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课堂互动中脸面心理与行为分析

2019-04-27樊淑珍

青年与社会 2019年9期
关键词:脸面社会文化人际交往

樊淑珍

摘 要:课堂互动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既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也体现着社会中人际交往的特点,这两方面共同决定了课堂互动的社会性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行为同样受到脸面心理的影响。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脸面的心理与行为是阻碍和影响课堂互动效果的因素之一,它制约着个体的行为,使个体的行为朝着群体期望的方向靠近。为了深化课堂改革,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不能忽视脸面心理与行为对课堂互动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课堂互动;脸面;人际交往;社会文化

课堂互动是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论题。首先,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活动场所,而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在交往过程当中实现。其次,课堂互动的有效发生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良好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驗的关键时刻,他们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对人际交往展现极大热情。最后,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课堂互动作为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起着关键作用。

一、问题提出

研究者们分别从教育学、社会学以及教育社会学的视角研究课堂互动。基于教育学的研究中,采用互动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交互式教学等理论关注研究中的多重问题。有研究者通过质性研究,寻求课堂有效互动策略,认为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有研究者通过从语文、英语或数学等学科的科目特点出发,试图找出适合不同学科的课堂互动方法。另有研究者关注教师和学生互动外显行为等方面,并对其进行分类比较。以上研究多从教育学的研究视角出发,缺乏关注社会文化对学生互动行为产生影响。

社会学视角下的课堂互动,看到的更多是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和不同的身份地位对课堂互动带来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其中,课堂中师生的背景与班级团体的结构教学活动、交互作用与理论的印证反馈、资料的收集与资料的分析显现新的情境、师生背景的改变与团体结构的改变都对课堂互动产生影响。而教师素质、非言语行为、性别以及学生的同伴压力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互动的主要因素。吴康宁在《教育社会学》中详细分析了课堂互动的四个阶段。但众多社会学视角的相关研究中都较少涉及社会文化因素对课堂互动产生的影响。

课堂互动顺利有效进行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首先,课堂互动是知识传递的最佳手段。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知识的传递只有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得以实现。其次,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的开展依赖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受到师生互动的影响。最后,课堂作为复杂的社会交往活动空间,是学生完成社会化的重要场域。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社会人,课堂互动传递知识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现有对课堂互动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从教育学的视角出发对课堂互动展开研究,忽视了课堂的社会性。如果将课堂互动视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来研究,教学就将作为一种人际关系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在传统的课堂互动中,研究者往往更加注重的是互通过程的特点、模式和作用等方面,忽视了主体的社会性,忘记了课堂当中的教师、学生仅仅只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之一,二者之间的互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需要教育社会学的视角补充以往研究中的不足。脸面观作为影响人们日常交往和互动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课堂互动的过程当中我们绝不能忽视它的作用。

二、概念界定

(一)互动

“互动”本为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动是指各种因素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而狭义的定义“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境之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将互动引入教育学当中,可以很好的体现课堂作为一种动态教学过程的呈现。

(二)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是调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主要要素,围绕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彼此间良性的交互作用。”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只有在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交互作用时,才会显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如果缺少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缺乏动态的互动,教学内容也就很难被学生所吸收,有效的教学就很难实现。

(三)脸面

中国人的脸面心理与行为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脸是指一个个体(或群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内的共同要求,通过一系列有利于自己或相关者的手法或功夫,在一定社会情境中表现出符合他人期待的形象。”特定的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心理与行为方式,也就是脸面观。脸面观作为中国人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和评判标准,在任何场景中都会显现其特征。班级作为教学最基本的一个单位,这种群体心理和规范必然会在课堂当中显现出来。脸面心理与行为作为中国人约束自己行为的道德标准,有着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三、课堂互动中的因素分析

课堂互动是师生之间人际交流的一种互动过程,既然是人际交往,必然离不开中国人特有的脸面心理和行为对课堂互动的影响。

(一)师个互动

师个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单独进行的互动。这种互动方式出现在教师在课堂上对个别学生的提问与应答、对个别学生的单独辅导和直接接触。这种师个互动有些带有积极的作用,有些也会带有消极的作用。

课堂当中师生互动主要通过语言和行为两方面进行。语言上的表现方式最多的为师生之间的问答环节。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会让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回答正确,且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这位学生就会觉得有面子,如果这位同学多次回答正确并且每次老师都会对他进行表扬,这位学生就会在班级同学的心目中塑造正面的形像。反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行为额做法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让某位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那位学生很可能不会回答,这就会让学生觉得很丢脸,没有面子可言,会让学生感到羞愧难当。这会产生两方面的效果,一种可能是这位学生觉得这件事让他没有面子,这回激励他好好学习,认真听课,这属于正面的;另一种可能是让他觉得这让他抬不起头,是他产生消极的情绪,减退对学习的兴趣。

行为上的体现也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里的消极只是指学生的情绪。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如果某位同学的行为老师认为可以为其它同学书里榜样,在这位同学回答完问题之后,老师会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对回答者而言,班级同学的鼓掌会让回答者觉得很有脸面,既符合了教师的期待,也维持了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对班级同学而言,他们看到这种行为获得了班集体的认同,其它同学也就会朝期待的方向努力。消极的运用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对某位学生的警告。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发现某位同学并没有认真听讲,教师有时会用行为告诫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丢粉笔、用眼睛瞪他,收到警告的同学会觉得丢脸而改正行为。

(二)师群互动

所谓师群互动就是指教师同时与多名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情景发生在教师与全班同学的问答过程中。在课堂互动时,教师会对全班同学发问,要求全班同学一起回答问题或者背诵课文、定理等,这时有的学生会选择“滥竽充数”。这种行为的发生是因为这位同学对知识点不熟悉,但是不张口,会让他感觉到丢脸,因此会选择用对口型的方式和班级同学一起回答问题。这种行为在课堂互动很常见,是个体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而做出的行为。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不得不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反应。

(三)个个互动

个个互动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互动。一般发生在同桌间的交流或课堂上就某问题展开的争论过程当中。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时,如果二者就某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必有一方处于优势,即符合群体期待的一方,一方处于劣势即不符合群体期待的一方,争论中处于优势者就会觉得有脸又有面,群体眼中的失败者即处于劣势的个体则会觉得丢脸。为什么始终强调的是群体的期望而不是个体的期望,这是因为脸面取决于群体的规范和期待,当个体的行为符合群体的期望时,就会觉得有脸面,反之,则会感觉没有脸面。

(四)个群互动

个群互动是指一个学生与学生群体互动的过程,一般发生在学生课堂当中的提问、讨论和干部学生布置任务等情境当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让同学到黑板上进行示范或者让某位同学领读,大部分的学生都积极踊跃参与其中,这是因为能够将自己理解的知识和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或者在课堂当中领读,都会让学生们感到有脸面。对中小学学生而言,领读和示范的过程是展示自己的过程,示范的结果如果符合大家的期待的行为和期望,就会在他人心中塑造积极的形象,如果表現优秀,还会提升自己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心理地位。这种地位可以获得教师的喜欢,同学的尊重,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获得额外的资源。

(五)群群互动

群群互动是指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一般出现在小组间的辩论和竞赛当中,尤其是指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完成的活动。在这种群群互动的过程之中,脸面的心理与行为体现为为了团队的脸面争强好胜。这时候大家积极参与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更多的是为了团体的脸面。还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很多时候容易将脸面与荣誉混同,因为在词典当中将脸面释为荣誉,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脸面和情境、交往分不开,而荣誉则偏重实在的内容。

四、结语

本文试图通过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展现课堂互动的另一个侧面,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侧面。课堂互动不仅仅是作为传递知识的交流空间,更是一种主体间互动的交往空间。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刻,这个阶段是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重要时期。教师和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理所应当的带有中国人特有的脸面心理与行为。正确认识课堂互动当中脸面的心理与行为,将会帮助教师更全面的认识学生这个群体,更好的完善学生的认知过程,给学生带来全面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 曾莉.中学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2] 周风华.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D].河南大学,2013.

[3] 花茂荣.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 韩琴,周宗奎,胡卫平.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及教学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6):42-45.

[5] 谢志芳.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

[6] 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特点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 2005(04):49-51+54.

[7]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

[8] 转引自杜永强.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宁波大学,2012.

[9] 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 2010(10):73-80.

[10] 翟学伟.中国人的脸面观——形式主义的心理动因与社会表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猜你喜欢

脸面社会文化人际交往
有脸面的颜值
脸 面
脸面
关于 “机械复制”的思考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六曜与日本文化
第八个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