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重楼种植热的“冷”思考

2019-04-28文李莎余国鹏

时代风采 2019年4期
关键词:杨成重楼云南白药

文李莎 余国鹏

近年来,重楼种植可谓“多点开花”。从我省滇西、滇南,到滇东、滇中,再到川、黔、桂、赣、湘、闽、鄂和陕等省份,从官方到民间,种植热情高涨;而从干品重楼的市场价格来看,也是行情看涨,从2013年的600元/公斤,一路飙升至去年的1000元/公斤左右。

这些种出来的重楼药材能否完全被市场消化?占据全国滇重楼市场需求量大头的云南白药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云南白药每年仅需滇重楼千余吨,现已有两年的库存。特别是三到五年后,云南白药的重楼原料将实现“闭环式”自给自足,不会再向外收购。综合这些现状,似乎要给“火热”的重楼种植提个醒、“降降温”。

现状 “富人产业”无序种植

重楼,被誉为“植物抗生素”,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重楼共有20多个品种,但列入《中国药典》的重楼品种仅有两个:一是滇重楼,二是七叶一枝花。因滇重楼药用价值最高、质量最好,故多以滇重楼入药。

早期,重楼供应多以野生采挖为主,价格相对平稳。但随着市场需求扩大,重楼采挖量超过野生资源恢复能力,重楼价格逐步升高,开始出现人工驯化种植。

据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成金介绍,2002年,重楼价格仅为25元/公斤左右;但2003年爆发“非典”,重楼需求量突然增大,价格达到了120元/公斤左右;2017年以来,其价格基本在900元/公斤以上。

“重楼品质主要是看其皂苷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即便是滇重楼,其品种也有多个,品质也有优劣。”杨成金认为,目前重楼种植混乱,存在种子品质不好、种植不规范、游资炒作、行业无序等问题,有可能三到五年后就会像三七、玛咖一样,经历无序种植、价格疯涨,最后“价格跳水”,这会给种植户带来不小的损失。

因投资大、选种难和周期长,重楼种植被称为“富人产业”。首先,以每亩种植1万株、价格4元/株计算,仅种苗成本就达4万~5万元,加之土地成本、设备材料、管理维护、肥料农药等费用,重楼种植平均每亩投入不低于5万元,且一般4年以上才能产生回报;其次,重楼种类多、种源杂,种子外表难以分辨,选种失误等于投资失败;此外,重楼对综合自然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需进行精细化管理,应对各种风险。

据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数据,2016年我省重楼的种植面积已达10.36万亩,主要分布在滇西片区和滇南片区。其中滇西片区包括丽江、大理、怒江、保山、德宏、临沧和迪庆,滇南片区以文山为主,红河、西双版纳和普洱也有种植,滇东有曲靖和昭通,滇中主要是楚雄和昆明。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重楼种植周期大约要7年,但现在很多种植户倒卖种苗,小重楼苗栽种1~2年就出手。野生重楼不断被采挖,现在数量很少。”杨成金说。

转折 新技术攻克产业瓶颈

细雨纷纷,越野车在泥泞的山路上左摇右摆,道路狭窄、山高谷深,记者紧紧抓住车内把手,山脚下就是滔滔的金沙江。

开车的“老司机”——丽江云全公司总经理和全,却气定神闲地哼着小调:“一年要跑十万多公里山路,四五年就让我跑坏了三辆车”,但他说这样的路还算好的了。和全是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巨甸镇德良村的村民,从2000年开始,他遍访深山老林,把搜寻到的野生重楼带回家,一头扎进了重楼品种的驯化繁育事业中。

2010年,当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的专家来到玉龙县,和全十年的“痴迷”终成正果。经过专家检验,他选育的一个野生重楼品种有效药用成分含量较高,被命名为“云全一号”。

更为重要的是,和全这个“土专家”从马铃薯切块繁育中得到启发,独创了重楼带皮切块育苗技术,颠覆了以往的繁育种植模式,将种苗提供周期缩短至1~2年,种植周期也由原来的8~10年缩短至2~3年,种植户3年就有成品,周期缩短超过一半,但药效不减。这一技术大大地缩短了药材供应周期,攻克了规模快速供应优质种苗的产业化瓶颈。

和全人生的更大转折始于2013年。那一年,云南白药集团主动登门和他合作,组建了丽江云全公司,推广“云全一号”种植800余亩。如今,他已是身价千万、带动六百多户农户致富的“重楼大王”。

汽车在云雾缭绕中“蜗行”一段后便没了路,记者遂步行来到德良村保满二组的蜂建星家。这个傈僳族汉子种了两亩“云全一号”重楼,因为和云全公司签订了鲜品收购保底合同,他家两亩地平均每年有三四万元的收入。按照目前市场行情,两年后光卖种子的收入,每年就有两万多。如此算下来,重楼的亩产值是烤烟的十倍多。

在玉龙县,像蜂建星这样的农户,云全公司共带动了60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约200户。云南白药对种植“云全一号”的农户,每户支持1万元;同时由云全公司担保,长江村镇银行给予农户每家5万元的贷款。巨甸镇党委书记王正龙说:“背靠云南白药的大树,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真正有底了。”

据云南白药集团总经理尹品耀介绍,2017年初,云南白药集团还在玉龙县投资建设太安生态科技产业园,园区占地面积1803亩,其中,1000亩用于建设重楼良种繁育基地。太安生态科技产业园将与丽江云全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在未来5年内陆续向市场提供2亿株以上的优质重楼种苗,滇重楼推广种植面积将达1.5万亩以上,将逐步满足云南白药自身的需求。

市场 未来或趋于平稳理性

“重楼种植最重要的一是种子,二是技术,三是环境,三者不可或缺。”和全介绍,凡云全公司选定的种植户,他都必须亲自到每家每户,看地块、看环境,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在不施化肥、农药的情况下,确保人工种植的重楼品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每年需求重楼干品2000余吨,其中云南白药集团占比最大,在1000吨左右,其余需求为一些药厂、中医院及民间。

杨成金也认为,重楼属于小品种药材,市场需求不是很高,很容易饱和。而且重楼用量最大的是云南白药集团,如果云南白药的重楼能实现自我满足的话,重楼价格上涨的空间并不大。“如果中药种植没有技术和市场的话,风险比其他农作物更高,且单家独户的风险会更大。”

“云南白药只需要2万~3万亩种植规模的产量,但现在全省有10多万亩。一定会出问题,只是时间早晚。”尹品耀解释说,一是当前白药有自己的储备,二是全国中药行业药品销量遇到困难。此前,药品是低价卖给中间商,但国家“两票制”后消除了中间商;同时医保控费后,中药在医院是辅助性用药,中药注射剂受到医院挤压,中药厂商被从OTC系统“赶出来”。这导致中药产品的成本增加、销量下滑、利润降低。“因此,我们对药材的需求会下降,药材种植比较难赚钱。”

杨成金认为,随着重楼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突破,重楼育苗规模的不断壮大,我省重楼产业已步入全面产业化推广阶段,重楼的市场供应量将会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增长,供需关系将趋于平衡,暴利的价格也将回归理性。

“云南白药将实现重楼原料自给自足,市场上重楼价格大幅跳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应该早些向市场发出预警。”尹品耀忧心忡忡地说。

成本大、周期长、管理要求高,这是很多药农对重楼种植的普遍认识,但在一路看涨的市场行情下,预期回报也很丰厚,因此,药农们还是愿意在这上面投入资金和精力。

猜你喜欢

杨成重楼云南白药
Existence Criterion of Three-Dimensional Regular Copper-1, 3, 5-Phenyltricarboxylate (Cu-BTC) Microparticles
方修《重楼小诗》中的《红楼梦》情怀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认识一下云南白药牙膏中的『氨甲环酸』
多叶重楼与云南重楼中4种重楼皂苷的积累差异
基于HPLC指纹图谱鉴别云南重楼和长柱重楼
云南白药加减治疗痔疮的疗效观察
雕塑随想录
雕塑沉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