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咸水歌进校园”的思考与实践

2019-04-26罗雪芳

师道·教研 2019年3期
关键词:咸水歌水乡中职

罗雪芳

咸水歌是粤语方言地区沿海船民渔家传唱的一种民歌,清人屈翁山的《广东新语·诗语》中记载:“疍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由此可见咸水歌早在明末清初就已流行。咸水歌在民国年间得到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咸水歌迎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以及当代文化思潮的影响,咸水歌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中山作为广东咸水歌的发源地,其咸水歌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关调查显示,当地多数人已不知咸水歌为何物,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咸水歌的濒危状况可想而知。地方文化就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根基,如何担负起保护和传承咸水歌文化的重任,已然成为中职学校音乐教师开展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传承咸水歌的意义

音乐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陶冶人、教化人、培养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民族不可以没有音乐,同亲,一所学校不可以没有音乐教学。中职学校是培养有文化涵养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这些技能型人才基本上都是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作为中山地方音乐文化的咸水歌,理应走进我们的中职学校,走进中职学生的内心。

1.有利于丰富中职音乐教学的内容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可以说,地方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民族性格、推动民族文化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将咸水歌纳入到中职音乐教学当中,完全契合音乐教学的目的。

2.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家国情怀

从学段上来说,中职教育属于高中教育阶段,这一阶段仍属于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中职教育既然属于高中教育范畴,这一阶段的音乐教育应当担负起唤醒学生的民族文化记忆,建立民族音乐认同感的任务,并借此培养中职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而咸水歌作为中山地方音乐的代表,将其融入到中职学校音乐教育中,不仅能提升中职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而且有助于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传递和家国情怀的培养。

3.有利于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提出:“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咸水歌只有融入到学校的音乐教学和校园文化中,并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二、坦洲咸水歌的产生及特点

坦洲是中山民歌的发源地。新中国成立前,疍民浮家泛宅,鲜与陆上的居民接触,无论在性格、语言、服装、居所、婚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均自成一体,形成極富浓厚水乡风土人情的疍家文化,坦洲咸水歌就是疍家文化的代表与精华。

1.内容源自日常生活

坦洲咸水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倾诉心中情感,表达生活意愿和对历史、自然的认知的一种诉求的载体。咸水歌源自生活、贴近生活,可以即兴创作,音调婉转、通俗易懂。情歌是咸水歌艺术形式得以绵延生存的生命线,是疍民们幸福的源泉。疍民们除情歌外,在传统的集体渔业劳动中以大声响腔协调劳动动作和步调,由于终年浮家泛宅,居无定所,很多时候需要宣泄排遣漂泊感和孤独感,他们需要自娱自乐,唱出喜怒哀乐和恐惧,大声呼喝唱出对幸福生活向往和美好的追求,这就是坦洲疍家人的咸水歌。

2.节奏缘于生存特性

咸水歌没有固定的歌谱,基本上是一个调。因为疍民主要生活在水上,水打在船身上而使船开始摇晃,所以咸水歌也是在摇摆或划浆的基本节奏上组成的。它以正规节奏为主,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替使用;又因语言和感情的需要,出现附点音符和切分音,从而使不正规节奏在对置上起着变化,给人以优美,流畅的感受。咸水歌的歌词一般都是一字一音节,但衬词则多为一字多音节,故拖音较长,且衬词节奏富于变化。听咸水歌,仿佛看见水上千帆相竞的壮美景象。

3.传承依赖口传心授

习惯上,坦洲咸水歌用疍家话传唱的,一般无谱,又无字,以口传心授方式一代一代流传至今,极少掌握音乐理论。由于地理环境和场合不同,咸水歌自然产生不同的称谓和唱腔、唱法,主要有咸水歌、高堂歌、大罾歌、姑妹歌四大种类别。这种适合在沙田、坦头或泊船摇艇或编棚织网等各种场景中歌唱的大声响腔得以在坦洲流传,经过岁月的洗刷,这种咸水歌遂成为坦洲疍民文化的一种独特民间艺术。

三、“咸水歌进校园”的策略

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咸水歌这一中山非遗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差点就成了“绝学”,笔者认为,只有借助学校教育的力量,开展“咸水歌进校园”活动,才能很好地起到保护和传承的作用。

1.多措并举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需要培养,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咸水歌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咸水歌蕴含着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文化价值,各种运用比兴、夸张手法创作的含蓄、幽默、形象、生动、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歌词,形成咸水歌雅俗共赏、简朴精炼的品质。教师可以通过的图片、文字、音响资料和相关歌曲视频等,帮助学生感受、了解疍民的风俗特点及咸水歌的表现形式、演唱风格,并赏析咸水歌中所蕴含的纯朴浪漫、自强不息、尊老爱幼、热爱家乡等精神和意志,从源头上培养学生学习咸水歌的兴趣,使其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咸水歌学习。其次,教师还可以在教室里布置水乡环境,如张贴水乡渔船、房屋及生活的照片,音乐课中可展示一些水乡的劳动工具或物件等,都有利于对学生的熏陶。再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去水乡考察,通过走访调研,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咸水歌,增强学生对咸水歌的认同感。

2.学编结合走进课堂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咸水歌进音乐课堂,一是教学生学唱,二要编写适合的教材。所谓“学唱”,就是在了解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状态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把握咸水歌的唱腔特点。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生活场景进行模仿表演,并鼓励学生结合现代元素再创作。比如咸水歌《对花》,教师先指导学生学习模仿,充分感受和体验歌的旋律和韵味,再引导学生创作,根据这首歌的曲调自己编写新词。所谓“编写”,就要编写适合中职学生的咸水歌校本教材,让学生能较为系统地学习咸水歌文化。在编写过程中,要将咸水歌的发展历史和蕴含的情感意志等融进教材,比如表现社会生活的有《古井情深》《我是一个疍家人》等,体现道德教化的有《成功之路》《百行孝为先》《莫生气》等,蕴含审美娱乐的有《水仙花》《哥妹结成双》《白发齐头》等,反映礼仪祭祀的有《婚嘱》《三拜古井》等。

3.丰富实践传承文化

文化来源于生活,学习离不开实践。为更好地传承咸水歌文化,除了咸水歌进课堂之外,还要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更好地感受、体验和理解咸水歌。

我校在开展咸水歌进校园活动中,将水乡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组织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坦洲咸水歌采风活動”旨在让学生深入水乡村落,寻访咸水歌的民间歌手,探寻咸水歌的发展历史,增添学生了解家乡文化、认同家乡文化、以家乡文化为荣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学唱咸水歌”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校园广角实践活动,吸引了一批爱好咸水歌的学生参与,唱、演、编一体,形式丰富;“咸水歌比赛”则纳入到学校的文艺节中,可以唱现成的咸水歌,也可以唱自己创作的新咸水歌;另外还有“咸水歌征文比赛”“坦洲水乡老照片征集”等相关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镇、市各级咸水歌歌唱比赛,均获得理想的成绩。

总之,咸水歌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有着自身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咸水歌进校园,不仅是让学生学唱咸水歌,更要让学生了解咸水歌文化,从而激发并引导他们不断吸收、传承、创新家乡的传统文化,这才是“咸水歌进校园”的目的,这也是中山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咸水歌水乡中职
一曲咸水歌,一方水土情
郭锦生编著《榄核咸水歌》出版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梦里水乡画里藏
广西北海疍家咸水歌的价值及其翻译效益探析
水乡哪里美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Song of Salty Water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