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SAS和SDS评分及满意度的影响评价

2019-04-24马静宗卫华赖晓凤曾映云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心脏

马静,宗卫华,赖晓凤,曾映云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060)

心脏瓣膜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多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如心脏瓣膜置换术,但该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服用抗凝药物,再加上术后的疼痛感等折磨,患者的心理会受到影响,若是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严重,则会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产生影响,且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增加。以往临床上多以常规护理配合,但该护理方法对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方面的效果不佳,因此笔者认为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为分析效果,进行本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4月-2018年7月期间于本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的心脏瓣膜有关疾病的患者中抽出72例纳入研究,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组,分成常规组(n=36)与心理组(n=36)。常规组:男性患者有25例(69.44%),女性患者有11例(30.56%);年龄最小为33岁,最大为62岁,平均为(45.11±4.62)岁;病程最短为2.5年,最长为12.5年,平均为(6.62±2.23)年。心理组:男性患者有24例(66.67%),女性患者有12例(33.33%);年龄最小为30岁,最大为63岁,平均为(45.58±4.71)岁;病程最短为1.5年,最长为13年,平均为(6.73±2.32)年。两组患者的上述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存在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说明研究可进行,且有意义。

1.2 方法 (1)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有简单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监测、日常照顾、用药指导等。(2)心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心理护理,重点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主要有:①成立专门的心理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在掌握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进行有关沟通技巧、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培训,考核结果优异。②为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接受能力等采取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使患者对疾病产生正确认识[1]。③手术结束后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患者术后出现的疼痛是正常情况,指导患者掌握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必要时可以给予患者止疼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进而减轻疼痛给患者心理带来的折磨。④告知患者手术结束后需要一段时间恢复,由于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所以有些人可能恢复时间较长,告知患者不必过于担心;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兴趣与习惯,如下棋、看书、听音乐等;积极且及时的解答患者的疑问与问题,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解答,确保患者理解。

1.3 评价标准 (1)使用焦虑情绪测评量表(SAS)与抑郁情绪测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做评价,总分均为100分,不良情绪程度与分值为正比关系[2]。(2)将所有护理措施纳入到问卷中,方法给患者进行回答,回收后统计患者的分数,总分为100分。分为满意(>90分)、比较满意(81分-90分)、一般(70分-80分)与不满意(<70分)四个等级标准,满意与比较满意患者之和占总患者数的比值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有的数据对比均使用SPSS 21.0软件负责,其中计量资料由t检验负责,计数资料由χ2检验负责,分别表示为均数±标准差(Mean±SD)、(%)。以P值和0.05的关系作为评价对比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标准,前者小于后者说明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后者小于前者则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的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 表1中内容为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情绪评分与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且心理组低于常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

2.2 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过程中的各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 表2内容为评价结果的记录,心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67%)高于常规组(63.89%),差异明显(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的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评价结果(Mean±SD)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记录[n(%)]

3 讨论

心脏瓣膜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老年群体的影响加剧,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多会表现出活动后疲倦、气短、心慌、呼吸困难、头晕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着极大的不良影响。当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与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且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3]。

当前临床上治疗心脏瓣膜病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术为心脏瓣膜置换术,效果十分明显,但治疗后需要服用抗凝药物,且需要终身服用,另外为保证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患者需要定期进入医院做复查,正是由于这些情况,导致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心理出现问题,对术后的恢复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不良情绪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进一步影响术后的恢复情况,使得患者无法早日康复。另一方面在手术治疗前,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再加上对手术流程的不熟悉所产生的恐惧感与紧张感,患者手术前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种情绪会使得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有着巨大的威胁。临床上多在术后恢复期间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但常规护理的护理措施多是以疾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病情与身体恢复情况,而对患者的心理则仅做简单的护理,导致患者的心理状态无法改善,由此导致治疗效果与恢复效果受到影响的情况多有发生[4]。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在注重患者的病情与身体恢复请款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采用有效且针对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缓解,使患者的心理更加健康,进而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可以早日康复[5]。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情绪评分与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心理组低于常规组;心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这两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良好,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明显的改善,对护理措施更加满意,进而积极配合,推荐推广。

猜你喜欢

瓣膜置换术心脏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心脏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
CHA2DS2-VASc评分在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