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盐的检验及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2019-04-28汤颖

化学教与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汤颖

摘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在教学设计中将Fe2+与Fe3+的检验、转化等知识融于各个任务环节之中,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搭建思维模型,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任务情境;思维模型;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3-007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03.022

一、教学设计思想

以磁流体的制备为“主任务单”,并不直接着力在Fe2+与Fe3+相互转化这一具体性质上,而是通过设置现实中的问题(原料只有硫酸亚铁或氯化铁),将Fe2+与Fe3+的检验、转化等知识重新组合,着力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从一定(化合价)角度运用相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规律认识物质性质与反应的思维模型,并藉此建构元素化合物认知模型(如图)。

在完成任务--合成磁性氧化铁的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以及对自己完成任务成败得失的反思中,体会到实际反应体系往往具有复杂性,反应环境中往往存在诸多干扰因素(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进而丰富学生的认知角度,完善认知模型,提升化学理解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宏微结合和科学探究等。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铁的重要化合物是人教版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第三章第二节最后一个内容,是高中学习中唯一过渡元素的代表,是连接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关键点,为后续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基础。其中核心知识是铁盐和亚铁盐性质,即盐的通性及氧化还原性。

2.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规律,并且知道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为Fe2+与Fe3+相互转化的学习提供知识和方法的保障。但学生在处理复杂反应体系时往往缺乏关注环境因素的意识和分析这些因素对核心反应的影响的方法。同时学生对事物有好奇心,对制备磁性氧化铁有强烈期待,这为任务的完成提供了驱动力。

三、教学、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认识二价铁和三价铁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知道Fe3+的检验方法。

(2)在设计与实施Fe2+与Fe3+相互转化的实验过程中,初步形成“分析化合价一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一控制物质转化”的思维模型。

(3)在合成性陛氧化铁的真实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化学学科在物质制备中的价值,体会制备成功的喜悦,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铁盐、亚铁盐的检验、转化的实验设计,诊断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

(2)通过合成磁性氧化铁的实验方案设计、讨论、交流和操作,诊断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水平。

四、教学重难点

溶液中Fe2+與Fe3+的相互转化及运用。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表1)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设计制备四氧化三铁的任务,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分解科学问题,解决科学问题,反思科学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合作与自我评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规律去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利用实验探究来验证猜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实践的魅力。新一轮的课程标准要求在化学学习中渗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本节课跳出了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为学生选择搭建问题模型,利用任务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学习、步入能力训练、走上思维的激发之路,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的心绪、状态渐入佳境,让学生深切感受化学学科之魅力,同时学生的学科素养得以提升。

本篇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获2018年南通市高中化学优课评比一等奖。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