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等待戈多》的荒诞性戏剧特征

2019-04-28程诺

学周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等待戈多

摘 要:《等待戈多》以存在主义的哲学视角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生存危机和世界的荒诞性,极为清晰地展现了那个时代西方社会发展的“荒诞性”因素。然而剧中所展现的种种荒诞现象并非作者臆想而来,而是由现实世界转化而来,因而从戏剧人物、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分析其荒诞性特征,并就其现实意义进行相关论述,其社会意义是广泛而深刻的。

关键词:荒诞派戏剧;荒诞性;等待戈多;非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4-017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164

荒诞(absurde)一词的词源属于音乐领域:在拉丁语中,absurdus(听不到的,聋的)意思是“不在声音中的东西,不协和的、不调和的东西”。我们习惯上以“荒诞派戏剧”这个名称指称20世纪后半叶这一代戏剧作者的剧作。《等待戈多》可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荒诞是其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非人”的戏剧人物

在《等待戈多》中,除了戈多之外,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无疑是全剧的灵魂人物,他们在无趣的四十几载生活中相互依靠,苦度着他们荒谬的人生。这二人与社会切断了联系,处于社会生活和世界的边缘地带,孤独而空虚,而这种离群索居的生活状态正体现了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萎缩。他们的一切行为皆是无意义的动作,就如同一个提线木偶一般无意识地行动。

剧中人物,从始至终,不断进行着毫无意义的梦呓似的对话,重复着荒诞不经的动作。这种种无意义的语言、荒谬的行为使得他们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所有特征。这正是塞缪尔·贝克特希望达到的效果,他借助这种荒诞的手法使戏剧人物成为“非人”的存在,使人物不再是作为个体的人而出现,而是成为了一种共性的存在,代表着当时那个时代整个社会的缩影,呈现了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无助、焦虑、孤独地生活在充满敌意的世界中,毫无希望地等待着死亡

二、主题的荒诞

荒诞派戏滑稽、搞笑的表演之下却呈现出严肃的悲剧主题,这种形式本身就充满了荒诞化的特征。这样的荒诞派戏剧充满对世界的怀疑,对人的存在的怀疑,这也就注定了荒诞派戏剧的主题必然具有强烈的荒诞特质。荒诞派戏剧表达了人类生存状况的无意义所引发的焦虑,它们所提出的存在观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这个时代里,过去的确定和信仰都崩溃了。对于个人来说,自身的存在失去了意义,人生看不到丝毫希望,似乎唯一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不可避免地使人产生强烈的焦虑感。这一存在主义的观点存在于荒诞派戏剧的写作中,他强调着一个通过各种反复发生的情景而变得具体化的存在主题。

传统戏剧中鲜明的主题,在荒诞派的戏剧创作中似乎被刻意地模糊化了,变得不那么明确。《等待戈多》自然也是如此,“等待”这一主题从一开始就体现出荒诞化的特征,因为戈多不会出现,痛苦的等待终将落空,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视若生命全部的“等待”根本就是一个“笑话”。然而正是这种荒诞主题的呈现,却诡异地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与真实的意味,使舞台延伸到了现实,使荒诞的戏剧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三、情节、结构的荒诞

在传统戏剧中,严谨、清晰的结构和连贯、丰富的情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情节的进展通常以出现偶然性的原则为基础。最初的情景和人物按照一种必要性来发展,而这种必要性则根据合理一致的连贯来表达。然而在荒诞派戏剧中正好相反。在荒诞派戏剧作家的创作中,他们抛却了故事的情节,甚至结构也混乱不堪。从传统的角度而言,甚至根本不能称其为戏剧,因为它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戏剧必备的要素。这样“背叛”传统的创作给当时的戏剧界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可恰恰是这种反传统的创作方式使得荒诞派戏剧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从而在戏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迥异于传统的特点在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語言的荒诞

在《等待戈多》中,这种荒诞而失效的语言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机械重复的语言,枯燥而乏味,已经完全丧失了语言作为沟通工具的全部功能,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两人之间的联系被这种无意义的语言所斩断,他们彼此之间已经难以沟通。语言在他们俩之间并没有起到任何促进交流的作用,反而极大地阻碍了他们的沟通。而他们之间这种表面看似是对话的语言,实质上不过是无聊的自言自语而已。

从《等待戈多》这部荒诞派戏剧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一个荒诞的现实社会,虽令人震惊,却不得不承认其存在。尽管荒诞派作者们拒绝把他们的戏剧创作记录入一个特定的历史框架,但他们仍然受到其写作背景的影响。我们必须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层意义,才能有所发现,更好地把握作品背后所反映出的现实世界,从而使文学之光照进现实,把物质世界与我们的精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法)米歇尔·普吕讷著,陆元昶译.荒诞派戏剧[M].浙江:浙江大学版社,2014.

[2](爱尔兰)塞缪尔·贝克特著,施咸荣译.等待戈多[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刘长轩.《等待戈多》中的隐喻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罗经国.贝克特和《等待戈多》[J].国外文学,1986(4).

[5]李伟昉.循环:《等待戈多》的结构特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程诺(1998.11— ),女,汉族,河北衡水人,学生在读,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猜你喜欢

等待戈多
从反戏剧特征看《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
话剧《等待戈多》等
论高行健戏剧艺术的借鉴与创新
《等待戈多》中的戏剧行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