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避免思政学科的遇冷问题

2019-04-26李珊珊殷大鹏

文教资料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新高考现状

李珊珊 殷大鹏

摘    要: 为响应国家号召,山东省教育厅积极推进高考改革,施行走班制教学模式。但是选课走班模式确定后,政治学科一度遇“冷”,选课人数少,学生学习综合素质相对偏低是政治选课的显著特征。然而,思想政治教学作为德育建设的主阵地,承担着辅助学生确立健全人格,强化国家意识形态的作用,出现如此状况的原因和对策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 新高考    思想政治课教学    现状

新高考改革以来,各地高考改革纷纷推进,然而不管是在浙江、上海还是在山东学生在选课上普遍出现了政治学科的遇冷现象,学生的选课积极性不高,出现如此状况的原因及如何使政治学科很好地发挥应有之效,值得每一位老师深入思考。

一、新高考改革下思政学科遇冷的原因分析

(一)思政学科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兴趣度较低。

思想政治学科本身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该学科学习的理论性相对较强,这对于十六七岁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就我们这一级学生来说,由于学生新入学时适应新高考改革的最新改编教材尚未到位,因此我们从必修二政治生活开始高中政治课学习。但是政治生活教材理论化极强且与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本身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单纯的讲解让学生不易学通。

(二)初中思政学习基础薄弱,学生无力感增强。

有些地区,初中阶段政治学科既非中考科目又非会考科目。在这种形势下学生、家长及学校一致取消了政治学科的学习和教学。因此,学生在学校接触不到系统的政治学科理论和常识的教育。生活中学生的课余时间非常有限,即使在课余时间一些学生也不会主动接收思想政治相关信息,缺乏必要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熏陶,对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识一无所知。甚至部分学生对于旧版教材中“一府两院”具体指的是哪些部门尚不明确。学习和理解思想政治课的难度加大,常常使学生对政治课学习感到无力。

(三)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思政学习欠缺趣味性。

在当前政治课堂教学中过于突出课堂的实际教学效率和学生接受的知识量而忽视思想政治课堂本身应当具有的德育功能。同时,思想政治课作为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时政案例加以感悟和思考,而不单单是掌握理论。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已经成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常态。尤其是县城一级的学校课堂教学更加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四)选课针对性指导缺位,学生选课态度不够严肃。

在我所执教的几个班级中,学生的选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了解,选课以轻松为首要标准。部分学生的选课是以一种不严肃的态度对待的。学校提供给了学生很多可供选择的组合,但是学生并没有认真分析自身擅长哪些组合的学习,而是以学习哪些组合较容易、较轻松作为自己选课的首要标准。甚至有一名学生为了应对合格考,有意选取了自己准备合格考的三门科目,意图在后期再调班。其次,部分学生在选课过程中深受世俗舆论氛围的影响。一些人形成了重利益轻文化素养的错误价值观。一些学生在选课时并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学科对于终身发展的深刻影响。由此可见,部分学生对待自己的选课并不十分慎重和严肃。

二、新高考改革下思政学科遇冷的对策分析

(一)从学生和家长层面来看,关键是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国家加强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学生应当认识到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应当积极主动地接收相关的文化感染和熏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等新媒体形式在生活中日益普及,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等形式积极关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现状,日常生活中积极参加社区举行的一系列民主活动,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学科。二,学生应当正确对待新高考改革下的选课走班。应当能够认识到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目前的选课将会对自身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从当前来看,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必将对自己高中三年的学习及未来的高考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看,就大部分人来说,大学所选专业会伴随学生的未来一生。经过系统专业学习之后会放弃本专业并且有所建树的仅在少数。学生必须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选课走班。三,家长应当给孩子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引导。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价值观和态度取向会直接对中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父母应当首先认识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对于学生的积极意义并能够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不要以功利化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选课,给孩子树立榜样。

(二)从教师层面来看,突破口是打造能够吸引学生的趣味课堂。

当前,虽然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升学的压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和学习的实际。要想扭转当前思想政治学科的局面,必须打造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模式。一,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不应当仅仅是一句空话。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穿插贴近生活的典型事例,以生活案例设置具体情境进行学科理论教育。这样对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二,思想政治课堂应当与时代接轨。以北京地坛中学的这位老师的这节课堂为例,手机进课堂算是“创举”。并且以手机创设微信群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课堂问题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防止学生课堂上不正当利用手机,我们对学生利用手机采取的都是非常消极的态度,一般采取的办法是坚决地拒绝手机进课堂、进学校。从实际管理效果来看收效甚微。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电子产品的应用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多媒体形式了解当前的国际国内的时政要闻及身边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样便于学生真正把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而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在价值。在2018年十月份本地组织的一次异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有幸听取了北京地坛中学的一位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让我深受启发。她的这节课以《文化名片—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课堂主题,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分小组以一幅画的形式展示本地的文化名片。并且把手机引入课堂,在课堂开始前与学生共同建立一个微信群,设置问题学生可以在微信群里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并有针对性地请学生做代表性发言,最后对各小组作品投票推选优秀文化名片。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课堂参与度非常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和锻炼。在本节课堂中,老师能够把手机这一敏感元素以一种积极正面的方式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现代科技,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此次老师的讲课对如何提升思政课堂的趣味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从学校层面来看,主要是重视思政学科的教学和选课指导。

本地初中阶段取消政治学科考试,在我看来是非常不理性和不明智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及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把它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积极推进。就思想政治学科本身而言,不管是对于学生当前学业发展,还是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来看,它都是很重要的,每个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无法回避。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在日常的学校活动中,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科的认识。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还承担着学生“德育”的重要功能。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如何,必将对青少年一代未来的身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当前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帮助思想政治学科改变当前的状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2017.

[2]教育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教学新高考现状
人本主义思想关照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浅析乡镇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存在问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