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心化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溶栓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9-04-24刘娟娟王梅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栓塞溶栓下肢

刘娟娟,王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急性动脉栓塞是一种以近端动脉壁、心脏或者其他来源的栓子随着动脉血流冲入并且栓塞远端直径相对较小的动脉分支。在临床工作中,因该种动脉栓塞所引发的脏器血供不足或者肢体缺血的状况相对较多,且以下肢发病较为常见,如果未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截肢。尤其是,急性动脉栓塞会对患者造成相对明显的临床症状,还会危及其心理健康。因此,临床治疗该种疾病时,不仅关注治疗措施是否得当,还关注护理干预是否合理。身心化护理作为临床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措施,其在近几年的运用效果相对较好。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行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溶栓术治疗的患者78例,对其一般资料进行整理,且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诊断标准,且具备实施溶栓治疗的标准[1];(2)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3)患者以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19岁-78岁,平均年龄(50.32±5.32)岁,病程在1 d-12 d,平均病程(4.23±1.32)d,左下肢17例、右下肢18例、双下肢4例;观察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20岁-79岁,平均年龄(50.27±5.23)岁,病程在1 d-13 d,平均病程(4.71±1.43)d,左下肢18例、右下肢16例、双下肢5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加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其主要包含术中观察患者体征,术后给药护理、术后创口干预等内容。(2)观察组患者则需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身心化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为:①在手术实施后,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其疾病的治疗结果,并且了解其心理状态,采取积极的疏导措施,鼓励患者积极的配合临床工作,正确认知疾病;②在手术完成后,需要对患者的麻醉状况进行了解,确保其听力和视力未受到影响,且无其他不适感,方可确定患者完全苏醒;③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仔细的观察,经常检查其下肢的血运状况,一旦患者存在麻木、动脉跳动等状况,需要及时检查留置管,以防治引流管脱落或者堵塞等现象;同时,需要将患者的床头抬高15°。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层次。采取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研表,从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从护理有效率和对护理满意度上,相较于对照组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占据优势。详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性动脉栓塞是一种因心房颤动、动脉硬化后所形成的一种血管栓塞性疾病,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2]。从疾病的发生特点与发展来看,必须要在发生后的14 d内,对患者进行溶栓手术[3]。而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患者必然会存在不良的心理状况,因此,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具有必然性。在我院临床工作中,对这类患者采取身心化护理干预,其能够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来保证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溶栓术后的患者康复进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栓塞溶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