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中职生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4-28杨里洁

学周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中职教育

摘 要:中职学校以培养高素质、高实践型人才为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很多的限制性问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受到了影响,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对此,教师基于问题的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4-00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017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而问题式学习(PBL)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以問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小组式讨论教学,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保障教学效率。

一、中职生计算机教学现状研究

首先,中职院校的学生从生源来分析,绝大多数为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或者是在高中毕业后放弃了大学学习而直接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多数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学习方面主动性较差。在学校受教师的关注不多,内心比较闭塞,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惘,没有奋斗的动力。针对这样的学生,在中职学校的教育中教育方法尤为重要。从学校的教学分析,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古板,只是向学生传授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课程偏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很多中职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受到了影响,难以满足现代计算机人才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教师了解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发挥学生的主创精神,从而实现高素质、高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1]。中等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其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侧重于社会实践实习。从这个角度看,PBL学习法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实现中职教育的目标。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中职生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通过设计教学问题,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根据问题内容进行研究、探索,以保障PBL学习法的实效性。让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学习课堂理论知识。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实践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任务明确,学而有趣。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拟订教学大纲,并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现问题情境。当用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软件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收集或者制作一些工作或生活中使用办公软件的实例和图片,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现,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每款软件界面与工具的异同点,便于了解软件的功能和作用,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提供基础。

例如,以演示文稿软件应用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先给学生展示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的演示作品,使学生产生“这么好的作品是怎么来的,我们能制作吗”的心理,从而引出对本课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的讲述与演示。让学生明白只要很好地掌握了这个软件及其基本技能知识,每个学生都可以制作出这样的作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学习课堂知识[2]。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于教师将多种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促使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来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教学中的重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另外,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在具体的情境下探讨问题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保障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很多中职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比较深,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注重自身的主导地位,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PBL学习法应用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角色,在课堂上起到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探究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收集资料来解决问题、验证答案,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以演示文稿软件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将制作好的演示文件放映给学生看,并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一部电影《泰囧》让泰国的清迈火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都想去清迈游玩一番,欣赏那里的自然美景,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但是并不知道具体位置和游玩项目。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要求,如果让你制作PPT来对清迈进行介绍,你会如何保障PPT的制作效果呢?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收集关于清迈的资料,包括位置信息、旅游线路图、当地美食等,这样一个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结合教学内容将各项资源信息加入到PPT中,不断丰富内容,以保障制作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探究能力。

(三)强化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计算机课程偏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由于其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学生个体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使得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并且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普遍不太理想,相对比较自卑,学习上很难互帮互助。基于这种状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组织小组问题探究活动,有利于集思广益,强化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正确制订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以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为例,该章节教学理论内容比较多,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对此,教师可采用PBL学习法来为学生设计问题,促使学生通过问题来掌握教学中的知识点。比如,计算机的五大部件都是什么?每个部件都有什么功能?在问题设计完毕后,可将班级学生按照4人一组进行划分,由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只能起引导作用,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当发现学生跑题时,及时将大方向转移回来,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展现自我的时机,每个学生的特点都会得到展现,有些学生沟通能力良好、有些学生思维严谨、有些学生观点独特勇于创新,一旦教师发现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就要慷慨地对学生进行表扬。一方面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建立自由、平等、和谐的师生氛围;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并且,教师要了解每组讨论进度及每位成员在小组中担负的任务,并对小组的活动加以适当的引导,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确立更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时,还需要选出一名代表,对问题答案进行阐述。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确保PBL学习法的应用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其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四)评价归纳总结经验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评价,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及时检查问题解决的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对于问题解决的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对这次学习中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思维逻辑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进行合理的评价,既有利于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又有利于教师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教学的系统性。

三、结语

PBL学习法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思想,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和排除困难、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我认为PBL学习法比较适合于中职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既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其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过教师一定要清楚,讨论以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只是引导者,需要通过观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

总之,PBL学习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确立学习的目标,从而实现主动学习,热爱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开宠.中职计算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及应注意的问题[J].考试周刊,2017(93):129.

[2]张勤.计算机教学中的PBL教学模式初探[J].内江科技,2008(3):152.

[3]李仕超.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J].俪人(教师),2015(14):165.[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杨里洁(1988.1— ),男,汉族,四川德阳人,初级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中职教育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