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并发症护理干预在放化疗治疗肺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4-24王雪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放化疗放射性肺癌

王雪

(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 200433)

近年来,肺癌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此类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几率,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截止到2016年,我国每年肺癌发病人数高达65万人左右,并呈持续增长趋势,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而从医学角度来看,对于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其中多方法联合治疗已经为现阶段常用治疗方案。为改善肺癌疾病放化疗治疗效果和质量,尝试性的在患者放化疗阶段引入并发症护理干预手段,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全面观察,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所接收的60例肺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的方式进行随机分配。其中,观察组男患者25例,女患者5例,年龄31岁-78岁,平均年龄为(21.8±3.4)岁,从疾病类型上来看,主要有鳞癌18例,腺癌12例;对照组包括男患者23例,女患者7例,年龄主要分布在33岁-81岁,平均年龄为(57±6.2)岁,所患疾病类型情况主要有鳞癌20例,腺癌10例。经检查,两组患者均符合病症标准,患者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性基本丧失,或者伴有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两组患者的疾病诊断标准符合口腔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年龄和家庭背景等一般情况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同步采用放化疗方法,放疗设备为6 MV-X线,以每次2 Gy为标准进行放疗,将放疗次数控制在7 d/5次,以60 Gy为最大限制。将EF化疗方案与放疗同步开展,以静脉注射方式向患者注射依托泊苷(VP-16)100 mg/m2,注射周期为1 d-3 d,注射顺氯氨铂(DDP)30 mg/m2,维持1 d-3 d注射,3周为1个周期。

1.2.2 护理方法 将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身体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具体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心电图等,按照医嘱开展药物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相关护理内容。而观察组则以对照组护理活动的开展为基础,采取并发症护理手段,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认知行为干预。将医学治疗和护理知识装订成册,供患者对自身疾病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健康教育内容可涉及多方面内容,如,医学上常用放疗方法、化疗方案、化疗药物、放化疗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等[1]。而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最为直接的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后,引导患者进行身体的全面检查,并以健康教育手册为基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并对其所提问题进行逐一解答,使患者对放化疗治疗肺癌疾病有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确保患者以最佳身体状态积极配合治疗。(2)心理护理。①加强沟通交流。在患者治疗期间,应始终贯穿心理护理,特别是治疗前期阶段,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卸下患者心中顾忌,对于患者所担心情况护理人员要站在患者角度耐心聆听,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②音乐疗法。通过对患者疾病症状类型的了解与掌握,充分运用音乐疗法对患者展开治疗,例如,患者如果表现出失落、抑郁寡欢等情绪时,对音乐的选择应尽可能的以故事性和趣味性为主;若患者出现身体痛楚,如心悸、胸闷情况时,应以优美、舒缓的曲调缓解患者疼痛感;安静、平稳、松弛类乐曲多被用于患者出现紧张、暴躁或者失眠等情绪症状。③社会支持干预。对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应激励社会力量给予其强有力的支持,护士作为社会一份子,应鼓舞患者于同病房其他病友的积极沟通,通过相互之间病情和精力的讲述,有效分担彼此之间身体痛楚和心理压力。(3)并发症护理。①放射野皮肤护理。在放疗任务正式开展前,应围绕放射野皮肤的重要性问题向患者进行讲解,避免放疗后较硬衣物的穿着,贴身衣物尽量选择棉质材料,若皮肤表层产生皮肤瘙痒症状时,应避免患者直接用手抓挠,短期内防止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对身体皮肤擦洗时最好用清水,选用细毛巾沾取少量温水对患者身体进行擦拭,皮肤出现脱屑、红斑或者萎缩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制定对应措施,在医生到达之前应禁止个人药品使用行为的开展。②放射性肺炎护理。患者实施放化疗治疗期间,应将病房温度(20oC-22oC)和湿度(40%-60%)保持在要求范围之内,定期对病房内患者个人使用物品进行清扫消毒,定时提醒患者注入水分,并避免患者长时间保持同一卧床姿势,及时翻身,进而排出堵塞于患者呼吸道的痰液,叮嘱患者按时休息,加强严寒天气的保暖工作;通常情况下,化疗后的1个月-2个月是放射性肺炎的集中发病期,患者发病症状多为呼吸困难、憋气胸闷、咳嗽等,其中部分患者存在发热的症状,针对此类患者症状的降温工作应采取物理降温方法,以补氧方式帮助呼吸困难患者保持通畅的呼吸。③放射性食管炎护理。通常情况下,放疗后的2周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几率较高,病情症状的缓解可能持续到放疗后的第四周,患者时常发生吞咽困难、疼痛的疾病症状。另外,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之下,放疗之前即适当给予患者酸奶等饮品,避免多油、粗纤维的过多摄入,患者进食后进行漱口,避免食物残渣在口腔内的长期存留,如果患者发生放射性食管炎后,应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维生素B以及1%普鲁卡因等所组成的溶液,进行口服,10 mL/次,确保患者成功进食。④骨髓抑制护理。除此之外,化疗治疗中另外一种常见并发症为骨髓抑制,在化疗工作正式开展前,应系统评估患者骨髓功能,化疗后需注意休息的规律性,可适当汲取富含铁物质的食物,同期使患者口服维生素B4、利血生以及鲨肝醇等药物,定期对放疗后血常规进行检查。当发现患者血小板以及白细胞水平低于1×109/L时,应立即终止放化疗,对患者执行保护性隔离,并且为了避免患者发生二次感染,应加强对病房空气的疏通;血小板低于正常水平时,给予患者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等药物。

1.3 评估标准 经实验检验,基本已掌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病率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运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展开相关评估工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件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检验标准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从实验最终统计结果来看,观察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如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以及感染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07±0.34)分和(9.43±0.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9±0.57)分和(9.25±0.4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Mean±SD,分)

3 讨论

作为肺癌疾病治疗中主要治疗手段,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放化疗方法除了能够起到对患者生命时间的有效延长作用之外,患者并发症也由此而来,对于患者的护理工作传统护理措施多以常规症状的环节为主,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患者并未真正参与,患者依从性不高[2]。而并发症护理方法对疾病的干预,始终强调患者的核心位置,对干预计划的制定往往结合患者真实疾病案例,通过干预性护理措施的全面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护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对护理经验的依赖。在协助患者进行并发症预防得同时,护理人员以精神鼓励方式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看,在认知上有了全面提升。

近些年来,放化疗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并发症问题备受广大患者关注,但从其成因来看,涉及多个方面,截至目前国内外对该并发症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防治标准[3]。此次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并发症护理干预在预防并发症方面应用效果的讨论与研究,根据实验研究所得结果不难发现,除骨髓抑制之外,观察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如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以及感染等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在治疗效果的舒适度和后期的满意度上,实验组进行的手术治疗超过对照组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并发症护理干预在放化疗治疗肺癌中的应用,具有非常之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放化疗放射性肺癌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联合放化疗治疗乳腺癌对患者内脏损伤分析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