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护理+呼吸功能锻炼在慢阻肺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2019-04-24张妍罗英华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肺病吸气呼气

张妍,罗英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常有咳嗽、喘息、咯痰等症状,已逐渐发展成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降低患者生存质量[1]。本文主要探讨饮食护理+呼吸功能锻炼在慢阻肺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57岁-89岁,平均年龄(73.12±8.59)岁。观察组49例,男21例,女28例,年龄58岁-87岁,平均年龄(72.57±8.35)岁。两组一般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严格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氧疗、抗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饮食护理配合呼吸功能锻炼,具体为:(1)饮食护理:①为患者提供充足养分食物,摄取足够维生素、热能、微量元素食物,维持患者肌肉与内脏正常工作。三餐时间稳定,叮嘱患者细嚼慢咽,不宜进食过快,处于轻松状态下进食,最好保持八分饱,避免患者饮食过多出现腹胀,对膈肌运动造成影响。且慢阻肺患者呼吸时比正常人相比消耗过多能量,临床需注意及时补充能量。②摄取足够矿物质,均衡饮食,做好荤素搭配,控制盐分摄入。(2)呼吸训练:①缩唇训练。首先闭口用鼻吸气,通过缩唇形式缓慢呼气,维持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每次反复30 min,每天4次。②腹式呼吸。患者以卧位、立位、坐位训练,一手于胸前,一手于腹部,呼气时首先按压腹部,吸气时对抗手压,用鼻呼吸,维持腹部稍隆起。每次呼吸时间为10 min-15 min,每天2次。③立式呼吸。双腿并拢,双臂朝上,吸气,之后在放下时呼气,每天重复15次。④坐式呼吸。盘起双腿,掌心放置于膝盖,在此状态下吸气至最大肺容量,屏气8 s后呼气,每天重复15次。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1秒内用力呼吸量(FEV)、最大肺活量(PEF)、第1秒内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2)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使用QOL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该量表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以及抑郁4个维度,得分与患者生存质量成反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98例患者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肺功能指标、生存质量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 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肺功能指标对比(Mean±SD)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 观察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生存质量对比(Mean±SD,分)

3 讨论

饮食干预即根据患者生理需要以及病情变化对患者日常膳食进行干预,培养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及时为其补充养分与能量,增强机体免疫力[2]。同时需要注意为患者提供足够水分,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有助于患者呼吸顺畅,适应正常生活,增强治疗与护理效果。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饮食护理+呼吸功能锻炼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将饮食护理+呼吸功能锻炼应用于慢阻肺病人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肺病吸气呼气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脾病候”“肺病候”导引法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没事多练壮腰功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