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有活力的初中化学课堂

2019-04-27孙林海

科学与技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白磷滤纸二氧化碳

孙林海

一、关注课堂“突发事件”,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案之外偶然发生的情况可能比其它学科更多一些,经常会出现一些让老师想象不到的问题,那么,如何控制好这些不利于教学的局面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不利因素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有利因素.当“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老师首先要镇定,要分析这个不利因素中有没有可用的教育或者教学契机,然后就要在第一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过来,从而变不利为有利.比如,笔者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教学时,为了说明物质的燃烧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补充演示了一个实验:将红磷与白磷放在铜片上,把铜片放在盛有开水的烧杯上面,开水中放有另一块白磷,目的是让学生看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和开水中的白磷却没有燃烧.演示实验时,我首先从水中拿出白磷,然后用小刀切取一小块,因为怕污染讲台,所以用滤纸垫着白磷.切了一小块后,将剩下的白磷仍然放回水中,并将滤纸捏成了团放在讲台的旁边.正当我准备演示实验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滤纸团突然着火了,学生的眼球一下子被这个着火事件吸引过去了.为了安全起见,我迅速采取措施,将这个燃烧的滤纸转移到地面上,并用脚踩灭.这个“意外”是我在备课中没有想到的,是一件很典型的“突发事件”,是这个课堂教学的生成性问题,这个生成性问题打乱了原有的课堂教学的秩序,那应该如何处理呢?我理了一下思绪,立即提出问题:这张滤纸为什么会着火燃烧?放在旁边的濾纸为什么没有燃烧?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将火焰扑灭的?并且立即提问一个学生,这时教室就立即安静下来了.在学生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之后,我及时引导学生一起来分析滤纸燃烧的原因:在切割白磷的时候,少量的白磷碎末落在滤纸上,白磷会产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放出了热量,又因为滤纸是捏成团的,使产生的热量无法较快散失出去,从而使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导致白磷自燃,白磷的燃烧又引起了滤纸的燃烧.由此可见,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又课外拓展提出下列问题:在生活中,为什么不能在居民密集的地段燃放烟花?能不能乱扔香烟头?家中的油锅起火了,用什么办法扑灭火焰比较好?这样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仍然抓住了教学的重点,使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时机能有机的整合起来.

二、融化分歧,培养价值观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一样,他们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也不一样,加之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看问题常常片面.新课程教学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能进行枯燥的讲解,最好是结合鲜活的事例,进行巧妙的渗透.比如:我在上初三化学第一节课的时候,让学生举例说明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来的预设是想让学生说说化学的有用性,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意外的情况出现了:很多学生举出了化学对生活不利的例子.比如,新装修的房子,不能立即入住,因为有毒;某些饮料里添加了塑化剂,不能吃;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导致新鲜的大米不能立即吃;咸鸭蛋里可能含有苏丹红等等,当然很多学生说出了化学的有用之处.同班学生被这个简单的问题分成了两个“派别”了,出乎了老师的预设.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没有训斥那些“拆台”的学生,也没有批评他们都往坏处想,而引导学生,更加全面的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我即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科学界的最高奖项是诺贝尔奖,诺贝尔是一位瑞典的化学家,为了解决采矿工人的劳动之辛苦问题,潜心研究炸药许多年,终于成功研制出化学炸药,他的本意是为了解决采矿工人的劳苦问题,但如果把炸药用在战争中,就成为对人类不利的一面.再比如:使用农药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害虫,提高粮食产量,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使人中毒死亡.由此可见,化学是一把双刃剑,看我们如何应用它.当今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只有学习好化学,才能利用好化学.

三、抓住“意外事件”,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出现意外现象,教师若能因势利导,把它开发成新的化学生成性的课程资源,成为化学教学新的生长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带领学生做《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分组实验时,突然,有一个公认的“调皮大王”站起来说:“老师,我们组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了,但后来浑浊又没有了,不知为什么?”一瞬间,实验室立即安静下来,大家都把惊异的眼光投向这位同学,他变得不好意思起来,脸涨得通红,自言自语说:“我随便说的,可能是我错了!”我沉思片刻,在黑板上写到:“请各组再次做两个实验:①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有什么现象?如果出现浑浊,再继续通二氧化碳,现象怎样?②再把上述液体加热,现象又怎样?”等同学们把实验做结束后,设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我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释: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钙而出现浑浊.然而碳酸钙还有一种性质,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就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因此,继续通二氧化碳一会儿又变澄清.把上述液体加热后,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因此,又变浑浊.继续拓展:在自然界里不断发生着上述两个反应,于是就形成了象广西桂林地区石灰岩溶洞里那些奇特的千奇百怪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硬水中含有较多碳酸氢钙,煮沸硬水时,在水壶里能形成水垢,这也是碳酸氢钙受热生成了碳酸钙等沉淀的缘故.这次实验出现意外现象,我没有忽略,而是抓住这“节外生枝”出来的问题,开展实验探究和课外拓展,让学生亲历过程,体验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的理念.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王家庄街道王家庄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白磷滤纸二氧化碳
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滤纸上微量化实验的妙用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把白磷弹关进“笼子”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2、3的改进
某些乳浊液难透过滤纸的原因探析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的理解性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