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术后护理中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4-24陈关凤肖思琼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患肢循证乳腺癌

陈关凤,肖思琼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循证护理干预作为一项新兴护理模式,护理方案的制定均要求根据现有的科学结论提出,可满足乳腺癌术后护理要求,已有报道证明其优越性[1],但比之常规护理如何?能否取代常规护理?有待进一步证明。笔者为解决上述问题,对一组符合乳腺癌手术指征的病历资料实施分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乳腺癌手术患者96例,纳入时间是2017年1月-2018年1月,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实行常规护理:患者年龄为29岁-75岁,平均年龄为(54.38±3.68)岁;文化程度:小学7例,中学15例,中专11例,大专10例,本科5例;研究组患者术后实行循证护理:患者年龄为28岁-75岁,平均年龄为(54.97±3.26)岁;文化程度:小学8例,中学14例,中专10例,大专11例,本科5例;2组患者除术后护理方案外,文化程度等病历资料保持了同质性(P>0.05),可作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入选对象均经超声等影像学工具确诊为乳腺癌,且符合手术指征;②可独立思考,正常沟通;③能够耐受麻醉和手术;④术前血压、血糖等指标正常。(2)排除标准:①临床数据不完整;②参与本研究存在肢体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术后实行常规护理,即提供术后体位指导、饮食指导、输液、更换切口敷料等,并叮嘱患者自行锻炼抛球等运动。研究组:术后实行循证护理干预,流程如下:(1)提出问题:收集病人基本信息,经总结发现术后并发症预防、功能锻炼是急需解决的问题。(2)循证支持:经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查询相关文献,循证上述问题相关依据:患者乏力倦怠,不愿主动进行功能锻炼;术中止血不彻底、起卧过度牵拉、引流管拔出过早等可引发皮下积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3)循证护理:①术中严格止血,术后做好对症处理,询问病人有无疼痛、憋胀感,若有则及时观察伤口,早期进行穿刺抽血、加压包扎。同时,术后1 d-2 d,应协助患者起卧,避免切口被牵拉;②为患者解释引流管置放意义、注意事项,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和性状等,并维持有效负压,实现充分引流效果;③术后解释锻炼患侧上肢的应用,并教会正确的锻炼方法,加强监督。④伤口包扎应松紧适宜,促使积液、积血排出。

1.4 观察指标 (1)统计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出血、感染、皮下积液等;(2)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统计各组患肢功能恢复率,其中恢复标准为:患肢功能与术前相比无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分析数据,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0.05,并发症、患肢功能恢复率(%)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2.08%,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48)

2.2 患肢功能恢复率 研究组患肢功能恢复率为93.75%(45/48),高于对照组的77.08%(37/48)(χ2=5.352,P=0.021)。

3 讨论

手术为乳腺癌临床治疗常用手段,常见手术方式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有效切除病灶,但手术范围广泛,创面较大,破坏了神经和血管,致使患者术后肩部僵硬,出现患肢功能障碍,此外还有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均要求辅助以周全、科学的护理干预。然而,常规护理无法满足上述要求[2]。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强调“科学性”的护理方案,要求选取关键词后检索相关文献,挑选有价值、可信的研究结果作为依据,并按推荐方法作为指导,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优质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执行。笔者在本研究中即引入循证护理,获得满意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患肢功能恢复率较高,直观体现了乳腺癌术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显著价值。

猜你喜欢

患肢循证乳腺癌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