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复性熬夜”,有你吗?

2019-04-28文林沐慧岩

时代风采 2019年4期
关键词:报复性作息年轻人

文林沐 慧岩

对于“报复性熬夜”的人来说,只有晚上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换上睡衣躺上床,放松的不仅是劳顿而倦怠的身体,还有心灵。或者夜宵配小酒,或者打游戏,或者追剧,或者刷朋友圈……明明困得厉害,也得听两段郭德纲,刷刷抖音,总之如果不熬到凌晨两三点,自己都觉得亏。

“报复性熬夜”的年轻人

张羽,每天凌晨两三点都会在微博立一个flag,“明天再熬夜就把手剁了”“明天再熬夜我就永远见不到白敬亭”,可到了第二天,她依旧会在凌晨时分,在微博上发下不熬夜的誓,然后继续看综艺。

王韵,曾经建立了一个名为“12点睡觉”的微信群,倡导“在夜里12点前睡觉”,并在朋友圈发了群二维码,一天之内有二十几个人加入了群。最初二十几个人都能在群里打下“12点睡觉卡”,可渐渐地,有些人不再打卡,有些人干脆退出了群聊,3周后,群里再也没有人发言。

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小霞,常像个老中医一样在同学聚会上给大家科普熬夜的危害,可当同学们问她几点睡时,她总是不好意思地笑笑,眼睛瞟向别处,“不瞒你说,我也熬夜。”

当代年轻人身边,总是潜伏着无数个张羽、王韵、小霞,他们深知熬夜的危害,甚至常用各种方式激励自己不熬夜,可当夜幕降临时,他们又总是将罪恶的小手伸向手机、遥控器、鼠标、键盘……

因为要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而不得不晚睡的行为被称为“被迫式熬夜”,已经习惯了晚睡的行为被称作“习惯式熬夜”,这些明知熬夜危害、在夜里也没要紧事做却依旧熬夜的年轻人也不甘落后,为自己贴上了“报复性熬夜”的标签。

“报复性熬夜”在报复什么?

邹德宝是一名刚入职场不久的新人,他记得在大学时,自己从来不熬夜。“我到期末都不熬,舍友叫我活神仙。”可到春节回家,当母亲惊叹他脸上出现的黑眼圈时,他才忽然意识到,进入职场不到一年里,他已经睡得越来越晚。

“工作真的太忙了,到晚上才有时间打一会儿游戏。”

白天都被繁重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精神高度紧张。夜晚时分,好不容易逃出了工作与学习带来的紧张氛围,换上睡衣躺上床,放松的不仅是劳顿而倦怠的身体,还有心灵。

“终于放松下来了,终于有自己的时间了,光阴短暂,不能辜负了夜晚,必须做点事情来度过。”华东师范大学的宁兰说,她熬夜时最常做的事,就是刷爱豆的微博。

除了被学业与工作压力束缚,对于当代青年来说,他们的白天生活还可能被社交关系捆绑。

就职于国企的杨勇,工作压力并不大,即使在上班时也能有些闲暇时间,可他仍然只用午夜时分做自己想做的事。“同事聚餐,或叫你一起打游戏,公司有活动,你都得去吧?不然怎么融入集体,怎么合群,怎么给领导留下好印象?”

虽然工作清闲,可如今他却奔波于各种社交场合,疲于维持关系,反而一点都不轻松。

“夜里大家都已入梦,没人打扰我,不用担心微信信息提示,我能安心做我喜欢的事了。”杨勇说。

更极端的是,有的年轻人把熬夜当作逃避现实的方式。在他们的心中,一天的时光被完全撕裂成了两半,一半是漫长揪心的白昼,一半是飘渺虚无却愉悦的夜。

黄钰记得,她是从上中学父母闹离婚后开始熬夜的。白天,父母总是毫不避讳地在她面前争吵、斥责对方,只有在夜里,父母休息后,家才会成为安静的空间。

“夜晚的家才是我记忆中家该有的模样。”

后来她开始习惯于白天睡觉,锁上房门戴上耳塞,而在夜里走出房间,坐在阳台吹风,默默地给一天没吃饭的自己煮碗面,有时她干脆就坐在沙发上,静静地发呆。她说,这才是我的家。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咨询师李初曦认为,年轻人的报复性熬夜实则是一种过度补偿的行为,年轻人白天时对控制时间的需求未被满足,于是便一次次地利用夜晚来实现自己之前没有被满足的需要。

“报复性熬夜”的背后

熬夜伤身体,这谁不知道呢?第二天会严重的疲惫、困倦,黑眼圈、皮肤老化,这些谁又不心知肚明呢?

但奇怪的是,为啥什么都懂,许多人却依然乐此不疲在报复性熬夜?这种现象源于补偿心理:白天对控制时间的需求未被满足,于是一次次地利用夜晚来弥补未被满足的需要,从而获得发泄的快感与摘掉面具的真实,这种感觉很容易让人“上瘾”,以至于陷入熬夜的恶性循环。

据《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90后年轻人睡眠指数研究》显示,90后睡眠时间平均值为7.5小时,低于健康睡眠时间,六成以上觉得睡眠时间不足。其中,31.1%的人属于“晚睡晚起”作息习惯,30.9%的被访者属于“晚睡早起”,能保持早睡早起型作息的只占17.5%。

睡得晚、起得早,已经越来越成为年轻人或主动或被动的作息习惯。这背后,既有很多个人因素,也有着鲜明的时代底色。

简单来说,要把白天该放松的时间找补回来。实际上,这是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对现实的一种反抗:反抗被剥夺的时间、反抗生活的不如意、反抗周遭施加的不自由。而这反抗背后更是一种无奈。

从工作方面而言,当下,工作侵蚀生活已相当普遍,点灯熬油也是家常便饭。其实,除了一些极特殊的情况,大部分工作通过适当管理、合理安排是可以在工作时间按时按质完成的,也就是说很多加班可能是“被加班”,甚至无效加班。

明明可提前通知着手准备,非要临下班要求攒材料;明明可以放在工作日的工作,非要搞个周末调研;明明任务已完成、下班时间已到,非要比比谁走得晚、熬得久。甚至有的单位公开宣扬“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甚至晚上10点以后,4分钟之内没接电话,都有可能面临处罚。

而除了加班,法定公休时间对多数劳动者来说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近年来,有的人呼吁延长春节假期,有的人提倡恢复五一小长假,初衷虽好但多数网友却说“还是先把现有的假期落实好吧”,背后的心酸不言而喻。

大多数劳动者话语权很小,没有多少说“不”的余地,也没有拒绝的勇气,在这样的氛围下,他们不能“报复单位”“报复社会”,那就只能“报复夜晚”“报复自己”了。

而要改变“舍不得睡”的现状,关键要改变工作占领生活的现状,把应属于他们的自由“归还”给他们。这要靠法律法规的落地执行,也要靠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驾护航”,提倡健康的工作文化。

让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把生活“还给”劳动者之日,或许就是“报复性熬夜”停止之时。(来源:中青在线、中新网)

猜你喜欢

报复性作息年轻人
The lie we tell ourselves about going to bed early我们对自己说的早睡的谎言
那些报复性旅游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爱心健康作息表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2020年,预测小龙虾产值将超7000亿元!疫情过后,小龙虾是否迎来“报复性”消费?
报复性涨价
超级秀场 作息规律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联合多元作息的激光雷达点云多核分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