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对我国设计教育影响探索研究

2019-04-28阴耀耀

创意设计源 2019年2期
关键词:设计思想教育理论包豪斯

摘 要 包豪斯是美术教育界中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展综合设计教育的机构。我们对包豪斯教育理论有深刻的认识,它的教育思想广泛传播对世界设计的影响产生巨大作用。包豪斯的创立对现代设计理论、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实践和美学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阐述包豪斯的教育成就以及对我国设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为完整的教学和研究设计制作系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包豪斯;设计思想;教育理论

引用本文格式 阴耀耀. 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对我国设计教育影响探索研究[J]. 创意设计源,2019(2):39-44.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Bauhaus' Design Education Idea on Design Education in China

YIN Yaoyao

Abstract Bauhaus is a very familiar name in the art education circle. It is the earliest higher design college in the world and the first institution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design education in the world.We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Bauhaus' educational theory, whose educational thought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design.The establishment of Bauhaus is of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to modern design theory, modern design art education, practice and aesthetic thought.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of Bauhaus and its influence on China's design education. For the complete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sign and production system, it provides a solid theoretical system.

Key words  Bauhaus;Design ideologies;Education theory

包豪斯主张技术与设计思想并重,技术与设计思想是包豪斯设计教育之精髓。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艺术设计已成为当今国际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以及生产管理模式在我国的运用,缩小了国内设计与国外设计的差距。近年来,我国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但在培养设计人才方面,观念依然陈旧,理念也相对滞后,不能发挥设计人才应有的作用。现如今中国的设计领域迎来了春天,艺术设计有了非常好的政治文化环境,同时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推动了我国设计教育思想的更新。在20世纪80年代,韩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先进设计思想首先进入我国广东、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逐渐进入高校,同时把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念也带入课堂,因此全国各大院校抓住机遇,顺应时代,开设大量艺术设计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设计人才。艺术设计教育重新被很多人重视,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创始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也为当今社会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一、包豪斯的产生与发展

包豪斯(Bauhaus)是结合德文Bau(建筑)和Hall(房屋)组合而成,意为“住宅建筑”。它成立于1919年3月20日,以德国建筑与产品设计为主体,由原魏玛市立美术学院和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合并,从1919年至1933年只存在了14年,其校长是著名的国家建筑师和设计理论家格罗皮乌斯。[1]

包豪斯的建立与发展不是偶然的,是由Gerhard Max、Lionel Feininger、Oscar Schlemo、Paul Chris的设计哲学以及德国工业联盟、俄罗斯构成主义、荷兰风格以及20世纪初欧洲经济发展的优秀设计思想促成的结果。[2]包豪斯的历史不仅体现在艺术辉煌的层面,它还是一部不可估量的历史。在20世纪,它逐步成为当代设计艺术的焦点。包豪斯虽然只存在了14年,但是它的存在却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历程。学校的构成教学思想、专业设置、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和设计理念等方面都对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1933年,包豪斯受到法西斯希特勒势力的迫害,被纳粹党关闭,但它的“理念”和“方法”并没有因此停滞,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发展至今。那些促进包豪斯进步的杰出设计师们奔向了开放与包容的美国(图1),把他们在德国进行的系统设计改革以及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也带到了那里,将其不断发展。现代主义设计教育思想被充分利用,从而推动了美国现代设计艺术的新局面,孕育了“国际主义”的风格,在全世界绽放光彩。包豪斯的作用巨大,包含设计思维、社会实践、设计风格和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等方面。因而关于包豪斯的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是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1]

二、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的形成

包豪斯在14年中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魏玛的创立初期阶段、德国的成熟阶段和步入尾声的柏林阶段。第一阶段,魏玛时期(1919年—1925年),格罗皮乌斯担任校长,他提出新观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承担起训练20世纪设计师和建筑师的崇高使命。他招贤纳才,聘请有艺术成就的艺术家与社会工艺师任教授课,形成了艺术教育与手工艺制作相结合的新的思维观念教育制度。第二个阶段,迪索时期(1925年—1932年),包豪斯在迪索重建,对教学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实行设计与教学与手工制作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时期是包豪斯发展的巅峰时期。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校长职务,由汉内斯·迈斯继任,而他是位共产党人,他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展到了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与政治牵连到一起,使得包豪斯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迈斯本人于1930年不得不辞去校长一职,并由米斯·凡·德洛继任。[3]包豪斯頂着来自纳粹党势力的巨大压力,接任校长的米斯竭尽全身力气维系着学校的运行,最终于1932年10月包豪斯被迫关闭。第三个阶段,柏林时期(1932年—1933年),米斯·凡·德洛把包豪斯搬迁到柏林一座废弃的办公楼里,准备重整旗鼓大干一番,然而面对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包豪斯精神为政府所不容。米斯最终也无力回天,于1933年10月包豪斯被正式关闭,结束了其14年的发展历程。[2]

20世纪初德国的产业发展正处于重要阶段,要获得经济发展的成功,就需要依赖科技的发展、娴熟的劳动技能以及设计生产出的高质量产品,这类社会的需要无疑是设计的一个重要刺激因素。于是德国人再次将目光锁定在了教育上,格罗皮乌斯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以高质量的教育推动经济的发展。

包豪斯认为艺术家是一个得心应手的工艺技师,使他的作品成为艺术和先进的设计理念,惟有如此才能促进德国经济的发展。

对于艺术教育格罗皮乌斯有自己的一套完整思想,教育要从儿时开始,使得他们能在玩耍中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具有担负社会责任的能力。格罗皮乌斯观察了以往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发现学生模仿太多,形成惯性,对问题探讨太少,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通过一系列系统的科学改革,使得艺术与实践可以良性结合。于是包豪斯成为了格罗皮乌斯实施教育改革的战场,他废止了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将具有坚实基础和普遍适应的造型方法构建出完整的学习体系,基于“教学合一”即“双轨制”教学模式运用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他反对传统西方艺术院校中长期存在的“教”和“学”相互分制的模式,主张艺术行业内打破教师与学生严格的界限,不应将传授知识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之中,而应将其广泛运用到企业、公司、工作室等各种场所,在这里师生可以共同完成一件具有社会价值的艺术作品。

包豪斯教学理念注重艺术技能教学,即“授渔而不授鱼”,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为顺应社会对设计人才的严格要求,他们创设了“技术与技能新统一”的现代教育理念,开创了三大构成的基础课程,(图2)这也是包豪斯最引人瞩目的改革内容之一,虽然当时在德国的一些院校也开设了基础课程,但他们都专注于艺术技巧的教学,例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设计学院,开设了三门课程:形态、色彩和装饰,培养出的基本上都是追求外观造型的艺术家,仅个别是追求艺术创造性的设计师。但包豪斯基础课程却大不相同,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以严谨的科学理论为基础,摈弃了遵循于艺术家个人喜好以及飘忽不定的感觉,使得视觉教育第一次比较坚固地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视觉体验,提高设计技能,开设现代教育课程,如工艺与技术课程、专业设计课程以及相关的工程理论课程。通过一系列文化科学的熏陶和训练,向当时社会输送了大量具有较高艺术涵养和纯熟技能的新型人才。包豪斯的课程设置随着发展逐渐完善,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制订出一套比较详细完整可行的教学大纲,将相关课程分为几大类型,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教学成果,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的新格局。[4]

三、包豪斯的成就及影响

包豪斯虽然已成为过去式,但其艺术教学方法和整体设计教学体系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场艺术教育顺应工业时代发展需求的重大改革。格罗皮乌斯创立的设计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带动了国际教育改革,在所有设计师的意识中认识到为大众设计和为工业化改革是设计的真正目的。在包豪斯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专业设计院校都开设了设计教育课程。格罗皮尔斯对工业革命以来出现的大工业状态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思想,这也成为了包豪斯教育的核心思想。它的教育主要是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和设计修养素质的培养。在此以前的学校,注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例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开设形式、色彩、装饰三门基础课,培养了很多艺术家而较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人才。包豪斯的观念不同,它是为了培养现代社会实用型的设计师,要求建立“艺术与技术新结合”的设计教育体系,因此而开设“三大构成”基础课,专业设计、工艺技术等实践与理论知识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量既有设计技能、审美意识,又有现代科技应用能力的现代设计人才。(图3)包豪斯的教学改革是对整个学院古典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提倡:“工厂学徒制”。全部教学三年半制,前期半年预科,分别是“基础造型学习”“材料形态研究”“工厂技能实习”三科,最终依据学生专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师徒制”教育,合格后颁发“技工毕业证”。随后再进入实践工作的实习阶段,成成绩优秀者进入研究生部,毕业后可获得包豪斯学院毕业文凭。[5]在包豪斯学院里,不以“老师”“学生”互称,而是“师傅”与“学徒”互称。学生所设计的作品既要合乎功能,也要表现设计者的思想,这就是包豪斯教育理念对学生设计作品的要求。格罗皮乌斯认为:教育活动的最高价值在于它的完整性,如果没有工厂,就不可能形成完整性。艺术教育应该像盖楼房一样,将各种综合材料与技能统一于一个整体,重建艺术和技能、艺术创作和生产活动的关联。包豪斯为现代设计教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其主要成就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创造一套完善的设计艺术教育方法和教学体系,打破纯艺术与实用艺术之间的隔阂,建立艺术设计和产业融合联系的纽带,成立一种新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人与机器之间的工业社会,运用人道主义思想来引领工业设计,构成真正的大众文化。将学校与工廠紧密结合,工业和手工业互相协调,技术与形态相辅相成,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增强学生的综合造型能力,实现传授技术知识,启发创作能力。它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德国秉持的理性化和功能性相结合的设计风格,从而实现技术与艺术,技能与创造的良性统一,改变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艺与工业之间的矛盾。[3](图4)包豪斯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一个设计风格,但是由于它的思想意识和成功实践凝聚成的以简洁的造型和良好的功能相结合,高度理想化和功能主义相结合的国际主义风格,在艺术设计史上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二,在美术教学的探寻和考察过程当中,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虑的问题。比如:艺术设计教育应当是什么?艺术与设计可以传授吗?当代设计教学的体系应当是什么样的?格罗皮乌斯认为,教育可以培养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设计师应充分把握设计形式与设计功能之间的关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模式,提倡“集体创作”,强调未来的工匠、画家、雕塑家必须回归手工业,艺术家与工匠之间没有区别。艺术家实际上是一个技艺精湛的工匠,要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创造,强调设计中创造性的充分利用,反对抄袭,反对教条主义。倡导包豪斯与社会生产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理论素养的教育,将原本在校园里供人观赏的美术品变成可以出售的具有使用与美观,个性与创意的作品,让包豪斯以拥抱开放的姿势,让学生充分面对社会现实生活,让包豪斯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都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图5)

第三,包豪斯设计思想是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里程碑。在设计思想方面,格罗皮乌斯是一个极具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的人,尤其是体现在建筑设计方面,他主张设计应适合大众,采用现代新型材料,摒弃一切不必要的华丽装饰,其主要是希望通过设计为社会提供更多更美的产品,使所有人都能做到享受设计。另一方面,他主张设计需要集体工作方式与团队合作精神,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要有艺术与建筑相融合的教育方式,建筑与设计的合作关系。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点:第一,倡导美学与技术结合,设计师必须了解现代生产技术;第二,强调新技术、新材料与设计相应用;第三,在设计中适应简洁的几何形态为工业化服务,追求理性主义设计原理;第四,我们设计的目的是为人,而不是产品,其设计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第五,设计的理念必须把握自然与客观的法则,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开拓与完善提供了依据和准则,使现代教育体系化和规范化。

四、包豪斯教育思想的传播对现实的作用

包豪斯的设计艺术和艺术构思起源于德国,在美国发展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包豪斯产生了一大批卓越的设计师,包括格罗皮乌斯、米斯·凡·德罗、布鲁尔、纳吉、艾伯斯,他们先后抵达美国,继续他们在德国未完成的梦想。其中,格罗皮乌斯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成为了建筑系主任,布鲁尔成为一名建筑学教授,米斯·凡·德罗到芝加哥军事工程学院任教等,曾在纷扰的德国无法安身的包豪斯大师们,在这片没有紧张的政治环境中,没有文化壁垒的疆土上释放自己以实现自己曾经未完成的梦想,在自己身处的每个岗位中释放这“国际风格”的独特 ,掀起了使用包豪斯产品的浪潮,使得每一个普通的商品变成当下的一种时尚。[6]

包豪斯现代教育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主流,它的教学思想及方法,为现代设计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我国艺术教育起步较晚,现代设计几乎是仓促上阵,设计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所有设计理念一味模仿西方设计形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但是如何在设计作品中体现民族文化,我们没有把握好正确的方向,盲目崇拜运用包豪斯教育体系中的构成主义“点、线、面”表现,而忽略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文字、水墨符号等的应用。我国传统文化符号与包豪斯“三大构成”的点、线、面抽象符号的碰撞是否一致使笔者疑惑。笔者在思考包豪斯的教育思想是什么?通过对包豪斯的教育理念认真分析,包豪斯的教育思想精髓不仅是浮于“三大构成”的点、线、面,更重要的是包豪斯所蕴含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

在我国设计教育过程中,要真正应用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设计意识,要彻底掌握真正的包豪斯教育思想内涵。笔者认为包豪斯设计教育内涵有三个方面:其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其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其三,“设计师的理念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规律”。这三条理念是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精髓所在,它对现代设计界的影响有着深远意义,现代设计界所崇尚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风格都源自于包豪斯的教育思想。目前我国高等设计教育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设计的理念是一个重点。笔者认为中国设计教育的解围还需要从以上三条入手,其实这也是我们做设计的终极目的。包豪斯的教育理念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我国的道家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庄子曾说过的一句话:“行于万物者,道也”,在这里“道”就是指对事物本质的顺应,我们在这里也可把“技术”理解为“道”的外在表现,只有运用技术才能把“道”展现于生活当中,而且它需要高超的技艺来体现。

如果没有好的技术,“道”再高深也无法传递出来。这就是包豪斯的“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另一个理念就是“设计的目的是人而非产品”,它更具时代的特征性。设计发展几十年来,我们所提倡的是要以人为本,设计要符合自然、人体工程学以及心理学等,其终极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如何做才能真正体现出设计服务于人?《庄子·天道》里的“轮扁斫轮”就讲述了这一道理,其中所有的事情需要去体会,熟练的时候才能做成。真正使我的实践理论应用到设计中才能真正做到服务于人,我们也需要借助包豪斯的教育理念,通过实践来实现。

结语

教书育人的使命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不是一个简单的说辞,而是要付诸努力和心血,倾尽全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等综合能力。要寻找出路就应当明确设计观念,改变教学结构、由技入道、全面发展。古希腊学者曾说过:“头脑不是充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燃烧的火炬。先进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独立果断的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只教理念,不教画画,只教学生‘怎么思想。”包豪斯的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重构学生的审美理念,点燃学生设计教育的思维,為现代艺术教育注入活力。包豪斯是现代设计教育的领导者,在现代设计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辐射在世界各国的高等专业院校的设计教学体系之中。虽然那个令艺术学人激情澎湃的年代已经远去,但是作为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艺术设计高等学校,它已经成为所有艺术设计工作者心中的标杆。包豪斯不单单是一所优秀的学校,它还是一场为了教育事业更好发展的精神运动,是一种科学严谨、永不过时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章国利.现代设计美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16-20.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44-152.

[3]李砚祖,卢影.平面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332-335.

[4]杨晓飞,赵燕,李硕.中外艺术设计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148-152.

[5]弗兰克·惠特福德(Frank Whitford).包豪斯(Bauhaus).林鹤,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02-115.

[6]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新建筑与包豪斯.张似赞,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150-169.

猜你喜欢

设计思想教育理论包豪斯
百年包豪斯
包豪斯在德国生根发芽百年
小学古诗词设计思想与教学方式探微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狂野包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