(P > 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3项学习成绩对比有显著差异(P < 0.05)。(详见表1)

(三)两组学生作业完成及时率和心理健康评定比较

两组学生干预前作业完成及时率及MHRS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与干预后两项评分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后两项评分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两项评分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2)

三、讨论

三四年级的学生生理经历了一二年级的飞跃发展,进入了稳定发展期,他们的大脑却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9岁儿童的大脑神经的机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大脑内的迅速发展,使心理活动越趋稳定,此阶段的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导致班级不稳定因素增加,管理难度增加。教师是小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培养的主力军,只有拥有积极健康心理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拥有积极健康心理素质的学生。

目前我国心理辅导领域中存在专业人员不足、工作开展局限等问题,导致许多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解决,这种现象在学校中表现尤其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团体辅导非常必要且紧迫,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本次研究通过对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五项评分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P < 0.05),心理健康评定分值越低,学生学习成绩越稳定。

综上所述,心理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团体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人员的互动,增加团队凝聚力,很好地改善小学生学业拖延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潘利若,赵俊峰,姚梅林等.中学生学业拖延与班级环境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9):1378.

[2]李杰,李晓丽,七十三,李凤杰.时间管理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9):1355.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于晓明.团体辅导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6):84.

[5]李丽娜,程淑英,陈允恩,王亚楠,耿雪华,杨美荣.某小学四年级开设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6):1706.

[6]金来润,汪清,陶梦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9):1056.[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孙家芳(1976.11— ),男,汉族,安徽当涂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及心理教育。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小学生迪克比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生如何进行暑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