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神本”走向“人本”
——2018西藏“韩书力水墨画观摩鉴赏展”的新美学观

2019-04-26丘星星厦门华厦学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唐卡中国美术馆画展

◆丘星星(厦门华厦学院)

韩书力在画展学术研讨会发言 2018年

2018年9月9日上午,时值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国际唐卡艺术节举办期间,由西藏美术院主办的西藏文联名誉主席、美术家协会主席韩书力的个人画展——“韩书力水墨画观摩鉴赏展”在拉萨隆重开幕。

这是自1973年韩书力进藏工作45年之际,首度在西藏举办的个人画展。出席开幕式的有西藏自治区有关领导,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莅临开幕剪彩活动并向韩书力献了哈达,还有来自区内外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开幕式过程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来自日喀则、拉萨的唐卡画师、美术家们,遵循藏族传统礼仪,手持洁白的哈达,自觉地排成长队,一一向韩书力老师敬献哈达,轮到巴玛扎西时,韩书力用双手从自己被挂满的哈达中选出一条,回赠给巴玛扎西,表达了40多年他们情同父子的师生之情,其场面无不让人动容。画展的同时还举行了学术研讨会,由原西藏美协副主席余有心先生主持。

近四十年来,韩书力在海内外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和联展,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展出的内容首度向观众呈现了一批体现新西藏人文审美情怀的作品,他以洗练的水墨重彩技法,兼工带写,细腻的描绘了当下藏族民生的方方面面,让观画者沉浸其中,幸福满满。

作品《上学啦》表现的是阿妈在给刚入小学的孩子系红腰带,新生开学的第一天,孩子兴奋地向阿妈耳语,说着悄悄话,母子深情无间的温暖流入了观众的心田;同样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龄儿童教育上的作品《路》——画面上一位身着工布服饰的少年迎面走来,抖动的红领巾格外夺目,路遇两位童僧,配戴着拜师归来获得的红色金刚结,兴致冲冲,远处疾驰而去的汽车背影为《路》再次点题,可谓匠心独具。一幅工布少年与童僧在放学路上的情景,构成了人文审美殊途共存的画面,栩栩如生,反映了藏民族对传统文化习俗仪轨的传承与崇尚新文化教育制度并驾齐驱,让观众感受了藏民族文化发展的包容性;《风从羌塘来》描述牧区一家三口送儿上学顶风前行的情境;还有《我的虫草哥还不回还》的牧区藏女,质朴腼腆的面庞挂着满足的笑颜,被红色花格头巾包裹着,围着邦典(藏族已婚妇女服饰)的腰间挂着一个用光碟做成的配饰,在阳光下熠熠闪烁,流露出牧区小康之家的殷实。一幅幅鲜活的藏族人家的生活写照,从农家到牧区,无不沐浴在当代新西藏的美好时光中。

上学了 布面重彩 2017年 韩书力

另一组作品主题旨在描绘当代寺院年轻僧人的日常生活,这也是韩书力进藏45年一直乐此不疲的选材。《童心》、《菩提树下》、《梦蝶》都从不同的视角,一反过往对寺院生活极具哲理象征意味的描述语言,深度走进年少僧众生活的心理成长过程,选择了鲜为人知的寺院生活中意趣盎然的一面,向观众传递了僧俗之间存在着同样情感互动的亲和力。

《童心》表现了一位童僧在研习经书之余,情不自禁的在课桌面玩起弹珠子游戏,圆睁的双目流露出顽皮的稚气,为颇为枯燥的寺院生活增添了几分诙谐的乐趣,揭示了人的天性使然,童僧非神童。《菩提树下》的两位童僧的视线落在不同位置上:一位正在认真诵读经书,另一位则关注手机视屏,凸显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传播途径,已经是无所不在,无人不用;《梦蝶》描述了一位年轻僧人读经书的过程中,困倦打盹的片刻,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在他的头顶转悠,仿佛在向观众讲述一个美丽的梦谣,给人以遐想的空间。

当代新西藏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文化审美的多样性无不影响着藏民族的衣食住行,崇高至上的美学价值所蕴含的哲理通过画面的每一个细节,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观者心间,通俗、简洁,让人过目留有余香。在有限的展线中,许多作品前总是聚集着不少年轻人,特别是前来恭贺画展的唐卡画师们,围在藏族画家巴玛扎西周围,听他用藏语为大家讲述画中的故事,以及解析艺术手法的应用之道。或许,这正是韩书力在拉萨举办画展的初衷:让当代西藏绘画的美学意义走进民众。

回溯韩书力的艺术成就历程,不难发现,早年他对西藏文化的苦读几近严苛,“头悬梁,锥刺股”的历练,锻造了他对西藏文化艺术美学的解读有着特殊的方法和与众不同的审视维度,有如闭关修行般的严谨。年轻气盛时他曾经义无反顾地走进寺院与僧侣同吃同住,体验青灯苦读的另类生活;数千次骑马步行踏访牧区帐篷、农家田舍,从圣山神湖的漫无边际到禅房佛龛的角隅,寻觅发现西藏民间美术源流,今天我们在画展上看到的每一幅作品的构图背景,不乏绚丽美妙的岗巴卡垫、还有来自普松雕版之乡的经版拓画,无一不是他早年的积淀和收藏。

路 布面重彩 2017年 韩书力

为了读懂西藏文化这部天书,以期夯实精神与文化认知的基础,韩书力创作了一批又一批反映西藏文化历史发展的特色力作,如连环画《猎人占布》、水墨创作《毛主席派人来》(中国美术馆收藏)、以至第六届全国美展的金奖作品《邦锦美朵》(中国美术馆收藏)、布面重彩《高原祥云》(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金瓶掣签》(合作)、新唐卡《忽必烈与八思巴》(合作、国家博物馆收藏)等作品。在西藏当代美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他是一步一履,蹚水探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记录着西藏当代文化发展进程的审美变迁。

2012年西藏百幅唐卡创作工程启动以来,担纲艺术专家委员会总负责的韩书力与时任百幅唐卡工程办公室主任的拉巴次仁先生,一同走遍了与西藏毗邻的五个省份的藏区(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寻找美术创作人才,组建了以藏族画家为主体的新唐卡创作队伍,从一个全新的艺术视角审视藏区民生的新面貌。

历经五年,200余幅新唐卡从创作草图到定稿,以及完成的全过程,每一件作品都留下了他们动手的笔迹,同时要在几个藏区之间往返数次,在不同的唐卡画师家中留宿、交流改稿。自2014年起在西藏拉萨夏扎大院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唐卡艺术节,2018年举办了中国国际唐卡艺术节,来自海内外2千余件唐卡作品进藏参选,成为一年一度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的盛事。2017年、2018年的新年之际,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广东江门举办了“天上西藏——西藏唐卡艺术精品汇展”和“天上西藏——藏传佛教的密语·唐卡邀请展”,不少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创下了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单场画展一次性收藏量之最的纪录。在繁忙的工作期间,韩书力与边巴顿珠合作的作品《忽必烈与帝师八思巴》、以及拉巴次仁与次仁旺加合作的作品《格萨尔传》均作为新唐卡创作的代表作入选国家重点工程文艺创作“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梦蝶 布面重彩 2017年 韩书力

为什么虫草哥还不回还 布面重彩 2017年 韩书力

韩书力在亲历践行百幅唐卡创作的全过程,对新唐卡创新作了如下总结:体现了从神本主义到人本主义的转变,体现了社会进步具有跨越式发展的探索与革新。45年来,韩书力在西藏美术创作历程中,身先士卒,做出了表率,创作了一批从“神本”走向“人本”的具有当代美学人类文化学意义的作品,还具备新西藏当代美学先进性传播的价值,这也是当代美学人类文化学研究应该拥有的特质。

学术研讨会上,韩书力对自己45年在西藏工作生活的经历作了深度的概述:今天我就是感恩西藏,我认为藏族同胞,无论年老的,土登尼玛,那一辈老贵族,老共产党员,老前辈,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我的不足。我刚来西藏的时候,很牛,因为我知道当时只有一个院校毕业生,剩下就是我了,中央美院附中正牌毕业生。后来都是用俯视的态度,觉得我比别人高,四五年之内,我矫正了我的眼光,我与藏族同胞相比,方方面面差得太多了,刚才他们都讲我们怎么帮助了他们,很多时候,实际上我们作为内地来的,民俗不懂,很多都不懂,特别是文革,中国传统,礼仪的东西都给丢掉了,都给打倒,来到这儿我发现,我日记中也有记载,真正的野蛮人是我。70年代末记载,我应该向藏族同胞好好学习,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西藏美协,画唐卡的这些老师很年轻,虽然说是你老师,就算是把我绑进去,绑10个也不如他们。我们不如西藏画师的地方有很多,竟然有这么多人说我低调,其实我都没调,我一点也翘不起尾巴来,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

这就是45年来做人和做事始终如一的韩书力,是韩书力艺术人格的真实写照。

从“神本”走向“人本”,韩书力作为西藏当代美术的领头羊,他将带领西藏画派的优秀群体,继续攀登新西藏当代美学的高峰。

猜你喜欢

唐卡中国美术馆画展
品读文与画
——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精品展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广西展
卡通画展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六一』画展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小小画展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阐释唐卡保护——以故宫博物院的唐卡保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