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淋排石方治疗结石性肾绞痛41例

2019-04-25宋超华黄美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石方绞痛排石

宋超华 黄美云

(萍乡市中医院急诊科,江西 萍乡 337000)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的常见病,临床上泌尿系结石可见于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但会因结石所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其中肾与输尿管结石的典型表现为肾绞痛与血尿[1],在结石引起绞痛发作以前,病人没有任何感觉,但由于某种诱因,如剧烈运动、劳动、长途乘车等,会突然出现一侧腰部剧烈的绞痛,并向下腹及会阴部放射,同时会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程度不同的血尿[2]。目前西医治疗结石性肾绞痛多采用镇痛及除石的方法,常用的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法(ESWL)、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和药物排石疗法(MET)[3]。中医认为泌尿系结石证属“血淋”“石淋”“砂淋”的范畴,多因嗜酒或过食肥甘辛辣之品导致湿热下注,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液中杂质结为砂石而不能排出所致。砂石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因此出现局部疼痛,甚者出现绞痛;又因气滞血行受阻,血不循经从而出现血尿。所以中医多用清热利湿通淋、行气活血等方法治疗泌尿系结石性肾绞痛[4]。本研究在尿石通丸的基础上加用通淋排石方,旨在探讨其在泌尿系结石性肾绞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泌尿系结石性肾绞痛患者 82例,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4~62岁,平均33.8岁。对照组男 25例,女16例;年龄25~65岁,平均 34.5岁。2组患者病程均为 0.5~3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及家属均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治指南》:①有结石排出史者;②有腰痛和血尿的发作史;③既往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成石性疾病或有服用易成石药物;④体格检查有患侧肾区、肋腰点或输尿管点及走行区叩痛或压痛;⑤尿常规中可见红细胞明显增多;⑥尿路平片(KUB)及尿路造影、腹部B超等常用影像学检查发现结石影像。中医诊断标准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突发腰腹绞痛,小便艰涩疼痛难出,肉眼可见血尿或有砂石排出,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55岁,男女不限。③结石直径小于 1 cm者。④ 一般情况良好,无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⑤泌尿系统解剖正常,无畸形、结石远端梗阻等影响结石排出的因素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体质虚弱者;③中途放弃治疗等未完成本次研究者。

1.5 治疗方法 首先对2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待疼痛缓解后进行排石。观察组使用通淋排石方加尿石通丸(广金钱草、海金沙、茯苓、车前草、苘麻子、川木通、丝瓜络、鸡内金、枳实、牛膝,东莞市亚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Z10980086)进行辨证治疗。通淋排石方基本方为金钱草 55 g,海金沙 16 g,冬葵子 9 g,滑石20 g,车前子 20 g,地龙 10 g,王不留行 10 g,威灵仙10 g,鸡内金 10 g,川牛膝 12 g。肾绞痛加生白芍15 g,生甘草5 g,台乌药10 g,沉香 3 g,延胡索 12 g;便秘加酒大黄10 g;继发感染加瞿麦 12 g,萹蓄12 g,石苇 30 g;血尿加白茅根 30 g,大蓟 15 g,小蓟 15 g;肾盂积水加白芥子12 g,葶苈子 10 g;偏于气虚加黄芪12 g,炒党参 12 g;偏于血虚加当归 10 g,熟地黄 12 g;偏于肾阴虚加生地黄15 g,鳖甲 15 g;偏于肾阳虚加炮附片 6 g,肉桂 3 g,杜仲 10 g。

对照组单独使用尿石通丸进行排石治疗。嘱咐患者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多饮水,按照实际情况适当运动。

1.6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每周返院复查泌尿系彩超或尿路平片,记录患者服药后的大便情况、肾绞痛有无复发、有无结石排出、结石排出时间、有无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排石时间以及临床疗效。其中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有效以及无效。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患者看到结石排出或有结石排除感,疼痛感、血尿消失;尿路平片与腹部B超等检查结石影像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患者未见结石排出,无结石排出感,但疼痛感、血尿症状减轻,尿路平片与腹部B超检查发现结石较之前减小或部位有所下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疼痛感与血尿仍反复出现,尿路平片与腹部B超检查影像与之前无差异。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 х2检验,以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结石部位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与肾及输尿管合并结石患者例数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结石性肾绞痛患者结石部位比较 [例(%)]

2.2 2组平均排石时间比较 在排石阶段,观察组共有31例成功排出结石,平均排石天数为(6.05±1.44)d;对照组共有15例成功排出结石,平均排石天数为(10.11±1.33)d。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结石性肾绞痛患者平均排石时间比较 ,例)

表2 2组结石性肾绞痛患者平均排石时间比较 ,例)

?

2.3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8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知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结石性肾绞痛患者临床总有效比较 (例)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性肾绞痛的病机仍不明确,现代比较统一的观点是由于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移动从而导致梗阻,尿路管腔代偿性增强蠕动,尿液无法引流,肾盂和输尿管中压力增高使得肾脏不断肿大,最终导致肾盂与输尿管内平滑肌痉挛而出现肾绞痛[5]。目前西医治疗泌尿系结石性肾绞痛常用扶他林、吗啡等止痛药配合阿托品、黄体酮等解痉药来解痉止痛,虽见效迅速但副作用多、复发率高;缓解患者疼痛后进行碎石取石,常用的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法(ESWL)、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和药物排石疗法(MET)。

中医学认为,泌尿系结石的主要病机为下焦湿热痰瘀,巢氏《诸病源候论》记载:“石淋者,如有砂石,膀胱蓄热而成,如汤瓶久在水中,底结白碱也。”结石之所以形成,是由于湿热下注,灼津耗液,使得尿中杂质沉积从而形成砂石,砂石与湿热互结,阻滞气血运行,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瘀血内生,血不循经,出现血尿;气滞血瘀最终导致结石症状加重,且因不通则痛,所以临床表现为肾绞痛。因此治疗泌尿系结石性肾绞痛治法重在清热利湿,行气活血。通淋排石方中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可通淋排石,清下焦湿热;滑石性寒而滑,能清热利窍,清膀胱湿热;车前子可化湿利水;地龙、王不留行善行血脉,可促进平滑肌收缩,解痉止挛、鸡内金可软坚散结;牛膝性善下行,可引诸药直达病所。本研究中显示,通淋排石方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排石时间(P<0.05),并且能够很好的治疗泌尿系结石性肾绞痛,使患者早日康复,减轻患者负担。

综上所述,通淋排石方加减能有效治疗泌尿系结石性肾绞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石方绞痛排石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间苯三酚联合曲马多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路基石方爆破降低炸药消耗量研究
绞痛不是脚痛
探析石方路基质量控制及施工工艺
教你一套排石操
绞痛
练习排石操助排石
静爆开挖桩基石方的技术应用探讨
中药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76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