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2019-04-24肖思琼陈关凤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淋巴患肢上肢

肖思琼,陈关凤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甲乳外科,广东 广州 510630)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主要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处,患者会有乳腺疼痛、乳头改变、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外科手术为乳腺癌疾病治疗常用手段,但是术后部分患者的腋窝淋巴系统会受到一定损害,诱发上肢淋巴水肿[1],此为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应针对该症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更好的身体恢复。因此本研究选了在我院治疗额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探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出我院肿瘤科在2016年5月-2018年10月的这段时间,收治的68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根据入院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组,每组均是34例。对照组年龄36岁-57岁,平均(46.52±3.56)岁,水肿程度:轻度14例、中度11例、重度9例;研究组年龄37岁-58岁,平均(47.51±3.54)岁,水肿程度:轻度15例、中度12例、重度7例。对比乳腺癌患者的基本病例信息,发现数据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将具有手术禁忌的患者排除。

1.2 方法 (1)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对乳腺癌患者临床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将患者患肢抬高,对其上肢淋巴水肿处实施向心性按摩,并对患者进行爬墙、摸耳朵等的患肢训练指导。(2)研究组:在行常规护理模式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①手部皮肤护理:护理人员应按时对患者的手部皮肤进行清洁,2次/d,自手指处始,至肩关节处止,操作时应力度适中、温柔,手法细腻,确保不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害。完成清洁后,将皮肤上的水分拭去,给予润肤乳涂抹(润肤乳应为中性无刺激性质),使皮肤处生成保护膜,降低感染发生几率。②加压包扎护理:弹性绷带使用,自患者的腕部环形缠绕,直至肩部,同时,在患者的手腕、手肘以及上臂处分别套网状弹力绷带,实施固定操作,佩戴时间应>1 h/d。对于水肿中度、重度患者,应首先给予患者棉质套袖,以此来进行血管神经保护。③患肢按摩护理: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患肢水肿情况严重处附近实施淋巴管道按摩操作,并自远心端至近心端按摩操作,以此来进行皮肤淋巴回流促进。④患肢抬高护理:患者保持卧床状态,于其患肢下方进行软垫铺垫,其高度应超过胸壁水平,这样才能确保淋巴回流正常。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上肢感染的发生情况,整理数据,详细临床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专用软件统计、整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χ2检验。当P<0.05时,便可说明本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上肢感染发生率为2.94%,较对照组的23.53%更低,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上肢感染发生率情况对比[n(%)]

3 讨论

在临床上,外科手术为乳腺癌疾病典型治疗手段之一,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腋窝淋巴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其淋巴回流障碍情况发生,易诱发上肢淋巴水肿、引起上肢感染症状。乳腺癌手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症状发生的过程较为缓慢,共分成淋巴液蓄积、脂肪组织增生、纤维化形成三个节段[2]。护理人员在术后为乳腺癌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使其护理服务内容更细致且具有针对性,其中手部皮肤日常清洗护理,能够确保皮肤处于清洁干燥状态,避免皮肤感染情况发生;患肢抬高、适当运动指导以及淋巴按摩等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使患者的淋巴管道疏通,血液通畅情况得以促进;加压包扎护理能够让患者患肢受力均匀,更有效的改善水肿症状。根据本研究结果,在实施针对性护理后,患者上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该护理方法的辅助治疗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感染,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患肢感染的发生几率,促进身体更快恢复,值得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手术护理工作中。

猜你喜欢

淋巴患肢上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