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外科换药室护理安全管理在防范院内感染中的应用

2019-04-24郭燕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换药外科常规

郭燕

(山丹县人民医院骨科,甘肃 张掖 734100)

外科换药室为临床常见科室,是院内感染高发场所,其感染控制力度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外科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外科工作室的工作压力随之增加,而如何有效控制感染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有学者提出,在外科换药室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预防室内感染。本文将以8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加强外科换药室护理安全管理在防范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研究选取外科换药室患者80例,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分为常规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常规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5例与15例;年龄在29岁-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5±6.69)岁。干预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与17例;年龄在30岁-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91±6.61)岁。比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1.2 方法 (1)常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换药指导:每日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清新,定期消毒。行常规体检、症状观察、体征监测等,并给予换药。(2)干预组。干预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护理人员的院内感染有关知识进行培训,强化院内感染控制意识,定期组织知识讲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换药之前,全面评估伤口,观察患者情绪变化,一旦发现负性情绪及时疏导,给予鼓励与支持,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配合,预防意外事件;做好换药前准备,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的意外事件,给予预见性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加强操作流程的管理,换药用品确保一人一换,换药顺序为先清洁后污染,并详细记录换药情况;每天使用紫外线消毒换药室,以及开窗通风,必要时给予动态消毒;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换要前佩戴帽子、口罩、工作服,做好手部卫生;操作过程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医疗垃圾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划分。建立健全换药室管理制度,非换药人员、患者家属严禁入内;护理人员要求临床经验丰富,换药操作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才可上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护理满意度: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内容有理论基础、操作技术等,共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数、均数和标准差来描述。感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用百分数、方差分析来分析,若组间数据差异证实了呈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调查结果 干预组40例患者中,0例发生院内感染,占比0%;对照组40例患者,4例发生院内感染,占比10%,组间差异呈P<0.05(χ2=4.210)。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比对干预组与常规组的,前者优于后者,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外科换药室是用于处理手术切口或者外伤创面的场所,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自身因素、护理操作、换药室卫生、管理制度等,极易引发感染。因此,为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需做好以上危险因素的管理,并给予高度重视[2],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提高护理操作,并树立风险控制意识,操作过程需以无菌技术执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控制院内感染,从而避免风险,降低感染发生率。本次研究中,对40例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分别从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换药室的卫生管理、完善有关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3],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研究结果中,对于干预组与常规组的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前者均明显更优,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感染控制,且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与认可,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综上,外科换药室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得到满意评价,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换药外科常规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别受限于常规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